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业平 六盘水师范学院
《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若要在《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财务管理,有必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高校需要从现阶段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在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管理会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有利于促进高校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自2019年1月1日起,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制度。特点体现在:第一,首次引入收入、费用两个会计要素,准确定义了政府会计的八个会计要素即: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以及这八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第二,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重构“双基础”“双分录”的核算模式;第三,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实行“双报告”制。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按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更准确地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资本性支出情况和固定资产价值状态。《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使用公共资金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能够有机地联结和充分融合,可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对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强化政府公共资金绩效管理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和过硬的财务管理能力[1]。
对于会计系统而言,具体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源于管理学,又被称之为“分析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和其他资料,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规划以及控制经济活动,并帮助决策者作出专门决策,主要服务于内部管理。而财务会计主要用于反映过去财务情况,属于报账型会计,侧重于核算和监督,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外部利益关系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的价值逐渐被体现出来,并成为企事业单位打造财务、业务、战略目标一体化的关键工具,更能够为企事业单位高层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改善企事业单位发展理念。
从《政府会计制度》来看,对于高校财务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预算管理要求更加精细与规范,而财务管理内容也更加广泛,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更加严格。对于高校而言,需要充分结合《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在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管理会计,不仅能够为高校高层做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而且能够助力高校筹融资能力、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进而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管理会计,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实现优化的目标,并且能够为高校领导层决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促使财务管理创新的深入,财务管理质量将实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管理会计全面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高校所面临的基本目标、各种环境进行分析,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规划、评价和调控。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要围绕发展战略规划,对战略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对投资建设、科研教研投入资金等方面进行测算。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筹措资金、组织收入,结合实际情况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并围绕高校运行机制,确保财务管理与高校发展保持协调性[2]。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使财务管理在促进高校健康发展中的价值更加突出。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均需要经费支持,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需要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予以支撑。管理会计应用于财务管理能够让财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的目标,可以进一步保障专项资金用于科研、教学等核心领域。同时,可以实现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控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资金使用率的提升,助力高校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更加不可预测,这就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进行统筹,为高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评估,例如,需要对学生数量与教育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成本预测进行整体细化,让高校领导层能够直观看到相关数据,不仅有利于推动财务管理,而且能够为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如今高校办学规模随着需求不断扩大,教学、科研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为了能够有效管控成本,降低财务风险,需要使用管理会计对学校财务活动及相关业务进行全过程管理,深入分析成本与预算,并结合分析结果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控制[3]。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高校而言,公益性较强,资金主要源于财政拨款;从政府角度来看,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其投入资金,助力高校健康发展,这些资金不需要高校偿还。但缺乏相应的控制机制,没有实行绩效管理,导致节约资金以及提高资金使用率的主观意识不够强,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从而推进相关工作开展,而这样推动力持续性不足,将无法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此外,高校拥有法人资格,但相应的经济责任不用承担,这就进一步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与权责利结合不紧密;同时,成本考核指标以及考核办法不科学,能够发挥的价值极低;加之权力过于集中在高校领导手中,所以相关决策民主性不足,使得财务收支的随意性比较大,这就会出现资金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最终将影响到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如今,高校办校资金,除开财政拨款之外,还有社会(校友)捐赠、高校实体经营性收入、科研服务收入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融入市场有理为容易,经济运行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得经济活动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滞后性,未充分应用管理会计,导致与资金运行有关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也就意味着财务风险将会增加。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指标,并用于分析经济业务活动,但是分析深度不足,尤其是指标内容不够全面,例如,效益、规模等关键内容缺乏,因此,评价指标的系统性不足,将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部分高校未充分重视财务分析,就更加谈不上精准掌握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加之评价指标不完善,将制约财务职能的发挥。
在校长责任制背景下,高校校长以及领导拥有资金的分配权力,同时,财务管理体系也呈现出“统一领导以及集中管理”的特点,即:校长对财务管理行使直接领导职能,但未制定相应的问责机制以及权力制约机制。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责任制度,但是最终执行力度不足,作用难以发挥,使财务管理部门只能被动地执行校长决策,这个规程中大概率会出现财务风险以及财务舞弊等各种问题。整体而言,因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所以无法有效监督以及合理控制学校经济活动,部分领导基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可能出现违规行为,将不利于高校健康发展[4]。
高校财务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的应用。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财务管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核算业务量增加,这就意味着高校财务人才队伍需要加强建设,必须拥有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财务管理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才能进一步满足管理会计的应用。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加入人才队伍建设,第一,高校可以与培训机构、知名财经学院等实现合作,并结合自身财务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其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兄弟高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就管理会计实践应用加强交流,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做法与经验。第二,高校财务人员需要与高校资产管理处、后勤处、审计处等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与科研骨干、科研管理部门、基层教学部门之间建立深度工作联系,通过沟通掌握高校教学、科研等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并对资金实际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方法。重视并着手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基于信息化技术与设备实现内部信息的全面共享,确保财务管理能够贯穿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第三,除培训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进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自身财务管理队伍注入新的血液,由引进管理会计的先进理念以及先进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队伍的工作活力。第四,对财务人员加强重视与关心。重视并解决财务人员所关心的晋升问题,可以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等方式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关心其生活困难,并着手进行解决,让财务人员能够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全身心工作,不仅能够提升队伍综合素质,而且能够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实施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完善的管理会计机制才能保障管理会计有效应用,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加强制度建设。管理会计制度应当与财务制度一样完善,这样才能规范各项工作,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能够充分融入学校管理工作之中。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管理会计机制的经验对高校管理会计机制进行探索。第二,目前,部分高校的闲置资产比较多,对这类资产进行预算需要借鉴企业管理会计机制的本量利分析法以及综合差异法进行分析与计算,再将综合存量资产与计算结果相结合,可为增量资产计划以及资产处置计划的制定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保障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5]。
1.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该分析法是以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具体来讲,是深入分析利润、业务量、成本之间所具有的依存关系,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高校而言,“本”就是办学成本,而“量”则是学生人数,“利”便是事业结余。基于本量利分析法,可以预测招生人数对高校盈亏临界点,并借助相关计算明确招生人数最低值,在最大限度保障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基础上对招收人数进行综合考虑。对于财务而言,是否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其大前提是分析尚未增加的新固定成本,倘若目前生源充足,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从扩大招生规模中带来贡献利益,直观来讲,所增加的收入不可以超过增加的实际教育成本。如果招生规模扩大之后能够为高校贡献利益,并对一定的固定成本进行弥补,那么就意味着扩大招生规模是可行的。如今,高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在保障科研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有偿办学活动,从而可以盘活手中资源,并获得收益。
2.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
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属于核心地位。预算编制涉及资产管理、校办实体、审计监督、学生管理、后期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深入沟融,从而激发相关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方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下,可以深入高校所有时间段的资产管理、人力资源、教学科研、财务等信息,并与学校实际规模、发展需求、国家财政政策、招生计划及资产管理信息等方面进行结合,然后进行科学预测的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规定标准和定额制定可行的资产配置、教学科研奖励、人员薪资、固定设施维修等计划与机制;同时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重视和分析,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资金预算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预算会计核算的财政收支信息、财务会计核算的费用(成本)信息,通过管理会计设置科学、合理的、系统的评价指标,将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及时纠正,达到“有效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的目标,进而为高校各项业务的运转提供资金保障[6]。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管理会计的融入将可以在规划与控制、预测与决策、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发挥价值,进而为高校可持续发展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参考依据。因此,在《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加强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