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乐 罗舒丹 王连冬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浙东唐诗之路拥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旅游商品属性。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其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佛教中国化时期佛学中心地、以天姥山为中心的道教中心地、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圣地、中国山水画的源头及士族文化的中心地。旅游商品属性一方面体现在自然景观中,主要为“五山五水”,“五山”即天台山、天姥山、会稽山、括苍山、四明山,“五水”即浙东运河、曹娥江、浦阳江、姚江、灵江[1],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文景观中,如谢安故居、国清寺等。
唐诗之路文旅融合的重点在于文旅产业的转型和诗路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一方面要打造唐诗之路精品文化品牌,创造性地推进文旅与教育、禅修、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运用一体化的开发思路,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诗路沿线诗人、文物、古代遗迹、交通设施、现代再造文化设施、线上购物消费平台、等文旅资源全方位地展示与传播给大众。
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数字资源平台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唐诗之路打造文化旅游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资源平台也是大势所趋。
数字资源平台包括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智慧文旅平台。
数字博物馆是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信息,将藏品以影音图像的数字形态呈现给观众的线上博物馆,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语音识别、体感捕捉等数字展陈技术,让观众得以全方位欣赏那些原本无法展出或已受损的珍贵文物。唐诗之路沿线各地可以效仿故宫博物院的做法,结合数字虚拟展陈技术完成诗路文物、景观高清数字影像的拍摄建库、数字展馆的搭建及相关设备的安装、线上展陈APP的设计开发等准备工作,提高文物资源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指具备标准化著录、多元化检索查询、网络化访问共享等功能,用于非遗相关资源的保存与管理,辅助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的资源数据库[2],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重要途径[3]。唐诗之路沿线各地建立非遗数据库的具体策略为:首先建立整个地区的非遗数据库及网络窗口,对唐诗之路的非遗总量、种类、地区分布状况、历史沿革等情况进行介绍,并在网页中提供各县市级非遗数据库的链接和导航,各县市在指导组指导下自主设计页面并完成本地区非遗数据库的搭建,上传文物、遗迹、非遗传承项目等详细资料,形成有地区特色和人文情怀的非遗数据库管理模式,加强各地区的非遗资源的整合管理,提高文化工作质量和效率。
智慧文旅平台是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区块链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数字技术来完成旅游景区内文旅资源的整合、景区设施及游客活动的管理、景区交通天气的报送等功能的智能化、可视化的管理平台。唐诗之路沿线各地应紧密合作,推动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通信等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衔接共享[4],加快旅游景区、诗路文化驿站等平台通信、数据采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出发前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内容涵盖交通路况、气象地理信息、路线规划、旅游交流、在线票务、旅游周边等信息,为诗路智慧出行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智慧文旅产业的数字技术主要有数字虚拟展陈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依托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形成了各种“数字+创意”的文旅发展模式,例如人工智能+文旅、区块链+文旅及5G+文旅。数字创意产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为主要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人的技艺、创造、智慧并以数字化手段进行文化价值生产、传播、服务、消费的经济形态[5]。 数字+创意可以应用于网络文学、影视动漫、文创出版等多种数字创意产业,渗透到国民经济各大领域,使各产业升级换新,向更高级的业态发展。例如AR、VR、MR等数字感知交互技术与唐诗之路的精品文化内容结合,可以推出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影视剧集、AR游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唐诗之路文旅融合,创造具有唐诗之路特色的智能机器人及语音导览助手,提高游客的观赏趣味性;区块链应用于文旅产业,可以建立防伪溯源的文化产品交易平台,降低交易风险……
IP是数字创意产业商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唐诗之路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发掘自身文化特色,不断培育精品文化,打造知名文化IP,促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大幅增长。
数字技术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变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以知识创造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唐诗之路的数字化激活了诗路沿途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在智慧信息服务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使得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得到了实践发展,内容不断丰富,例如浙江省推出了浙江智慧文化云,实现了省内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诗路沿线公共文化资源有了更好的共享方式和手段;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服务方面,数字虚拟展陈技术使得诗路沿途各地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向智能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在政策法规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完善也是一大推动力,有利于实现智慧信息服务的统筹协调和标准化管理。
唐诗之路公共文化服务要正确发挥内容导向作用,传播先进文化。诗路公共文化服务参与主体多,涉及广电、电信运营商、各类媒体等,因此需要建立全面、严格的资源审核管理制度,使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源头上严加把控,传播先进文化[6]。还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体系,保证传播路径的安全可控;诗路公共文化服务受众范围广,种类多,数字化技术的传播方式更能贴近受众的真实需求和兴趣,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得以体现。
诗路文化建设成果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中。第一,建立健全诗路沿途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并配齐数字虚拟展陈设备、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备,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数字互动方式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发展需要;第二,诗路沿途各地区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共同举办文艺竞赛、展览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感;第三,诗路文化产品的创作要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降低消费门槛,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让更多人享受诗路文化建设的红利。
数字模式应用于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浙东唐诗之路作为近年来浙江省重要的文化热点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旅游商品属性,具备文旅融合的基本条件。数字模式助力唐诗之路的文旅融合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资源平台的打造有利于诗路文旅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诗路文旅资源的吸引力,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第二,数字+创意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打造唐诗之路精品文化IP,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大幅度增长;第三,数字化激发诗路沿途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使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