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悦
(兰州工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73005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高等教育改革也在迅速推进,高校招生规模逐步增大。2020年,2020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874 万人,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必须从学生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就业指导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据统计,引发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缺失,不能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更新滞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较低。而对于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课可以为他们提供对策,解答疑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因此,在日常的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快速达到引导目的。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发挥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相结合的关键点,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课的始终。其次,可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同时也可以把现实中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堂当中,借用相关事实案例教育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警惕、遵守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最后,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对于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初次就业择业是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生抉择,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由校园平稳跨进社会,以防学生误入歧途、追悔莫及。要让学生认识到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是为了帮助他们顺利找到工作,更是对他们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的培育,不断提高社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就业指导课对自己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我国高校针对毕业班都已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但大多数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阶段,在观念和方法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只集中于宣传就业政策以及教授毕业生部分应聘技巧,导致就业指导课过程枯燥乏味。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不可丢失的,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大学生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随着个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理想信念也会随之改变,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求职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理性分析及清晰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找准定位,端正就业观念。同时,将理想信念与祖国发展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努力方向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其次,加强基层就业教育。现在很多大学生追求大城市优越的环境,喜欢经济发达的地方,只看重工资,梦想成为精英阶层。高校应当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引导和教育,鼓励毕业生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3]。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就业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存在随波逐流、自卑心理、虚荣心较强等现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教会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与自己实际相结合,找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求职过程中的紧张感与自卑感,鼓励学生多参加招聘面试,认真总结每一次求职经验;三是教师及时安抚、开导求职失败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尽快振作起来,总结经验,再度出发。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应只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照本宣书,教师只顾自言自语,学生却在左顾右盼。传统的多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的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其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展现出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与现实价值。因此,现代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进:
首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凝聚多方合力。若想在就业指导课中灵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让学生受益匪浅的效果,不仅需要老师付诸行动,还需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这三者联动一体[4]。在学校理论教育的灌输下,虽然可以通过搜集校外用人信息并建立人才就业信息库,但很难细致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家庭发挥基础性作用。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及特长所在,帮助孩子了解合适的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就业期望值,达到辅助孩子做出正确的个人选择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从各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同时加强社会思想舆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多开展就业专版,加强诚信法治教育宣传、职业道德宣传等,为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提供重要的支持与动力。
其次,让就业指导课贯串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重塑,学生才能将概念性认同慢慢内化,才能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正确观念才能形成。总体来说,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和大二学生,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成才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针对大三年级、大四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尽快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开始自己人生重要转折点之后的职业生涯,这就需要学校把重点更多地放在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优势上。
高校要实现高质量、稳就业,就需要成立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也要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目前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指导课开展邻近毕业时间,开展时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认真学习并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因为这些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主体,但他们来自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缺少思想引导教育经验。因此,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创新课堂教学。
其次,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队伍的实践能力。为了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指导,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了解学生,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沟通能力,掌握学生就业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掌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从而有效提升就业指导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具有的吸引力,进而引导学生更为主动地了解就业指导内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最后,构建一支包含心理辅导老师、就业指导老师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队伍。因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只依靠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因此,“其队伍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具备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相关技巧”[5]。这支专业化队伍各有分工、各司其职,针对不同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化辅导,最终使部分之和大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