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综述

2021-11-21 16:15杨立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赛艇耐力体能训练

杨立梅

(北京市芦城体校运动技术学校 北京 10000)

赛艇是以体能为基础的水上项目,有氧和无氧系统共同作用进行供能,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主要以体能为主,体能是决定运动员训练效果和成绩提高的关键环节,运动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体能,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并且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良好的体能不仅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还可以保证运动员更持久地参与训练和比赛。体能同时也是技术发挥的基础,运动员只有凭借扎实的体能,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因此体能训练成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重要途径。

体能是由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多个运动素质展现出来的人体运动水平,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个重要关键组成部分。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和人体的机能特征都有很大的关联。体能在不同群体中有着不同表现和功能,一般把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2种。健康体能是指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器官系统的本有功能,这也是竞技体能的基础。通过体能训练,不断强化运动员的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的能力,从而满足运动项目的要求,让运动员的速度、协调、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1]。每个运动项目对能量消耗及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动员要求不同。青年女子赛艇日常训练要求以促进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为主,体能训练计划要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年龄阶段、比赛经验等因素来制订。很多因素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体能,运动员的身高、臂长等属于遗传因素,而肌肉力量等则可以通过后天发展,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不同的训练方案可以促进不同部位肌肉力量的发展。总而言之,赛艇项目的体能训练是为了满足该项目的要求,提高运动员在水上的运动能力。只有不断促进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才能使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更上一层楼。

1 赛艇项目特征简述

赛艇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自进入奥运会以来,深受大众喜爱。我国的赛艇开展得相对较晚,张秀云、张香花等著名女将,曾在世界赛艇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几年,赛艇规则不断改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度的比赛,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更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赛艇项目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供能为辅。赛艇比赛中,运动员肌肉组织大强度做功。身体器官和神经系统被充分调动,大强度负荷会使肌肉中的血乳酸含量增加,乳酸也可以进一步转化为供能物质,乳酸供能属于无氧供能,它也是辅助维持运动员肌肉水平发挥的重要供能方式。赛艇运动员体能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素质共同组成,也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些因素一部分是遗传决定的,一部分则受长期的训练和环境共同影响。

2 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

2.1 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特征

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身体特征。身体形态特征即外部特征,青年时期的女子运动员上肢和下肢长,具备绝对的优势,身高越高,越有利于划桨,身材比例协调,则更具优势,也是日常选材的主要指标。而身体的内部特征,主要包括肌肉组织、器官组织、体内脂肪。体脂含量少,肌肉含量重,体现运动员的肌肉水平好,能够参与运动的肌纤维较多,这也有利于训练和竞赛,尤其是赛艇运动员,一般以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即运动员肌肉和脂肪含量的比值作为机能评定的指标[2]。

2.1.1 女子赛艇运动员素质特征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等。女子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以力量素质为主体,它是其他力量素质发展的基础,在加强力量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素质的进一步发展[3]。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决定每一桨力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船艇前进的速度。所以在体能训练中,首先强调力量,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大,就占有优势,在比赛中桨频快,桨下力量大,这就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又要兼顾快速力量、专项耐力和反应速度,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

首先是力量训练,力量是技术训练的基础,力量训练是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基础环节,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决定了划桨的力量,运动员只有通过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传导,才能不断增加水下的划桨力量。日常陆上训练的主要手段包括杠铃、测功仪训练,水上则采用长划。虽然赛艇是水上运动,但是陆上训练可以弥补很多水上训练的不足,如天气、水流、环境的干预。陆地力量训练一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高质量的训练课,一样可以促进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练习。赛艇是水上竞速类的比赛,以速度最快为优胜者,因此速度力量也是关键环节。运动员的划桨速度也就是桨频,桨下力量是决定船艇前进速度的主要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保持最大速度前行,就需要保证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保证运动员比赛的士气,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2000m比赛冲刺时能够一鼓作气。长时间大强度的快速划桨,会使运动员肌肉中的代谢物——乳酸堆积,从而使肌肉产生酸痛和疲劳,使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下降,所以要尽可能维持肌肉的速度力量,在日常训练中,就要注重速度力量的训练,尽可能延缓肌肉乳酸的形成,或者提高肌肉乳酸的代谢,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大强度负荷下依旧保持快速划桨。最后,柔韧力量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运动员的肌肉大强度做功后,乳酸堆积,容易酸痛僵硬,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运动员疲劳,也为伤病埋下隐患。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进行拉伸,尤其是大强度训练后,更要对肌肉进行牵拉,以缓解肌肉僵硬的状态,柔韧力量训练简单易行,一般在训练前后进行即可,主要以拉伸和核心训练为主,柔韧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更快地进入训练和比赛状态,可以充分调动肌肉及神经系统投入工作,更可以避免能量的流失,因此柔韧训练也是日常训练不可忽略的环节。

2.2 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要点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基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能仅停留在大负荷的训练量上,更需要体现训练技巧,这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体能训练,需要体现量,更需要体现训练的质量和方法。日常体能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提升。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既要适应比赛安排,更要适应运动员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5]。

2.2.1 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

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安排主要包括训练时间、内容、不同素质训练的搭配等。要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训练的强度、持续时间,还要注意间歇和训练后的恢复,训练量要和比赛的计划相统一,训练量要符合比赛的要求,训练负荷的强度不能影响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挥。如何使训练更有效地促进比赛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显示,我国赛艇教练员对体能训练较为重视,普遍认同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课所占比例较大,甚至一周有一半以上的课程为体能训练课,高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越成熟,更加强调体能训练效果[6]。一般训练可以分为整体训练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进行动员全身的训练,也可以针对身体某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起效,只有强度刺激,才能使心脏、器官、肌肉和神经得到有效刺激,才能使机体更适应负荷。一般赛前准备阶段都会采用强度负荷训练来提升运动员力量素质,赛前则采用一般负荷,使运动员保存实力,以便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只有运动员的负荷训练张弛有度,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有更好的发挥。

体能训练以有氧能力为基础,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训练课程可以每天安排3次,分别在早操、上午、下午进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展开,也可以根据运动员自身的需求调整训练时间。晚上进行技术分析和文化学习,而早操可采取耐力力量训练,主要训练方法为中长跑、变速跑、冲刺跑等,不仅可以加强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还可以锻炼其反应速度;上午则安排力量素质练习,如杠铃、陆上测功仪训练等,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力量训练要注意首先保证一般力量,也就是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在此基础上再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后可以安排运动员进行柔韧力量的练习,不仅缓解疲劳,还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度,尤其注意肩关节、髋关节的力量训练,这些环节是人体力量传导的中枢环节。比赛的高强度要求运动员在最后500m全速冲刺,这时候运动员的爆发力量可能决定了比赛的胜负。爆发力的训练,不仅需要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更需要最大力量延续。爆发力量训练方法较多,但是要注意频率、次数和间歇。日常训练中需要将多种训练方式交替进行,不仅缓解了训练的枯燥,还可以全方面地发展体能[7]。根据赛艇的项目特征,体能一定是最重要的,也是基础环节,只有体能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技术水平的发挥,运动员才可能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2.2.2 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女子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主要是采用持续的长距离训练法,该训练方法主要是持续水上长划或者是陆上赛艇测功仪训练。陆上赛艇测功仪训练不仅符合赛艇项目特征,还可以弥补了专项和训练脱节的缺点,目前这也是赛艇项目运动队主要的训练方式。测功仪训练不仅与专项紧密结合,也不受环境、天气的约束,是提高赛艇运动员的体能的有效手段之一[8]。根据现如今比赛体能要求,测功仪也成为运动员体能达标的主要测试手段之一,一般是选取固定的距离进行测试,时间最短则为优胜者。

2.3 女子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对于赛艇运动员而言,力量素质居身体素质的首位,因此力量训练是训练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动员体能提升的主要手段。针对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特征,既要充分考虑到增加运动员的力量,还要注意避免肌肉显著增粗的现象,运动员增加力量素质的同时,关注体重的增长。具体的力量训练安排可以根据训练任务来制定。

2.3.1 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主要是指运动员机体进行和适应快速运动员的能力,表现为运动员接受行动指令后能迅速做出运动反馈,而速度训练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外部刺激,使其做出相应动作反应的练习。在日常训练中,一般对速度训练时间进行控制,通常在15s内为最佳,同时教练员还要注意运动强度。训练方法一般采取间歇性训练方法,训练和间歇时间都相同,重复数组后,进行训练后的放松休息,因为运动员的神经兴奋后,需要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这样对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刺激才会更为有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

2.3.2 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耐力素质是体能训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耐力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身体耐力是完成比赛的基础,因此耐力素质训练也是日常训练中的重点环节。耐力训练一般分为两大类:有氧耐力及无氧耐力。赛艇项目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耐力训练主要采取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训练方法,强度一定要控制。耐力训练可采取中长距离匀速跑,4000~5000m为一组,将运动员心率控制在150~160次左右;或者采用水上长划,运动员在水上不间断地划桨,使其耐力增强。耐力训练在冬训期间进行效果更显著,经过冬训期间的素质练习,运动员耐力素质提高得更快[9-10]。

2.3.3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而对于女子运动员而言,柔韧性十分重要。柔韧素质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幅度更为舒展,也可以保护运动员,避免动作不规范所引起的损伤。一般柔韧练习分为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两种形式,主动练习是个人自主完成运动动作,而被动练习则需要其他队友协助完成。一般训练可作为课前热身和课后拉伸进行,主要以拉肩、深蹲、蛙跳等形式进行,也可以借助辅助器械进行,柔韧素质只有与其他运动素质协调发展,训练效果才会更为显著。

2.3.4 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力量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更要注意训练时伤病的预防和受伤后的康复。训练中运动员难免因为多种因素产生伤病,这时要注意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治疗,特别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如肩关节、腰部、腕关节、背部等,训练时要注重加强其稳定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身体不断接受负荷刺激,然后适应恢复的过程,所以运动员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力量训练,伤病期间也可以采用低强度的负荷训练或者康复力量训练来维持肌肉力量,只有长时间的力量刺激才会使机体抵抗疲劳的能力加强,因此不要因为伤病就惧怕训练,只要进行科学的恢复训练,一样可以恢复健康,同时维持较好的竞技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应包括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素质的训练,并增加针对专项特征的体能训练,训练方法主要采用长时间耐力训练法。

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主要包括训练时间、内容、不同素质训练的搭配等。

体能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比赛安排进行制订,根据比赛周期不同,体能训练计划安排随之调整。

3.2 建议

体能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练员要因材施教,根据运动员的参赛小项和身体差异制订训练计划。

体能训练中各力量素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日常训练可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避免单一的方式。

体能的提升与训练力度、方式、方法息息相关,训练中密切关注这些因素,运动员的体能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猜你喜欢
赛艇耐力体能训练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帆船与赛艇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个性化要求探析①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老人与海》读后感
“牛剑赛艇”存活190年的秘密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