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蒂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沈阳 110112)
我国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扩展到极为广阔的深度和领域范围,也提高了我国数字艺术创作者掌握动态影像艺术的能力。
动态影像设计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产生新的数字艺术分支。它是由二维静态图像与动态设计两大部分组成,是图像设计在时间维度层面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动态影像设计与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呈同步关系,也是数字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动态影像设计不仅继承了平面设计的构成方法和思维,同时又在时间设计的表现手法上,兼具影片影像技法和动画图形设计。因此,虽然动态影像与影片影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从设计原则角度出发,与图像设计更为接近。动态影像设计主要运用在影视包装,动态广告,音乐录影带等应用领域,并随着近些年来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动态影像也逐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扩宽了动态影像设计的应用领域[1]。
视错觉现象,是指人的视觉心理受到外界物理环境的干扰以及个人自身的心理变化,导致观察物体的特征与实际物体信息产生矛盾。产生视错觉现象的主要原因: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受到光线所产生瞳孔变化以及眼部肌肉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时,会在视网膜上产生与实际物体相差甚远的成像。同时也可由于人受到生活环境、经验、认知判断等因素影响,而造成大脑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2]。
虽然西方是动态影像设计的发源地,但是我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在多地出现过将动态图像应用在民俗工艺品当中的具体记载。例如将动态图像应用民俗工艺品的作品之一——走马灯。走马灯最早记载于汉朝的《西京杂记》,走马灯之所以能够形成图像动态错觉的影,像是由于走马灯内部通过蜡烛所产生热气来推动走马灯内部轮轴的转动,形成动态图像运动。南宋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词中提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通过用词来表达当时的具体走马灯的生动形象。我国民俗工艺品丰富多样,除了走马灯以外,还有快翻书,流转盘等民俗作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像走马灯这类民俗工艺品,似乎也随着时代的变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动态图形应用的设计以及传递介质也逐渐丰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借助广告牌,电脑,手机,电影等多种移动通讯终端来实现动态图形的广泛应用。
西方作为动态影像设计的起源地,于19世纪二十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后正式提出,作为数字艺术的分支,动态影像设计在当年是建立在工业化流水线式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工艺。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大师作为西方动态影像设计的重要影响人物之一,他在其影视作品《运动的马》当中通过利用快门线放置在赛道上进行多台照相机对正在参赛的马进行拍摄运动过程。同时,这位大师还利用玻璃圆盘旋转来投射动态图形的动物实验镜。这位大师的发明引吸引社作品多为后世的动态影像设计的发展以及电影的诞生都造成巨大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传统文化逐渐受到超现实主义以及达达主义的冲击,而在文化领域上产生了超自然主义等,将精神寄托于梦境和幻境的行为艺术。其中《红色沙漠》就是最典型的将色彩十分绚丽而脱出客观形象的超现实主义现代派电影。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后现代设计主义的影响下,许多艺术家逐渐将时间维度来应用在动态影像设计当中,来扩展了动态影像设计的类型,并借助传播介质的丰富来实现数字技术与图像设计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将动态影像设计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
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下开始对动态影像设计与数字艺术加大研究力度。我国由于对于动态影像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以及动态影像设计研究时间长等因素,所以整体水平还落于先进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经济、科技、艺术等各方面专业水平都得到极速提升,让我国动态影像设计发展水平也逐渐追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动态影像设计具备广泛性、交融性两大特点。动态影像设计具备广泛性主要表现于,该技术可以运用在大屏幕、数字网络、电影、电视以及各类装置艺术当中。上个世纪末,有线电视作为人类最常见的大众传媒载体,通过利用人眼通过观察物体在视觉当中以遗留下残余效应,并依靠电作为传播媒介来及时的传输视觉图像。同时,有线电视也打破了过去人们只能依靠报纸,广播,音频等方式来进行获取或许通信信息和进行通讯交流的不足,有线电视作为动态影像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能够有效的继承广泛性和传播信息的特点。步入21世纪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对于动态影像设计以及数字技术的传播媒介也逐渐得到开发和推广,动态影像设计也借助各种媒介,也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例如电视、手机、电脑、PSP、VR设备等各种传播媒介设备来帮助人们来实现跨区域,跨空间的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通过借助数字技术的传播媒介来帮助人们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接收面和传播渠道。因此,动态影像设计将传播媒介广泛性的特点进行保留,不仅将动态影像的传播受众面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将动态影像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增长。现阶段市面上广泛流行的新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电影,电视剧等设计无不反映了动态影像设计的应用得到广泛的使用。
动态影像设计的交融性作为其第二大特征,主要表现在动向,影像设计与其他专业学科来进行知识和专业的交汇和技术的融合。现阶段的动态影像设计不局限于过去简单的摄像和拍照,而是逐渐扩大到将音乐,视觉设计,交互等各领域专业的元素来进行纳入,最终形成了各领域进行美的结合,产生最终作品。最终形成的作品不仅将各学科的优点元素来进行汇集,来将不同学科的艺术审美以及视觉效果来进行融合后来产生与过去动态影像设计更为刺激、丰富的视觉效果。
静态图像设计增加了时间维度,就产生了动态影像设计。因此,运动视错在动态影像设计的表现,主要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运动。从观察者的主观角度出发,首先观察者会通过动态影像来感受空间运动的变化,例如,当我们在观察立体景物的图片时,保持观看距离与深度错觉两种观察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观看感受,前者更为真实。利用动态影像设计来对物体进行拍摄时,固定拍摄与动态使用摄像机进行不同角度拍摄,会产生不同的观看感受[3]。后者产生的深度错觉更为真实,且随着拍摄距离缩短景物的移动速度越快。在进行动态影像设计中,为了让观察者更好地体验物体的真实感,会使用运动透视功能让画面进行扭曲和改变空间结构。同时,观察者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动态影像设计中运动视错的表现。当观察者对物体下一步运动进行预测时,可能会受到心理反应的影响,在大脑产生与实际图像变化相差甚远的运动视错。
平面图像视错觉设计增加了时间维度而产生动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主要表现为借代或隐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基于生理视错觉现象在动态影像设计的应用的两大形状视错。
基于生理的视错觉现象,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接受过多光线的照射而导致光亮物体外轮廓扩大,而产生光渗反应。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变化而产生对自然的感受变化。将基于生理的视错觉现象运用在动态影像设计当中,将物体的面积保持不变,通过增加颜色亮度来改变视错觉现象的因素,来产生新的视错觉。
人们通过眼睛来观察色彩斑斓的世界。光作为色彩的本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颜色。同时人类将语言无法表达的信息通过色彩的形式,来传达观察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在动态影像设计中,颜色是无法替代的。但是视觉生理也存在自身局限性,一旦视觉阈值超过人类视力可分辨的量时,就会产生视觉变化,也就出现色彩视错。出现色彩视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的视觉系统受到本身的误差影响而造成视错觉的稳定形成。因此色彩视错。在动态影像设计中,将两种不同形式的色彩通过改变距离和面积来产生不同的色彩倾向。并通过对两种色彩组成的画面进行面积大小的变化,来让图片作品色彩感受差增加。
基于动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在现实中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和电视作品。利用动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来给观看者产生置身于虚拟空间的错觉来增加切实感受。
基于动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广泛应用在电视广告和影视作品当中。通过结合深度幻觉与运动透视错觉的方式,来给电视作品和影视作品观看者基于动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下,真实的视觉感受和置身于作品当中的错觉。例如在好莱坞影视作品《盗梦空间》当中,就利用视错觉在动态影像设计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空间视错觉转场,来让处于固定位置的观众也能切身感受到电影效果,增加影视作品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同时为了将影视作品和电视作品更为突出自身魅力,可利用视错觉设计来诱导观众产生心理变化,并通过视觉刺激的方式来让观众通过对美丽、丑陋、怪诞影视形象来产生视觉效应,更加突出影视作品的魅力和观众对影视作品的体验感。而且,音乐作品的节奏变化多样,会增加音乐曲风。同理,增加画面动势,也可以增加艺术的秩序感。艺术的秩序感主要分为几何秩序和有机秩序。有机秩序具备生物性特点,将有机生物随机变化规律与生命相联系。几何秩序具备物理性质,艺术形式表现为整体和现代工业化特征。视错觉设计在动态影像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设计,通过改变物体的运动轨迹以及变化速度,来影响画面的秩序感。
视觉图象的形式构成和时间动态设计是视觉图象设计的基础。由于观察者的个体不同,所产生的美感也是差距甚远。虽然每个个体对美感有着独特的取向,但是可以对多个观察同一物体的观察者进行美感的调查,所得出的平均美感反应更具有预测性。运动是相对的,因此,静止视角,追踪视角和移动视角构成了影像设计中的运动情况。人类可通过眼睛来观察物体的变化。许多画家会通过利用枯笔效应来对运动物体的边缘进行快速线条的勾画来显示余像;摄像师在拍摄火车和汽车时,也会将运动的痕迹纳入到作品当中,来表现物体的动势,让观察者在观看静态作品时也能通过物体的动势产生运动的错觉。动态设计的发展不仅需要时间线的参与,同时还需要添加画面动势来丰富作品的形象和增加观察者对于画面潜在的动效的感受。在观察者的内心里,力的产生主要基于观察者对于生活常识的了解。因此,如果物体发生倾斜,就会在物像边缘产生倾斜的线条,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影响而产生对作品的冲击感和新奇感。同时,视错觉设计也离不开时间线的参与。通过对时间线的节奏变化,来改变动态影像设计的节奏,有效避免由于过于平缓的时间线而导致观察者对作品产生乏味的心理变化。
综上所述,基于动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与传统静态影像的视错觉设计相比,能给作品增加新奇感和画面冲击感。我国动态影像设计研究和发展必须要结合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各种传承文化的手工作品,同时将现代元素以及创新元素进一步融合在动态影像设计当中,来摸索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动态影像设计理念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