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其经验*

2021-11-21 11:14
中州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领导权斗争中国共产党

李 永 胜 李 威 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在党的百年奋斗中释放出强大政治势能,推动着党的事业向前发展。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威力,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①这就深刻阐明了领导权建设的重要性。建党百年之际,走进历史深处探赜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内在机理、历史演进,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与时代启示,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领导权建设是党的统战事业的生命线

“领导权的问题,是统一战线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②这一科学论断鞭辟入里,一语道破领导权建设在统战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1.领导权建设作为统战事业生命线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使用统一战线一词。通过对其运用语境的分析,可以概括出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战胜反动势力,实现自身与人类解放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尽管后来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时而进地赋予统一战线以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但它的基本内涵一如既往:其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类之解放,其实现方式是通过广泛的联合推翻各种反动势力的政治统治,其领导主体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国家,统一战线的目标愿景、领导机制和组织方式等各有不同。

不难看出,在原初意义上,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就是统一战线的最本质要求。而要在具体历史实践中实现这种领导,就离不开领导权的建设。何谓领导权?按照葛兰西的观点,领导权就是组织的参与主体对组织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道德理念等进行渗透的能力,并借由这种渗透能力进一步影响和形塑该组织的权力结构、运作机制、成员言行等内容。③如同资本天然具有增殖自身的本能,领导权的先天属性是通过一系列渗透,强化其自身。强化的实现形式通常有“强制”和“同意”两种。“强制”表征领导权的主动性,即通过宣教、灌输等方式,使组织成员自觉认同并践行特定的价值观;“同意”则是基于感召力、同化力和同理心的非强制性权力表达,体现出领导权的被动性,它较之前者更加温和,但产生的领导效应却往往更为深厚、持久。

概而言之,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实质上就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使统一战线的同盟者自觉认同党的价值追求,拥护党的政治制度与组织方式。这就从学理层面阐明了领导权建设是整个统一战线战略的关键所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掌握了领导权,才能够从思想信仰、政治组织等方面武装统一战线。否则,统一战线充其量只能是为满足成员各自需要而短暂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诚然,因利益而结合的共同体出于对所含利益的维护,也会有一定的组织力,但离开崇高信仰支撑、科学思想武装以及严密体系凝聚,形成的共同体必定是脆弱的、松散的、无力的。关于领导权的重要性,马克思曾有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政治上为着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导着魔鬼走。”④可见,相较于同盟者是谁,谁来领导才是决定统一战线性质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领导权,唯其如此,才能使统一战线能够担当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价值手段,也即实现自身本质的对象化。

2.领导权建设作为统战事业生命线的实践依据

从实践维度看,统一战线的实践形态表现为斗争。离开了斗争,统一战线便丧失存在的依据。在任何时代和国家,对斗争结果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人心的向背。赢得人心,其他斗争资源如智识、武器、粮食等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对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利益是驱动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因。因此,人心在哪,取决于谁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统一战线就是代表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联盟,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就获得了争取广泛人心、汇聚最大力量,进而赢得斗争胜利的根本条件。

翻开百年党史,党的斗争实践以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形式反复证明,领导权建设事关统一战线事业的成败兴亡。从肯定形式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汲取两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惨痛教训,于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自觉纠正了关门主义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此基础上,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民党采取斗争和团结并举的策略,二是对其他进步力量采取广泛团结联合的策略。确立新策略的根本用意就是在保持党的独立性基础上,不断壮大自身力量,争取更大的领导权。经过扩大人民武装,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得到了实质性提升。领导权的提升让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有力地团结和组织抗日救亡力量,为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联络合作,探索出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进步力量汇聚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而进一步孤立了国民党反动势力。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形塑了新中国多党合作民主制度的政治雏形。

再从否定的形式看。大革命期间,面对国民党右派为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而掀起的反共逆流,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妥协迁就的策略,使得自身在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部的领导权被严重削弱,党的革命主张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十年内战时期,王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一味强调“革命的力量要纯粹又纯粹”⑤,采取“一切斗争,否认联合”⑥的极左政策,大肆排斥原本可以团结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中间派力量。这种做法表面上强化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力和控制力,实际上极大地削弱了统一战线的基础力量,变相损害了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它的直接后果是使得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愈发孱弱,几乎葬送党的革命事业。这些挫折都以否定的形式证明领导权建设之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漫漫百年征程,理论和实践共同昭示,统一战线领导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顽强斗争争取来的。掌握领导权,党就能领导和团结各方面力量,为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反之,丢掉统战事业的主导权,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挫折。所以说,在任何时期,领导权建设都是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党的统战事业的生命线。

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百年演进

纵观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有一条基本规律清晰可见:党对领导权建设的思想认识与实践探索具有阶段同步性。因此,按照历史发展逻辑和思想演进规律相统一的原则,可将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百年历程划分为自发争取、自觉巩固和自为完善三个历史阶段。

1.自发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阶段(1921—1927年)

自发属于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表征主体对客体由蒙昧到觉知的认知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造成的认识局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取以自发性为主要特征。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联络各界进步力量,构筑起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然而,思想上尚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未能充分认识到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加之力量薄弱,在此次联盟中没有获得主要领导权。尽管如此,这段革命实践却唤醒了初生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斗争意识,并且在联盟期间就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旨在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斗争活动。一是积极争取部分组织领导权。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积极争取,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10名共产党员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或候补委员,占据了总席位的约四分之一。不仅如此,在国民党的三个中央党部执行部中,恽代英、林育南等多位共产党员担任要职。经过努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部分组织领导权。二是有力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迫害,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权。1926年国民党二大结束后,国民党右派为篡夺革命领导权,大肆排斥共产党员,先后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在严峻斗争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自发联合国民党中派、左派力量,孤立其右派,打破保守势力对统一战线的控制,从而维护了自身的部分领导权。

总的来说,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实践可视为中国共产党自发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嚆矢。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出于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始联合进步力量组成统一战线。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党在这个阶段的领导权斗争中,表现出立场的摇摆性与行动上的自发性并存的特征。

2.自觉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阶段(1927—1949年)

从思想认识发展的过程看,自觉意味着主体掌握客体运动规律并有意识地按照自身的价值理想改造客体。经历过大革命时期斗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权斗争规律的认识得到深化。土地革命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更加成熟,组织上建立了局部政权,军事上有了独立武装,与前一阶段有了本质区别。

党在思想上的自觉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和土地革命的初步胜利给了党一剂“清醒剂”,使党认识到领导权决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败。1935年,党中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共产党“不但要充当发起人,而且应当成为坚强的台柱子”⑦,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思想自觉已基本实现。其二,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领导权争夺的客观必然性。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看,无产阶级因其“除了失去枷锁,没有什么可失去的”的阶级本性,具有最强烈的革命意志,理所应当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阶级。但在当时的中国,“无产阶级也不是天然的司令官”⑧,大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等势力为了自身利益也会全力攫取统一战线领导权。这就从根本上揭示出领导权斗争是一种历史必然。历史证明,右倾投降主义在思想上就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更是有害的。

思想上的清醒催生实践上的自觉。实践方面,首先,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科学分析了各阶级的抗日态度,强调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紧接着,他又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深刻阐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立场发生动摇的经济缘由,并强调要及时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力量。毛泽东的重要讲话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问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了党内动员。其次,中国共产党鲜明发声,积极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1939年,在民族内外矛盾剧烈叠加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内部分裂、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⑨的政治号召,通过支持民主宪政运动等方式,积极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引领全国抗战继续向前。最后,中国共产党自觉抵制共产国际错误指挥,坚决捍卫党的独立性。抗日战争期间,王明脱离中国实际,不加批判地贯彻共产国际指示精神,一味强调对国民党的妥协迁就,严重削弱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1937年,毛泽东坚定地提出:“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到独立自主的原则。”⑩翌年,他又在《论新阶段》中针对性地指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提法对于中国情况是不适合的”。他强调要捍卫党的独立性:“必须尖锐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经过拨乱反正,党中央基本克服了外部干扰,有效捍卫了党的独立性。

总体来说,这一历史阶段,党在思想上由幼稚走向成熟,对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从自发上升到自觉。在决策定位层面,统一战线完成了由短期策略到长期战略的根本转换。

3.自为完善统一战线领导权阶段(1949年至今)

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是自为阶级。所谓自为,是指主体在思想和行动实现自觉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反思不断丰富自身主体性。具体到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上,较之前两个阶段,自为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长期执政党。主要敌对力量的退场,意味着自觉“斗争”不再是领导权建设的主基调,取而代之的是自为“完善”。这里“完善”的直接对象是领导权,但最终指向却是党自身,故曰“自为”。

首先,完善党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对于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只有加强政治领导,才能有力引领统一战线发展,把统一战线嵌入整体战略布局。1951年,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党对统战事业的政治领导。这一规定精神在此后70多年的统战工作中得到了很好贯彻,并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完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统战工作时强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其次,完善党对统一战线的思想领导。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做了大量工作,增强同盟者对于统一战线的认同感。1951年,周恩来组织知识分子代表研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52年,中央出台决议,号召各民主党派和团体、宗教界人士等积极参加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此后历届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不断细化、完善对于同盟者进行思想教育的实施原则、方式方法等内容。2020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商会会员、党外知识分子等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措施切实增强了党对统一战线的思想领导。再次,完善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大规模革命战争的结束,是否继续保留统一战线问题一度成为党内外人士争论的焦点。对此,毛泽东斩钉截铁地指出:“统一战线是否到了有一天要取消?我是不主张取消的。”此后,党格外注重相关制度建设,旨在从制度上保障统一战线及其领导权建设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确保这一法宝赓续传承,不因人而废。1950至2015年,党中央先后组织召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21次,制定出台制度性、纲领性文件20余份。2020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诸多关键问题作了制度性规定,极大推动了领导权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回顾百年历程,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取、巩固和完善,贯穿于党的各个历史阶段,其间虽有挫折、屡经磨难,但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概而言之,主要有四个方面。

1.统一战线领导权是靠斗争赢得的

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并非天然形成的,更不是谁的恩赐,是靠斗争赢得的,斗争是获得领导权的根本途径,这是党的百年领导权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

任何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都是一个复杂政治综合体,只要它存在,围绕领导权的斗争就必然存在。比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但大资产阶级争,自由资产阶级也争,小资产阶级也争。他们总要照他们的思想来领导这个队伍”。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绝不能犯右倾错误。历史证明,无节制地妥协,将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拱手相让,妄图以此换取政治空间,只能是一厢情愿。反观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从未停止过运用手中的反动力量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斗争。比如,大革命时期,他们策划中山舰事件和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制定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出台《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反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在军事上大肆进攻解放区;等等。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是天然的,而是通过长期顽强斗争赢得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领导权争夺的实质是利益之争,争夺领导权的本质是不同力量的角逐。因此,要取得统一战线领导权,就必须要不断壮大党的自身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这一宝贵斗争经验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党的建设是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障

作为领导主体,党的自身建设本质上就包含领导统一战线能力的建设,因而它构成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障。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一个强大而有力的领导主体,才能成为统一战线的真正领导核心,自觉带领同盟者砥砺前行。无产阶级政党如果自身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没有资格、能力和底气领导统一战线同盟者的。历史和实践表明,统一战线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而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党的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改善。回首百年历史,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从而为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注入了强大内驱力。百年统战历经挫折而不馁,饱经磨难而奋起,个中原因为何?根本就在于党敢于刀刃向内,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政治锻造。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一个既有过硬执政能力,又能够代表同盟者根本利益的政党,必然会赢得普遍的信赖和广泛的拥护,推动统一战线力量的不断壮大。所以说,党的建设是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障。

3.爱国主义是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精神旗帜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构想,虽是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所迫,但根本上却是出于对这个饱经苦难而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和屡受重创而屹立不倒的古老国家深沉隽永的热爱。自诞生之日起,党就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人民开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党的二大通过的《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所倡导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旗帜,领导和团结各界爱国仁人志士,广泛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的爱国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国家危机,中国共产党高擎爱国主义旗帜,通过积极联络,构筑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挽救国家和民族于水火之中。解放战争时期,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党团结和带领各界进步人士,汇聚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正义旗帜下,与腐朽的国民党展开坚决斗争,有力提升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力,为新中国诞生做了政治总动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爱国主义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也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中国力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0年正式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增加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新表述。这就意味着,一切个人、政党、组织、团体等,只要怀有爱国主义精神,都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的一份子。足见,爱国主义是贯穿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一根红线。

从现实的角度讲,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旗帜,有助于厚植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政治基础。前文已述,统一战线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联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同盟者都具有和党完全一致的政治主张以及完全相同的意识形态。然而,爱国主义能够超越这种差异性,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凝聚起广泛社会共识,这就从客观上厚植了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政治基础。

4.科学理论是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行动指南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也是党的百年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指导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根本理论,但不能机械照搬,而是要注重把经典理论同中国具体历史、文化、现实相结合,暨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指导领导权建设。否则,我们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给党的统战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党在思想上因错误观点的侵扰而不够坚定,行动上表现为“左”倾激进主义或右倾投降主义,致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力被严重削弱,造成革命的重大挫折。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取得最终胜利,除了党自身武装力量的壮大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中央根据统一战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科学的统一战线理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破裂,新的斗争环境呼唤新的理论指引。1947年12月,毛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科学阐述了构建民主统一战线的紧迫性。翌年1月,他又起草了《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着重分析了统一战线中领导关系的问题。这两份文件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力提升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重要讲话中,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政治性质、目标任务和领导方式等关键性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为改革时期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同心圆论”“石榴籽论”“最大公约数论”,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怎样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这一根本性问题。

历史一再表明,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进步的重要因素。然而,科学的理论从来都不可能移植,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完成民族化。构建科学的统一战线领导权理论,最重要的是秉持问题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剖析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创造性理论,才是能够指导中国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科学理论。

四、结语

回眸百年征程,统一战线因其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铸就了中国社会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的鲜明政治格局。从“联盟之术”到“强国之道”,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一传统法宝,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精髓就是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权建设。从经验中获得启示,从启示中汲取力量,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行动逻辑。以史为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呼应人民的美好期待,中国共产党吹响了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伟大征程,离不开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我们以坚持和完善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为主线,以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为重要切入点,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不断深化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使其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57页。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16、105页。③刘文旋:《领导权、知识分子和真实的劳动——葛兰西政治哲学的脉络》,《哲学研究》2016年第8期。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3页。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4页。⑥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63、394、539、392页。⑦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第63、112页。⑧《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6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03页。《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8页。《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华文出版社,2021年,第4页。

猜你喜欢
领导权斗争中国共产党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