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越 张 帆 王博兴 王 鹏 陈立民
区块链技术在学校体育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构想*
郑 越 张 帆 王博兴 王 鹏 陈立民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文章分析区块链技术概念及其优势、区块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区块链在体育教育应用中的构想及区块链技术在体育教育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构想体质测试数据跟踪采集与动态管理、体育技能证书认证与动态管理、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分布式中心、体育实践教学分布式平台等应用价值,并提出区块链技术是否安全,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数量庞大、体育技能认证平台良莠不齐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体育教学;体质;体育技能;体育知识
区块链是互联网社会构建信任的技术基础设施,可以称之为计算公证网,是一种崭新的去中介陌生信任,是一种新型的信任模式,这种模式是社会关系的信任是构建在高度稳定的IT技术基础设施和机器算法之上。区块链体系是由技术、应用等四个维度构成,技术维度的区块链是全球性分布式去中心化共享账本,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应用维度是一种信任基础设施,可以应用于一切人际组织与组织间的互动、数据共享共建。在2016年10月18日,信息化部颁布《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是中国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首份法定指导文件[1]。文件指出区块链具备大量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分析,迅速提高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和使用空间。同时也分析了区块链及其核心技术的应用并指出在教育就业方面。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透明化等特点,在学生学历证明、学习情况、资料查询、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就业的发展有着很高的价值应用。区块链在体育产业上的使用,逐渐形成区块链+体育产业的应用模式。区块链+体育可以让信息更加的公证、透明;区块链+体育博彩业直接解决数据的真实性和赔率直观性问题[1];区块链+体育赛事的应用目前能够解决大型赛场上的转播,能让数据更快速、更直观的分析问题。查阅文献了解到目前学界研究大多聚焦于区块链+体育服务业,然而区块链+学校体育教学领域涉及较少。在国外,University of Nicosia是世界最先设立区块链技术教育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2016年6 月也开设了区块链硕士研究生专业;随后其他高校也陆续建立此专业的研究生。据笔者文献查阅了解到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等欧美高校也都相继开设区块链技术相关课程[2]。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所呈现出场所分散、机会民主、内容多样、数字化等特点。英国的John Domingue 教授提出,应大力倡导区块链基础上发展新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领域基于区块链主要体现在体育传播、体育教学平台等方面的发展。在国外以上高校都免费对外提供有关“加密电子货币”课程。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的技术发展迅猛,教育机构、物联网、计算机科学、金融行业都发现了其潜能和价值。但是,关于区块链技术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上述大学推出了相关教育课程。在全球,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教育机构少之又少,仅有尼科西亚大学及纽约大学,且目的不是研究区块链技术,而是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16年,由Sku⁃Chain和Koinify公司联合在加州创办了区块链技术大学,专注于技术研究。其大学开设的课程有比特币应用开发、比特币协议、数据库、交易类型等,学生与企业合作,研发关于区块链技术工程。学校体育是以健康为第一目标,培养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相结合、以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地方特点和校本特点相结合。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师设计一个良好的体育课计划,学生根据教师的计划学习。但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及体育强国精神的培养。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学校体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已经具备技术物质条件和管理需求,对学校体育教学创新和管理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和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个人而言,教育投入可以通过数字货币实现。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体育数字化平台在线教育软件应当不断的完善,从而发挥在线学校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进而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有机结合,实现教育大数据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呈现形式、集体化教学模式的变革[1]。区块链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促进学校体育规范化发展,实现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者服务。
学生体质的问题,是关系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实现的重要因素。195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指标、1975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2年7月国务院批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如今全国体质调研逐渐完善,但当下体质资料的存贮和应用过程较为繁琐,对体质资料的利用率和完整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质数据分析工具和储存手段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体质研究,影响体质研究和结果的科学性。运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在体质数据和成绩采集跟踪体系中,学校直接获取学生的素质分数,教师可以跟踪学生过去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更方便学生获取身体健康数据。当学生在身体表现上出现错误时,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及时纠正。
区块链中的全部节点皆参与数据的记录并相互之间形成了自动的监督机制,因此避免了数据造假的产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近年来在高校中存在学历造假、证书造假、成绩造假等现象[7],一些教育机构将学习认证记录在区块链上,提供方便可信的数字证书,在这个系统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认证,一是平台课程认证。如大学生mooc、体育教学联盟等在线教育提供了一个可靠、低成本、便捷的体育证书查询系统。其次是大学生体育相关证书如体育裁判证、运动员等级证等。区块链分散、可验证、防篡改的特点,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的学历证书存储在区块链数据中,保证学历证书和文凭的真实性。同时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学校可以搭建区块链数据库,将学校与学校之间无缝对接,这将是解决文凭和证书欺诈的完美办法,假设所有学校和培训机构都使用证书制度,这将使学历证书透明,并使雇用者更容易雇用体育人才。
区块链大数据与大数据一样, 具有多样性,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数据大量生成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相对应的文本、图片、语音搜索技术的成熟,相关体育软件如中国大学生慕课、懂球帝、腾讯体育、PP体育、中国知网、万方等平台进行,利用区块链本身自动执行能力完成一系列的资源上传、认证、流转、共享等工作,降低了资源共享的成本,使双方直接交易共享,无形中也提高了效率。区块链与网络体育的结合,也是区块链技术在体育教育领域的一个有前途的应用方向。
整合的体育教学实践平台,主要通过区块链构建了世界体育发展史上的各类体育项目、运动健身等实践知识学习,如将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形态结构应用3D虚拟技术可以移放区块链数据库中,这样更加直观地反映人体的功能形态结构。结合人体各项体格指标的测定出来的数据,运用区块链+体育实践教学分布式平台能更加充分掌握人体内外结构对各种运动技术的分析。通过引入区块链数据来指导科学体育活动,如运动医学中,区块链筛选出各种运动损伤治疗的急救方法,筛选出运动健身处方,制定科学的运动营养处方。科学的开展终身体育锻炼,从而保证更便捷更快速的体育知识学习体系。在线体育教育在疫情期间的教育实践中已经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实际应用。在体育学习的区块链分布式中心,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这一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用的体育学习环境,同时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学习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学习主要平台。
根据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51.8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7亿人,其中中小学在校生超过1.8亿人,专任教师1672.8万人连带产生的直系亲属数量加总,导致学校所能容纳的信息个体超过4亿,各级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等庞大的学生、家长的信息数量不易收集,区块链的优势作用需要在攻坚克难的信息采集中发挥作用,前期的投入人力物力成本较大,一旦数据库建立,将会对体育教学,体育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
现有的体育教育平台良莠不齐,给老师和学生提供高效的、可信的体育学习资源,需要建立区块链准入机制。准入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可操作、专业、安全、经济。安全性可关注健康安全的中国强制CCC认证、内容专业,没有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如广告、网络安全如个人隐私保护。可操作性可关注人机交互的方式和难易程度及其对应的适用学生群体。专业可关注学习内容和内嵌工具的质量,不能违国家教育方针、科学事实。可以参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这样就解决体育技能认证平台良莠不齐的问题。
安全性威胁是区块链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结合体育教育,我们可能会面临学生隐私和教师安全的问题,当区块链技术下的信息公开后,就可以追踪到师生信息,这会导致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和教师产生不利,他们的隐私也会随之被打开,学生和教师的信息问题从而导致不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存在体育教育+区块链应用的其他方面问题[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把握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发展特点,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度结合,为高质量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新动能。如今区块链等技术不仅仅在学校体育运行管理中的体质数据采集、体育技能认证、体育知识的实践教学的迅速发展,并赋予了体育教育许多新的理念和特点。区块链是建立一个机构健全、职能分工明确的学校体育体系,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使体育教学在法律规范下更加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的运营,区块链+体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学校体育管理规范化、学校体育制度规范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孟志远,卢潇,胡凡刚.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的理论路径与应用思考:首届中国教育大数据发展论坛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2):9-18.
[3]吴锐创.学生体质数据储存和分析软件设计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36-39.
[4]吴云勇,张馨心.基于区块链的征信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展望:以学校为节点建立联盟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1):73-76.
[5]杨现民,李新,吴焕庆,等.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与现实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2):34-45.
[6]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2020-01-27.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Conception of Block Chain Technology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chool PE
ZENG Yue, etal.
(Northwest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730124, Gansu, China)
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号Yxm2020044。
郑越(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陈立民(1968—),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