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思考

2021-11-21 09:36崔建民宋志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29期
关键词:内审财报职能

崔建民 宋志强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企业外部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机构实施的审计。正确处理内外部审计间的关系,实现二者间的协同协作关系,则会达到提高企业审计质效的目的。由此可见,内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双方协调的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外部审计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沟通,提高其对企业的监管作用,加强内外部审计间的合作,减少重复审计,改善公司治理现状。

一、公司治理、内外审计概述

(一)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也称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督导机制等。其是一种制度安排,是规范公司责、权、利的制度,也是经营方经营过程中重要的制度架构。公司治理是用来支配经营主体方的利害关系的团体。其主要的内容包括:配置控制权、监督和评价董事会、员工、设立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背景下,其对于经营中产生的利益分配,且对其中的控制关系予以安排,是利益制衡决策机制。其即有内、外部治理两方面。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治理活动,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内审是独立、客观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实现经营方价值增加、提升运作效率。以规范化的方法实施内审,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且改善治理评估,助力经营方战略目标的实现。内审是有效实施内控的保障,其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监督、评价和分析控制的作用。其可以协助管理者向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治理保证,为企业提供改善政策与建议。因此,作为内部治理机制内审通过监督职能,为其他治理主体提供服务。

(三)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外部治理活动,是公司治理的构成要素。外部审计本文中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注协对外审概念为:财报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对财报发表审计意见,关注财报是否按会计准则规定编制、是否公允反映被审方财务经营成果及现金流。为了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公司治理、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设立独立审计师对企业报告鉴证,且发表客观评价意见。外审通过财报审计对内部治理监控,参与公司治理活动。

二、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审的关系

1.内审是公司治理组成部分

内审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内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手段。内审可以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增加公司的价值。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情况下,产生了委托、受托责任。公司治理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运行的制度,而内审作为受托责任控制机制,保证各方责任可以得到有效的履行。那么两者都保证受托责任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内部治理指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内审隶属于董事会,其可以视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治理机制。内审的监督职能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其咨询职能改善了控制程序,确保了受托责任的履行。作为管理层助手,内审渐渐成为保障经济责任履行的治理机制,同时也成为企业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

2.内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首先,内审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由于当前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内审设置解决这一问题是通过监督职能实现的。内审可随时对经营等情况进行审计,及时的反馈审计结果,使经营主体的所有者可以了解经营状况,进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

其次,内审有利于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其通过评价职能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内审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考察其职责履行情况,对评价结果分析,发现经营管理的缺陷和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改善内部经营管理。

最后,内审有利于强化风险控制。市场多元化发展致使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风险不断增大。为应对风险的发生,在治理体系中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而内审是重要的风险管理参与者。从经营各领域去审查企业内控合理性,以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出评价,为完善内控提供依据,进而防范风险。另外,内审风险管理具有协调作用,以防范微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其通过参与风险管理,防范、控制风险。

(二)公司治理与外审的关系

1.外审是公司治理组成部分

外审作为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维系受托责任系统运行,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外审通过约束控股股东行为保证自身财务信息质量。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了外部监督的难度,当所有者对经营者信息产生怀疑时,客观独立的第三方外审对财报真实性提供保证。外审总目标是对被审方报表合法性表示意见。目的在于保护投资人利益,助力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外审目标与公司治理一致,都是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审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具有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通过对经营监督与鉴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信息,使其决策过程有据可依。外审在保证信息真实性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己经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外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外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监督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护股东权益。外审通过对财报信息提供鉴证,保证财报不受利害冲突影响,协调管理当局、股东等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保护股东利益。

其次,降低信息风险。许多投资者其投资会利用财报中的信息,对于目标投资方的财务业绩、成长性等强化了解,且相关信息调整投资组合决定投资方向。但由于利益冲突,会计信息面临信息不真实的风险。而独立地位的外审对报表编制审核,公允性发表意见,将提高信息可信性。另外,也可以使企业的错弊尽早暴露,不会使问题累积、恶化,稳定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最后,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外审按审计准则对公司交易严格的审查,有助于约束股东行为,促使公司充分披露大量占用资金、巨额担保等行为,为中小股东利益提供风险预警。

三、公司治理中内外审计关系

(一)内审与外审的区别

首先,具体审计目标不同。外审服务外部利益相关者,审计目标是从总体上对财报、相关资料真实与公允性发表意见,为外部提出决策支持。而内审服务于董事会、管理层,通过对内部及下属单位经营、内控适当性、有效性实施监督和评价。显然,内外审计具体目标上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叠。

其次,独立性不同。内审作为内部治理机制,隶属于董事会,其独立性受到制约,相对独立。外审作为第三方,与委托人和被审方都保持独立关系,其具有绝对独立性。

再次,工作范围与审计方式不同。内审工作范围之广,涉及方方面面。外审对财报真实性和公允性提供鉴证,审计范围以财报、内控系统为主,范围较固定和局限。内审根据公司工作计划审计,具有持续性;外审在接受委托后对财报审计,通常在年终时进行,外审具有间断性。

最后,审计权限及责任不同。内审只是职能部门,并不是独立的行政机关,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在权限范围内审查处理权,其不是独立的法人,审计中无独立法律责任,责任由所属公司承担。而外审按审计业务约定签订条款提供有偿服务,对指定的被审方审查、鉴证,双方地位平等,外审不具有处罚权,但可以将所发现的违法行为反映给行政机关处理,其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实施业务,当其行为违规时,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内审与外审的联系

虽然内外部审计间存在不同之处,但其依然存在许多一致性,使得内外审计工作中可以协调,完成公司治理任务。

首先,两者的总体目标一致。尽管两者追求不同审计目标,但总体目标一致。内审目标是评价内部经济责任的履行,外审目标是评价外部经济责任的履行。而外部受托经济责任只是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延伸,其两者间的内容实质一致,这种关系决定了内外审计总体执行的审计目标一致。

其次,两者间的审计职能一致。内外审计具备审计基本监督、鉴证职能。监督是内外审计的固有职能。内审监督财务收支、内控、经济效益,对是否有效履行责任评价。外审通过审查被审方财报、内控系统,评价企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对资产、经营成果真实性鉴证,监督经营方是否有效的履行了外部责任。内外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两大基石,两者间的职能一致,其都是为公司治理服务。

(三)内审与外审的协调

内外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公司治理过程,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内外审计相互协调非常必要,这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控、提升社会公信度。二者协调共同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维护公众的利益。

外审要借助内审确保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内审处于蓬勃发展期,其发展速度快,与外审范围重叠交叉,使外审利用内审确保审计范围全面。内审可信性为外审提高审计效率提供支持。虽然双方在审计范围上重叠,但外审无法涵盖内审范围。因此,外审必须与内审协调,确保了解企业状况,避免审计片面性。

内审要借助外审减少重复审计,降低成本。另外,外审具有技术优势,内外审计合作利于提高内审业务素质,改进内审工作,减少重复审计。内外审计在审计范围上重叠,浪费审计资源。因此,内外审沟通了解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共享审计成果,可以降低审计成本。

四、公司治理视角下加强内审与外审的协调途径

(一)树立内审与外审协调的理念

不管是内审还是外审人员,都需要在执业过程中与对方协调,建立协调意识。内审人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及外审技术方法参与外审实施过程,通过专业水平的提升,尽可能地在内审过程中利用外审审计工作成果。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前提下,内审不应该抵触外审工作,同时还需要给予外审必要的配合与工作支持。外审人员需要充分信任内审人员,以此得到内审对其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充分利用内审工作成果。外审在执业审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获取内审的配合,进而降低审计重复工作,降低审计成本,提升审计效率。

(二)建立内审与外审协调的机制

内外审计间的协调,应由企业机制提供保障。

首先,由相应的机构负责内外审计协调。审计委员会从其公司治理中地位、独立性看,是促进内外审协调的最佳部门。企业应尽快组建审计委员会,由其进行内外审计协调。

其次,由审计部负责内外审计协调。选派专人负责协调计划制定及协调具体问题。总审计师熟悉公司情况,有机会与治理层沟通,精通内审业务,因此,是负责内外审计协调的最佳人选。

最后,根据内审规定,通过定期、不定期会议落实内外审计协调。审计召开会议目的在于制定协作计划、确定审计范围、商讨内外审计程序方法等分工合作。审计结束召开会议通过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内容的沟通,最终形成审计成果交流。此外,还需要开展各种不定期会议实现内外审计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三)制定内审与外审协调行为指南

制定内外审计协调的行为指南。尽管内审协会、注会协会己发布了内审具体准则,强调内外审计工作协调,但准则只对执业要求规定,内容笼统协调操作上缺少指导。那么尽快出台审计准则相对应的实务公告,对内外审计协调工作给出具体操作说明和指导。另外,行业协会应举办研讨会,加强内外审计协调技能教育。

(四)完善内审与外审协调的领导机制

首先,提高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独立性直接影响内外审计协调,其受到薪酬制度影响。尽管当前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而目前其薪酬会受到控股股东控制,必然使其独立性下降。为使审计委员会可以体现出全体股东意愿,对于其选聘则不应该由大股东决定,须经股东大会投票聘用。

其次,构建职能体系。审计委员会职能理解简单,往往不能将其职能视为整体,模糊了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与地位。如:作为监督机构,审计委员会的协调作用被忽视,从理解上产生缺陷,给经营方其内外部审计协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那么,建立完整的职能体系,指导审计委员会工作。除对内控监督、对财报监督外,与内外审计沟通且将其纳入职能范围内。

最后,完善内审与外审协调的领导机制,需要强化审计委员会胜任力。内外审计沟通涉及业务、财务、信息化等方面,就要求审计委员会具备相应知识。同时由于内外审计沟通需要时间,那么,对于审计委员会来说,其需要足够的时间参与沟通,以提升双方间的沟通有效性。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企业审计难度上升,在当前经济多元化和业务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审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论从审计的目的、内容与方式上,都需要内外审计做到高度融合、密切协同,实现二者间的相互协作,加强二者间的联系,共同努力提升风险控制力度。目前,对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合作是可行的,但实现两者间的协同需要注意协作方式,明晰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方法、沟通、质量评测、人员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保障审计协同质量,使其可以为企业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内审财报职能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No.2 知乎2021年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
知乎上市后首份财报:营收4.78亿元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 助推鹤壁转型发展
2017年沪市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