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鑫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16)
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消防工程及安全行业人才,主要从事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程设计预算施工、消防系统安装调试维保检测、消防产品研发等工作。但目前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有极大优化空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相关院校重视,为社会培育出更加优异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难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
高职院校面向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的人员招生,生源质量相较于普通院校学生有一些差距。生源质量差距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学习和成长意识较差、没有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教师如果促使学生心态和视角从“学习者”朝着“工作者”转变,便能够加速学生成长。此外,学生素养问题还体现在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良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反复讲解实践教学部分,学生往往无法熟练实践,甚至敷衍了事。
1.教师不够重视,学生随波逐流。目前,一小部分教师存在轻视消防工程专业的问题,高职院校整体学风建设有待优化。尤其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与教师质量良莠不齐,学风建设不进反退。教师不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得过且过,学生也会随教师态度随波逐流。
2.教学方法陈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多样化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例如项目教学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但一些教师因循守旧,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不够与时俱进。很多情况下,教师抱着教材“死教书、教死书”的问题仍然存在[1]。
1.实践课和实践考核比例小。消防工程专业是一门强实践性学科,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升消防工程领域实际能力。但一些院校实践教学课程占比较小,理论实践配套学时比例不协调。很多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实践考核较少,甚至不设置实践考核[2]。开展实践教学课程,需要考验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如果只考核理论知识,而不考核实践能力,那无疑就是在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在理论知识而非实践,本末倒置。
2.实践资源较少。目前各高职院校校内消防综合实训室少,实训器材比如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少,校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实习基地较少,学生到岗实习机会少。消防工程专业实践资源少导致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实验训练时间,进一步阻碍了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
3.职业素养教育需要强化。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向学生教授知识,梳理学生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要让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组织观念以及集体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3],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消防工程领域工作。但很多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却忽略了这一点。
师资队伍团队建设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毕竟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负责人,直接与学生接触。对于教师资源建设而言,高职院校需要在选聘、培训、教研、考核多方面齐发力。首先,选聘教师方面严格把关、放宽视野、提高门槛,这里的门槛并不是指学历,而指的是包括学历、消防工程经验等在内的多方面内核素养,力争选聘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这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其次,要做好培训教育,教师越优秀,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就越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或教师发展学院培训的形式,促进教师发展,意义重大[4];再次,可以利用教研的形式来促进教师发展,通过集体备课、巡课、讲课的形式,让教师之间分享和探讨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全体发展。师资团队建设在各项实训课程中尤为重要,和理论课程不同,例如结合校内的综合实训室、火灾燃烧实训室、消防虚拟仿真实训室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训活动或者课程,需得到教师合理设计,才能让效果最大化;最后,加强对教师工作考核,要求教师提升思想认知,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5]。
1.学分安排。遵循“必修+选修”的基本课程教育制度,力争培养“一专多精”型人才,保障学生消防工程专业学习基础,鼓励学生在喜欢的领域深入发展。在一定必修课学分基础上,合理增加选修课学分,如A 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比比例近46%。
2.实践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可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参与学习,在最后一年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是业内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正在探索实践技工人才入教、工学交替等实践培养模式,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证书培养。如A 学院消防工程专业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须获得如“消防设施操作员”“施工员”“资料员”等任一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专业实力和就业竞争力,推行双证毕业,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
4.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课程安排逻辑,以核心岗位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具体指标,继而根据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设置核心课程,重视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加强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教育。
1.加强实践资源投入。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加强实践资源投入,以高职院校育人特点以及消防工程专业育人模式特点为例,其实践大于理论,教师对学生讲授得再多,也比不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一次,学生在练、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不管理论知识学得再好,在实际应用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出现的问题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以后步入社会走上岗位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样是一者在内一者在外,在内构建校内综合实训室,加大投入力度,给学生配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空气采样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等设备供学生观察和实践;在外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社会企业合作,带给学生更加接近实践演练的机会和平台[6],比如A 学院和新世纪发展集团协力建设了“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实习基地”,和浙江元本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协力建设了“建筑消防检测实习基地”等,展开深度合作,让学生到岗实习,完善实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化实验考核。如果没有实验考核或者实验考核占比太少,无疑会逐渐让学生轻视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脱离出整体教学范畴,这是本末倒置。高职院校应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特点,以及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提升实践考核的比例,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以上,避免学生读死书的现象发生[7]。例如A 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学生技能证书、作品或产品等相结合,理论评价与技能考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突出过程性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课程评价。
结合消防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积极推动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地,在专业课程中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8]。
1.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设定某一项目,以此为目标,让学生从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为从业者的角色,面对实际问题,自主搜集材料并完成当前项目,进而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根本展开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不至于没有方向,在案例中寻找课本上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课前)让学生先一步学习,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等线下(课堂)时,便进入反思纠错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进行实践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最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
4.多院校协同教学。这是教学突破方向之一,结合多院校力量,打破校园限制。比如目前国内已有包括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消防工程专业或硕士点,寻求多方院校协同育人机会,集体备课。
5.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大大提升学习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教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实验教学更加高效,更具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演示规范性操作,如果教师亲自示范,学生推挤观看,很容易看不清,无法掌握规范性操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第二课堂,课堂上时间紧、教学任务量大,学生需要一定量课外学习来提升,比如国家级精品课程慕课(中国大学MOOC)、国家级精品课程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等,都是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
综合来说,高职院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重视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安排,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地,力争不断提升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