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天津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初探

2021-11-21 14:23文/王
天津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民营企业企业

文/王 艳

一、天津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受疫情和外部形势影响,天津企业经营发展遇到诸多不可控因素。2020 年上半年,天津主要经济运行指标持续回升,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其中,民营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随着国家以及天津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民营经济生产经营秩序加快恢复,发展潜力逐步释放,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截至2020 年6 月底,天津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9.41 万户,同比增长13.37%。其中,民营企业市场主体58.23 万户,同比增长11.51%;个体工商户70.03 万户,同比增长15.35%;农民专业合作社1.16 万户,同比下降5.66%。民营经济注册资本6.54 万亿,同比增长13.4%。

与此同时,天津民营企业出口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上半年,天津外贸出口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4%。民营企业出口实现增长,同比增长9.5%,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1%,比一季度提高6.1%。不仅如此,上半年,天津新增就业21.39万人。其中,民营企业新增就业16.6 万人,同比增长0.85%。6 月份,全部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1 小时,比3 月份增加11.1 小时,已恢复到2019 年12 月份水平。通过全市努力,创新主体培育稳步推进,上半年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07 家、雏鹰企业565 家、瞪羚企业364 家,累计科技型上市企业39 家。

尽管天津民营企业生产连续3 个月正增长,民营经济表现出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态势,但也需要看到,民营企业受疫情影响较深,恢复程度相对较慢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需加大力度推进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压力及困境分析

(一)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

1.来自国内的压力。从经济发展速度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发生变化。此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高,即使企业间有竞争,也很难触及生存底线。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部分企业面临生存难题,不可避免地导致兼并、收购、重组甚至破产。这样的过程对民营企业是异常痛苦的,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发展。

2.来自国际的压力。从国际关系看,当一个国家不得不依靠关税来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时,就意味着其竞争优势相对较小了。这就致使一些发达国家加剧了对我国部分企业的技术封锁。加之这些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仍然处于技术领先位置,我国企业唯有自力更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二)天津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困境

1.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管理决策。天津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有的企业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导致自主创新观念淡薄,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不足。据调研,天津民营企业还存在家族式企业现象,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

2.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创新人才不足,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较难吸引比较优秀的人才加入,民营企业存在技术发展瓶颈的突破问题。二是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处于初创期和上升期的民营企业无法满足员工的劳动期望值,加之忽视科技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研究成果与劳动报酬的相关性,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对科技型创新人才不够重视,导致科技人员缺乏竞争压力和动力,积极性和创造潜能远没得到有效发挥。三是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不浓。有的企业不重视文化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有的仅是高层管理建立并推行企业创新文化,而非调动全员共建企业文化。

3.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一是缺乏独立的研发机构。长期以来,创新主体由政府和研究机构直接组织科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缺乏自己的研发机构。二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有的企业侧重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在原有技术上的再创新不足,使企业陷入自主开发能力弱、不断购买国外技术的恶性循环中。三是忽视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有些企业不重视科技研发,也不重视将研发转化为新产品和新设备,不愿意在科技研发上投入太多资金,多从事中低端产品的重复性生产与销售,致使企业很难创新生产工艺和方法。

4.缺少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的政策支持往往通过中介机构发挥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在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一是社会中介机构往往设在政府部门,较少对民营企业直接开放,即使对企业开放,其服务对象也局限于本部门、本系统的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有效服务。二是有些中介机构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服务质量没有同工作人员的利益挂钩,缺乏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内生动力。

三、推动天津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壮大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保障。天津民营企业需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一)政府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1.提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支持。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坚持科技投入效率第一原则,给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政府在引导资金流向中,可根据民营企业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特点,选择能最大限度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集中投入,使投资结构适应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设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引导资金,促使民营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模。此外,相关部门还可对民营企业在技术开发信贷方面以及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免税政策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支持。

2.政府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融资。一是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经营业绩与收入挂钩,鼓励创新。二是逐步形成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授权专门的机构成为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人。引导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通过社会入股、会员企业交纳风险保证金等形式筹集担保资金。三是培育资本市场,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机制,通过企业并购、股权回购、股票上市等方式,使民营企业投资者通过市场 “变现”并获得收益。四是各级政府对研究开发及创新能力建设较突出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集中用于产业化投入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3.提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人力支持。大力培养高水平企业家,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加快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速度。政府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重要人才信息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创办研发机构,吸纳高水平科技人员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成立民营企业人才交流机构,定期举行大型人才交流会,为民营企业与人才之间架设桥梁。

4.实现行业间创新资源共享。落实科技扶持、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动员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的同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将研发投入相关指标纳入民营企业的考核范围。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科学研究的自由探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5.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支持。民营企业作为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竞争主体,政府需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秩序,确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形成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使民营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切实转移到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帮助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技术开发体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6.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大力扶持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提高其将知识产权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一是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政策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建立信息平台,制定优惠服务政策,帮助企业间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三是充分尊重创业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形式。四是发挥其他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的会议制度,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各授权经营公司以及企业间的交流。

7.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法制支持。由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特点,相关部门要尽可能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行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创新成果分享机制,保证智力成果的物质回报。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进入产业领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条件

1.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技术中心建设和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技术开发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一是建立对市场信息敏锐快速的反应系统,能迅速反应市场信息并分解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目标,探索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二是民营企业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造就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保证人才智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企业赢得人才,就拥有了技术和项目,也就拥有了市场的主动权。只有不断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使企业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基地。

2.转变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可持续要素,节能降耗的关键是科技创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民营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落后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增效。

(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社会运行机制

1.加快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互联网建设的力度;完善原有的企业信息网,促进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网络交流;在本市建立民营企业信息中心,定期向民营企业发布国内外技术信息;信息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和形势分析,建立民营企业数据库,将及时搜集的国内外相关信息定期发布,实现信息共享。

2.转化民营企业科技成果为生产力。一是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民营企业与本市和国内外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吸收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形成新型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二是针对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组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

3.建立民营企业行业技术协会。由民营企业自愿申请加入,会员企业定期按时交纳会费。技术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向会员企业发布信息,支持民营企业与同一地区或区域外民营企业合作。会员企业之间定期交流,对同一研究项目有兴趣的企业可以长期合作,共同开发,按投入资产的比例承担开发的风险并获得收益。在协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会员企业可无偿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协会可整合民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独家企业无法进行的技术创新。

4.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交易市场。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民营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寻找适合企业的项目,科研机构也可利用技术交易市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达到技术成果资本转化的目的。与此同时,技术交易双方还可就成果转让的实现形式进行协调,既有利于民营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实现技术转移创新,也有利于科研机构、大学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

1.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承担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职能。一是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系统,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迅捷的信息渠道,集成一个面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非赢利的数据资料库。二是组织协调民营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鼓励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转移,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三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建立民营企业法律问题、组织管理问题、资本运营问题的咨询机构。

2.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总体规划,是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外部条件。许多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缺乏总体安排和长期规划,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短期成果,忽视市场的未来发展。有的企业更是盲目跟从,造成了投资资源的极大浪费。制定目标明确的科技支持计划,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细化法律规范、组织管理和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措施,促使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3.确立科学的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技术创新标准。在广泛征求企业界与学术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一级总指标下,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和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动力两项二级分指标,通过进一步分解,找出影响二级指标评价的三级和四级分指标,从而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技术创新标准。

猜你喜欢
十四五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