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阈下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常态化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21 12:58:12金林群王海棠
运动精品 2021年6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设施亚健康

金林群 王海棠

健康中国视阈下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常态化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金林群1王海棠2

(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浙江金融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基于“健康中国”和“全面健康”的理念,对杭州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常态化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调查人员中亚健康人群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频率与持续时间较少,影响居民在利用社区体育设施的进行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设施项目设置与便利性、锻炼意志与兴趣两方面。

健康中国;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影响因素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秉承以国民健康为中心、促进全民健康的价值取向[1]。研究显示在健康中国的构建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的关系中,认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具有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有重要作用[2]。杭州是一个建设健康城市的省会试点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是各年龄阶段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关系着健康城市的建设,本研究改变以往的研究层面,基于“大健康”和“全面健康”的理念,从健康的角度分析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常态化利用情况如何,影响体育设施利用的因素,以期为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实质数据,使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社区成员提供充足的、科学的体育活动工具,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在杭州市主城六个区(江干区、滨江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随机抽取了12个小区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

对社区体育工作者等,以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访谈,向使用人群对体育设施的空间感觉、便利性、卫生程度、使用态度、使用方式、使用频率、健身效果及生活习惯等。

1.2.2调查法

本文主要对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文献中的调查问卷,设计两份问卷调查,一份“杭州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调查表”。向12个新老社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共发放30份问卷给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人员,有效问卷29份,有效率96.7%。调查人群中健康状况的设定为健康、亚健康(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身体功能减退,易疲劳、情绪不安等)、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行动不便(拄拐杖、轮椅、腿脚瘸等);有效问卷中男性344人,女性256人,25岁以下64人,25-35岁115人,35-50岁118人,50-65岁140人,65岁以上130人,健康人群236人,亚健康人群127人,慢性疾病者174人,行动不便者30人。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所设计的两份问卷均具有较高的效度。在问卷的信度检验方面,采用了“测量与再测量”方法,整理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度,使用的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均符合研究需要。

2 结果与分析

2.1 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从杭州市体育局获取的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底,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人均面积为:上城区为0.73㎡,下城区为1.75㎡,西湖区为3.47㎡,拱墅区为1.67㎡,滨江区为2.01㎡,江干区为1.59㎡(见表1)。说明杭州市社区体育设施各区分布不均衡,部分社区人均面积偏低,但人均面积为2.01㎡。

表1 杭州市城市社区各区体育设施人均面积

杭州市城市社区区域城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 体育设施面积(㎡)863.5525.3491.93325.7996.93232.8391.27 人口(万)430.334.5052.6093.8057.90146.0045.50 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010.731.753.471.671.592.01

2.2 杭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情况分析

社区体育设施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问卷调查时专门进行了设置,也就是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情况可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来说明。

2.2.1杭州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频率分析

表2 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的社区居民一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

5次及以上3-4次1-2次偶尔一次Fg N%N%N%N% 年龄25以下00183.2264.6203.53.8760.009 25-35142.5203.56912.2122.1 35-5091.5264.66110.7234.1 50-65569.96010.617371.2 65以上6511.5539.4111.900 健康状况健康142.512622.37012.4132.34.9870.001 亚健康50.8264.6488.5498.6 有慢性疾病183.110718.9488.510.1 行动不便10.2244.250.900

根据体育人口概念,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进行划分(见表2),调查显示5次以上人群集中在50岁以上者,每周3次以上者占全部调查者56.7%;25岁以下人群锻炼次数需引起重视,都集中在每周2次以下占其人数的71.8%;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进行锻炼的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健康人群的锻炼频率来看,亚健康人群的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状况堪忧。

调查中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在2次以下,占调查亚健康人群的76.3%,而慢性疾病人群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每周3次以上的则占其人群的71.8%,而行动不便者则占其人群的83.3%,从数值看出,有疾病者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频率多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健康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进行锻炼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

2.2.2杭州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持续时间分析

调查显示(表3),杭州市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一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占89.1%,且25岁以下的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占其年龄组的78.1%,65岁以上为次,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进行锻炼持续的时间的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健康状况来看,每次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健康人群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占其年龄组的85.1%,而亚健康人群占其年龄组的32.3%,有慢性疾病及行动不便者大都集中在30分钟之内,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健康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进行锻炼持续的时间的存在显著差异(p<0.01)。

表3 不同健康状况的社区居民锻炼时间

<30 分钟30-60 分钟60-90 分钟Fg N%N%N% 年龄25以下142.5417.391.54.0250.001 25-35498.65710.191.6 35-50417.2529.1254.6 50-657012.36411.261.2 65以上417.27713.6102 健康状况健康356.314525.6569.73.9870.000 亚健康8615.2234.1183.2 有慢性疾病8915.6457.9407.1 行动不便244.250.910.2

2.3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影响因子提取

向使用的社区居民进行对体育设施利用障碍的开放性问卷,回答期间进行对空间感觉、便利性、卫生程度、使用方式、使用频率等方面有无障碍的调查。同时参考“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中关于“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选项设定本研究影响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因子(表4);设计五点量表,“1—5”各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从四类因素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结果看,平均数越高,反应的影响因素程度越低。对因子特征值变化进行归类,提取得出四类动机因素的命名,分别是场地设施布局与环境(14、16、3、6)、场地设施项目设置与便利性(11、7、12、9)、锻炼意志与兴趣(10、13、4、15、2、5)、社区组织与指导(8、1)。

表4 因子载荷矩阵图

因子序号调查因子 主因子成分 14锻炼场地环境杂乱0.5230.4150.2300.225 16锻炼场地不够大0.6540.0620.2190.132 3不喜欢社区的体育设施项目0.5860.3180.124-0.147 6场地人太多0.4330.2840.0980.214 11锻炼场所收费0.1760.2950.645-0.410 7体育设施缺乏-0.2200.3170.7540.179 12不方便0.3140.2410.6010.095 9设施项目不适合我0.1450.0150.0110.841 10缺少同伴一起锻炼0.244-0.1420.6130.178 13家里没有锻炼氛围0.1670.7970.0250.156 4缺乏锻炼知识0.4230.6120.0780-.042 15对锻炼没兴趣-0.2100.5900.2010.048 2没时间0.4150.2880.0960.215 5没毅力0.5080.3170.0020.143 8没人组织0.5780.2250.089-0.126 1没有专人指导0.6430.150-0.1690.135

2.4 不同健康人群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影响因子分析

经方差分析得出(表5),杭州市不同健康居民在场地设施项目设置与便利性、锻炼意志与兴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2<0.001,p3<0.01),其他两组因子不存在不同健康程度的差异,其中慢性疾病和行动不便者的对场地设施项目的设置与便利性对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影响比较大,这个原因可能是大多健身路径是多为健康人群设置,没有专门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缺少及多样化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5 不同健康人群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影响因子表

主因子健康状况人数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下限上限Fsig F1健康2363.04001.40970.070992.90053.17961.5640.546 亚健康1273.07691.39291.068622.84203.2118 慢性疾病1743.16081.26742.012503.00003.4100 行动不便303.24131.44542.081443.08103.4015 F2健康2362.46081.12236.111182.24022.63136.8460.000** 亚健康1272.37661.23752.081422.21622.5371 慢性疾病1743.27451.34195.110333.00003.5380 行动不便303.22221.24631.123422.97743.4671 F3健康2362.81301.40448.092412.63092.99515.0920.005* 亚健康1272.95131.45487.081322.79123.1112 慢性疾病1742.64081.26418.062282.51832.7632 行动不便302.89271.39681.068812.75743.0280 F4健康2362.62661.43871.094662.44012.81313.4560.512 亚健康1273.13331.46830.082082.97163.2948 慢性疾病1743.08761.42534.08003.00003.2456 行动不便302.86151.39966.092092.68003.0429

3 结论

2019年底杭州主城社区体育设施人均面积已达2.01㎡,然体育设施各区分布不均衡,部分社区人均面积偏低,如上城区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57㎡的水平,如下城区、拱墅区和江干区,距我国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1.8㎡的目标还有些许距离,从数据来看,大多数主城社区的体育设施仍未满足居民需求,积极开发或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及体育设施场地面积仍是主要任务。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进行锻炼的存在显著差异,5次以上人群集中在50岁以上者,说明杭州市城市居民的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的每周锻炼次数较高;22岁以下人群锻炼次数较少;不同健康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进行锻炼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亚健康人群的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状况堪忧,显示大部分人都集中在2次以下,2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群或亚健康人群可能与不喜欢社区体育设施项目有关,或者可能青少年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不用锻炼,正如Dishman的研究所指出的,不认为自己有健康问题或是认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是锻炼造成的个体更容易退出锻炼[3],因此对青少年与亚健康人群,引导该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优化社区体育设施项目显得有为重要,增加杭州市城市体育人口基数主要要从亚健康人群和35岁以下的人群参与上来挖掘。杭州市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一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占89.1%,且集中在2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中,表明活动意识明显提升,分析认为锻炼意识的提升可能与健康中国的构建,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有关,深知体育锻炼识保持健康的良药;每次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健康人群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说明越健康的人群,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可能越长,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也越高。

杭州主城区不同健康居民在场地设施项目设置与便利性、锻炼意志与兴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慢性疾病和行动不便者的对场地设施项目的设置与便利性对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影响比较大,这个原因可能是大多健身路径是多为健康人群设置,没有专门针对这些特殊人群进行体育设施配备,缺乏该部分人群的认同感[4]。而不均衡、不充分的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健 身生活需要正在成为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5]。开发慢性疾病患者及行动不便者适用的社区体育设施项目,提高该人群的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乐趣,有利于提升该人群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积极性。贯彻健康公平理念,公共设施的健康公平需要不仅体现在物质空间布局上,还要考虑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只有充分了解人口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的“匹配程度”,才能更好地基于健康公平理念[6],优化社区体育设施布局和项目,提高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活动水平。

[1]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EB/OL].(2016 10-25)http://www.nhfpc.gov.cn/xcs/wzbd/201610/21d120c917284007ad9c7aa8e9634bb4.shtml.

[2]张丽军.昆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Dishman R K . Biologic influences on exercise adherence[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 Sport, 1981,52(2):143-59.

[4]胡海坡.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17(2).

[5]魏伟,邓蕾.“城市人”视角下的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研究,2020:76-83.

[6]陈玉娟,等.基于居民体育活动特征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优化策略研究: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2):21-24.

A Study on the Normalized Use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ang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JIN Linqun, etal.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311231, Zhejiang, China)

2018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8N95)。

金林群(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心理、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设施亚健康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42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29 12:12:58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运动(2016年12期)2016-10-21 00:35:46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1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