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堇澜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作出新的选择,避免落后的局面,就必须引入全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指导生产,确保企业战略的妥善实施。管理会计作为新时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协调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完成价值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而这个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最为可靠的技术途径。为了进一步探讨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现就管理会计的定义、内涵分别介绍如下。
管理会计是区分于财务会计的会计行业新类别,该分支的主要特征是主要参与经济事务的管理活动,相比于财务会计而言,其更倾向于财务信息的合理利用、综合监管。通过管理会计,可以有效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会计信息指导生产以及企业的规划,从而发挥会计信息的优势与价值。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运动是财务会计的主要数据来源,而管理会计的任务就是将价值运动的价值发挥出来。另外,在具体的经济活动当中,管理会计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保障过程当中,通过提升资料的综合利用效果来实现预测的精准性,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所谓战略导向原则,实际上就是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作为发展原点,尽可能地优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关注实际的运用过程,确保战略导向的整体原则。在该原则的引导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够做到有方向、有条理,才能够确保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工作导向与核心分别确定后,才能够借助于管理会计持续地输出价值,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业务预算、资金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整个企业的内部预算都被它囊括。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还能够反映出企业资金的使用、资产的筹集以及资本的利用。它管理控制的内容正如其名,是全面的、系统的。
适应性原则主要要求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同时需要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特征。实际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规模、性质、发展阶段等情况,满足企业的治理要求并适应行业的整体趋势,从而确保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2]。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有一个计划,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是企业对自己的目标的确定,并且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始终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前进。通过建立全面财务预算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如果企业想要准确掌握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预算的运营状况、成果以及存在的缺点等问题,在一个期间的预算结束以后,应当对预算管理做一个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找到计划与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便于弥补之前的预算管理漏洞,纠正思路。同时,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完善的、更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使企业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最终实现企业设定的财务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的经营中从头贯彻到尾的,这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计划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控制尺度,有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大体的了解企业的总体情况以及与其他部门相关的情况,能够明确的知道企业的运营目标,能够把控预算指标的达成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执行与计划的差异,调整自己的运营方针,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平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预算分析,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解决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实现预算目标奠定好的基础。因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程序,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方针来加强对企业运营过程的监督和管控,所以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及时的解决好企业财务运行出现的问题,还能够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3]。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全年预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但可以促进预算管理的整体协调效果,同样也可提升预算管理的专业性与有效性。结合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实现状况,依然需要继续完善企业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关注环境分析、财务分析的功能与作用,处理好集中分配的问题,关注审核工作与分析实践工作,为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