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宜宾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11-21 14:33
当代旅游 2021年7期
关键词:宜宾农民农村

刘 姣 余 婷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多次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着重强调推动乡村全面发展要以文化振兴为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1]。”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乡村为本、文化为魂,切实关心农民所思、所想、所需,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宜宾地区“七山一水二分田”,农村受地形地貌影响,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儿童和老年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娱乐活动较少,打牌现象普遍,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宜宾乡村文化建设新路径。

一 夯实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乡村人民作为现代化的基本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性推动力量。培育现代独立人格的新型农民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农民要不断吸收新思想,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培育和提升自身文化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中强调了生力军的重要地位[2]。而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与农民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因而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尤为重要。首先,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成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农村青少年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强化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农村未成年人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崇尚知识的乡村风气;其次,重视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专业技能。中国人饭碗要想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要提高农业生产力,首要的是培养一批高素质、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指导,乡村人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实际情况,学习职业技术,获取职业文凭,真正能够在农村留得下、稳得住、有作为;最后,加强建设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及时回应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先进道德进农村、进群众头脑,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培育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守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提高主体意识

“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乡村的发展要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衡量农村发展成效的关键[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立足以“村民为中心”,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充分调动全体农村群众的主体性,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担当使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农民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用自己青春和才华来建设家乡,在建设过程中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得到更好提升,同时强化了农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获得感。

(三)提升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创业、创造,特别是要为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5]一是要鼓励农民敢于创新。农民艺术家的创作、创新需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积极搭建和组织农民艺术家的交流和沟通,推出一批传的开、接地气、留的住的文化精品。现如今新媒体直播平台越来越多,选秀节目也层出不穷,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展示农村生活、农民风采的机会,农民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结合新媒体大胆创新,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形式,结合乡村特色打造独具地域风格的文艺项目,例如以书法、绘画、歌曲、舞蹈等形式展示宜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积极传播乡村正能量;二是要搭建乡村文化平台,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民俗民间活动等,例如村民体育友谊赛、广场舞比赛等,适当发放荣誉证书和奖品,保护农村群众创作热情和原动力,壮大乡村文化建设发展队伍,更好地提升农民的创新能力。

二 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塑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6]。”中华民族五千年进程中产生了璀璨灿烂的文明成就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勇敢、睦邻友好、爱国奉献、乐善好施等等,乡村文化建设中要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一)以乡为本,发挥乡村文化的主导性

习近平反复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7]”。乡村文明是农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结合自身生产、生活实际自发形成的表达形式,通俗易懂、贴近农民生活,更能引起共鸣。农村大多以姓氏和血缘集中居住,更加注重家族和家庭的传承性。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社会才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家庭为单位,注重家教、家风,把良好的风气和道德思想贯穿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员。以乡为本,根植于乡村文化,发挥乡村文化的主导性。

(二)价值引领,倡导乡村文化的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具民族力量和社会凝聚力的价值取向,全社会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之力。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倡导“形”“样”互动,在乡村社会中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不断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筑牢乡村民众共同情感认知基础,从而提升乡村群众的道德层次,提倡乡村文明新风尚。

(三)革故鼎新,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播力

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8.29 亿,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8]。乡村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新型媒体才能适应现代文化发展大环境,才能更加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微”宣传,把乡村文化在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上进行线上宣传,把最新的文化资讯和文化理念传递到每家每户每个人。同时乡村也要积极引进了解时代流行趋势的新媒体人才,运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乡村生活讲好乡村故事,新媒体要充分推进到基层,推陈出新,增强乡村文化的传播力。

三 拓展乡村共同文化空间

乡村共同文化空间建设,要以弘扬先进文化的主旋律,进而重建乡村社会的精神信仰和伦理规范,最终实现营建乡村社会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的目标。

(一)改善乡村村容村貌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乡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环境对于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行为举止的改善意义重大。人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地会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相反人处在脏乱差的环境下就会放纵自己的言谈举止,更加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去做一个有素养的村民,这就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力,因此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一个清洁卫生的文明乡村尤为必要。例如加强清理农村牲口棚、堆砌的废物,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合理分类变废为宝。拆除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建设整洁有序、环境干净的美丽乡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个村庄以组为单位,组内开展家庭卫生情况评比,优胜家庭推选至村里进行最终评选,选出最美家庭,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与适当物质奖励,对于垫底家庭提出相应整改措施,限期内完成任务。通过比赛形式促使村民爱护环境、养成卫生好习惯,使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设美丽乡村。

(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努力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构建覆盖乡村、功能完备、便捷高效、服务到户的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应用新技术,打造新视听,达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看、网屏皆互动的目标。农村广播定时推送新闻联播内容让村民了解国家大事、关心政治,特别是疫情期间要把政府防疫举措和准确疫情情况传达给广大村民,让村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配合相关防疫部门调查,做守法、懂理新时代良好村民。完善乡村文化广场、乡村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构建乡村文化交流中心,不断推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

(三)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费孝通曾说过:文化是人为的,文化也是为人的[10]。文化的建设者是人,文化的享受者也是人。拓展公共文化空间,一方面乡村要建设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基础设施,例如建立农村图书室,由财政拨款、各村自筹、村民募捐采购符合村民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书籍,丰富村民业余娱乐生活,同时在乡村引进一批在线阅读设备,让部分村民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文化生活的滋养。久而久之,乡村就会形成向上、向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打牌等不良现象慢慢减少乃至消失;另一方面要制定引导农民向善向上的乡规民约,定期通过“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儿媳”等评比活动来引导乡村民众崇德向善,挖掘和弘扬乡村优良文化传统,不断开创乡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 激发乡村文化产业活力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宜宾茶产业、竹文化,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发生态农业有“钱”景,谱写乡村文化发展新篇章。

(一)因地制宜,突显特色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首先要做到立足于乡村的经济基础与现有资源,拓宽文化产业建设思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其次,要立足于当地现有的文化优势,如宜宾地区具有大量的红色革命遗迹、历史文物古迹等,还存在着一些古村落、传统建筑等,利用这些文化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宜宾各个乡村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把地域风情与地域经济相结合,把无形资源转变为有形经济价值,发挥区域优势,全面开发乡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还可以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如民族风情文化区、休闲文化山庄等。

(二)理念引领,全面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一方面利用传统农业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和返璞归真的生活价值,在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的新功能,助推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特色采摘园、农家乐等服务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是提高附加值的有力抓手,通过打造绿色优质的产品,做好特色品牌,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乡村产业全面发展。

(三)产业融合,创造价值

宜宾地区乡村产业主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在发挥乡村已有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合理利用乡村景观和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依托宜宾当地自然生态和现有人文资源优势,合理打造特色村庄和旅游景区。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展示乡村文化自身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思路,整顿乡村居住环境,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树立乡村文化品牌,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宜宾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农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武汉港务与宜宾港签署合作协议
三江叠翠盛琼浆,老宜宾酒酿浓香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