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双 淄博市体育中心
预算绩效是指花费财政资金所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讲,预算绩效管理是把绩效理念引入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从投入到产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保证财政资金运用效果并对下年财政计划进行规划指导的管理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进一步强调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战略地位,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国家政府工作报告连续5年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特别是2020年形势严峻,各级财政面临着巨大压力,提出要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减少不必要支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看,全面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可以为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提供有效保障,促使单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流程和内控制度,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之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各项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反馈和结果运用机制。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科学评价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对来年预算支出进行调整。而且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履职尽责,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管好,提高服务效能,有利于事业单位更稳定、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
一方面,单位领导层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认为预算及其管理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对其预算绩效目标编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协调业务科室与财务进行相关业务工作对接,导致财务人员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完成目标管理。而财务人员由于对单位实施的重大项目掌握不全,对长期目标、年度目标以及产出、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缺乏全面的了解,导致绩效目标编报的规范性、完整性与预算资金匹配度存在偏颇,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财务人员本身也存在对绩效管理重视不足的问题,每年年底绩效目标管理工作都与预算编制同步进行,而预算编制相对更复杂、工作量更大,财务人员往往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预算当中,对绩效目标管理不够重视,导致最终流于形式,疲于应付。
虽然绩效概念由来已久,但真正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时日尚短,财务人员对其认识不够,理解不足,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涵盖从政府到部门和单位再到政策和项目各个维度。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机制、重点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涵盖所有财政资金,除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外,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上三个方面看似简单,但是专业性极强,对于财务人员,尤其基层财务人员,从消化吸收、完全理解到熟练应用仍需时间。
预算执行结束以后,首先,财政部门按要求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对照上年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分析判断各项目的预算资金完成情况。其次,对于一些资金量巨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高的项目进行重点评价。最后,财政部门对部分单位绩效自评结果实施抽查复核。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项目自评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没有认真组织开展自评或者自评得分普遍较高,而财政部门抽查复核比例较低,导致较差项目没有及时整改或减少预算。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对新增项目要求较高,标准较严,对上年度延续项目审核关注较少,导致预算执行一般甚至较差项目往往也通过预算安排,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绩效指标框架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现在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绩效目标管理受专业知识、个人认知、个人能力影响,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刚探索建立,还在试运行阶段,仍存在部分问题,降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不利于信息管理及信息分析。
一是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的责任约束制度,对于重大项目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转变以往由财务全权负责的观念,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流程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归口管理。单位负责人总体负责,形成从上到下的压力传导。业务科室对绩效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具体负责各流程阶段材料编写填报。财务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起引导监督作用,对上报材料严格把关,相关问题难点及时与财政沟通协调,保证单位绩效管理准确、可行。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专业培训、业务讲堂、网课等形式,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讲清楚讲明白,逐步提高领导及各业务科室的重视程度。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将预算绩效相关信息向人大报告,并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分级分层次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让单位相关人员了解熟悉相关政策、业务流程、操作方法等,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各项工作。二是实施专家咨询制度。财务人员尤其基层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忙,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一些年纪大的财务人员进取心降低、学习能力较差,导致财务队伍整体不能适应快速变革的财政制度发展变化。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将专业化极强的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结果评价等相关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开展,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以开展相关工作,并对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在参与过程中加强理解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完成好财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完善约束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科学进行政策调整。在全面自评的基础上,扩大抽查复核自评比例,选取评价单位时尽可能各行各业都能涉及,在关注自评较差单位的同时,抽取部分自评结果较好的单位,看其是否认真开展自评,其资金花费是否得当、有效。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自评以及自评结果较差、与实际差距较大的单位严格控制下年预算安排,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保证财政资金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于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中发现的一些较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避免事态扩大,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对于一些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优化管理措施,及时调整支出方向和结构,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建立绩效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任用、提拔重用、年度考核等领导干部个人政绩考核挂钩,对于一些漠视预算绩效管理、浪费预算资金甚至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暂缓提拔任用,情节严重移送司法机关,最终形成倒逼机制,督促各单位认真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一方面,加快绩效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目标模板,使模板更符合工作实际。对预算指标实行动态管理,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标准以及单位项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正和更新,力争做到绩效指标可采集、可衡量、可比较,操作简单,确保指标具有较强实用性,全面建立起动态调整、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提升,实现数据共享。逐步探索构建起覆盖面广、业务协同、上下贯通、开放共享的绩效数据应用格局。
总之,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不断增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强化激励约束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