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蜀人蜀士及蜀州

2021-11-20 11:18李磊鑫
巴蜀史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范成大蜀地陆游

李磊鑫

陆游是与宋代蜀地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大家,陆游在蜀,是其与蜀人、蜀士、蜀土及地域文化互动的一段经历。透过文人诗意的夸张与遐想发掘可用的历史信息,并进一步拼凑成一幅幅鲜活的历史场景绝非易事(包伟民语)。陆游在蜀地近9年,蜀地独特的人情风俗、自然风光成为其诗歌的主要素材,期间放翁诗的另一来源则是与友朋的唱和、叙情之作,体现诗人的人情世界。陆游素有文名,交往之人颇多。其中既有当世名流显达,也有低级官员、地方士人等声名不显之辈,还有部分世外隐逸高人。陆游离蜀后,在蜀地相交过从的一批蜀人蜀士依然是其回忆书写的重要组成。

远赴蜀地,陆游心中定然有些不安。毕竟西蜀“远险多虞”,蜀地的边缘已经是宋人观念里的极边了。他本是被指“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丢官,似乎性格、政见都与时不合。虽说“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但远走西蜀对陆游应该还有远离纷争、为民做事的意义。宋代蜀地形势极为特殊,经过唐末藩镇割据以及前、后蜀相继而立,蜀地的优势、重要性更为突出,北宋对蜀地实施较为特殊的治理。靖康之变后,南宋一直被北方民族威胁,单只仰仗东南不能立国,且本属内地的蜀地已处于抗金、抗蒙战争的前沿。于是,到蜀地去就是到前线去,陆游吟诵着“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一路赴蜀。

陆游在蜀的经历自夔州始,于南宋乾道六年( 1170)十月到达任所,路途见闻写入《入蜀记>中。陆游在夔州留下的诗句较为消沉,最多的是怀才不遇的哀愁和日常生活所感。夔州的自然环境让他极不适应,“顾夔虽号大府,而荒绝瘴疠,户口寡少,曾不敌中州一下郡”。他还水土不服,诗句里表述出的就有眼、肺、耳等处疾病。夔州蒙昧、极不发达的文化状况更让陆游很是孤独,找不到能够对话或志趣相同的人,再加上枯燥的公事,陆游苦苦捱过两年才解脱。

从戎南郑得蜀友

乾道五年( 1169)王炎任四川宣抚使,移驻兴元府靠前备战。乾道八年( 1172)三月,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史载:“王炎宣抚川、陕,辟(陆游)为干办公事。”从戎南郑,对于一个具有强烈投笔从戎意愿的文人来说无疑是理想成真。陆游感叹道“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可见能来到前线让他无比激动,军中艰苦可忽略不计。虽然在南郑仅仅生活了10个月左右,陆游仍时常怀念这一段经历,其中也包括在南郑相识的友人。

陸游在南郑的交游,主要范围为幕府同僚。宋时各府司主官都可组建幕府,属官称作幕僚。幕府实则是一定级别官员自有的政务处理和咨询班底,南宋川陕战区颇具规模、人才荟萃的有虞允文幕府和王炎幕府。王炎宣抚四川担负有加强防务、积蓄力量、以图再战的重担,陆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南郑的“征西大幕”。幕僚中,范西叔、张季长、宇文叔介、刘戒之、周元吉、阎才元、章德茂等人皆与陆游善。其中的范西叔、张季长、阎才元、章德茂均为蜀人蜀士。

张绩,字季长,蜀州江原(今四川崇州)人士,于南宋隆兴元年( 1163)中进士,出于仕宦之家,颇有时誉,与杨万里、周必大等均有来往,是蜀地名士。范成大到江原县时,“前馆职张绩季长招至其曾祖所作善颂堂上。季长之祖与司马公、范太史同朝相善也……二公作善颂堂诗以送之……诗卷皆存壁,有赵清献公宰邑时题字”,足见张家祖上与司马温公、范祖禹、赵抃等一众名流的深厚渊源。张绩和陆游关系极好,“惟与陆游同在南郑幕,交最密,以道义相切琢”。用陆游自己的话说:“邂逅南郑,异体同心。有善相勉,缺遗相箴。”乾道九年(1173),张绩除秘书省正字离蜀,南宋淳熙元年(1174)丁忧回蜀,后又曾多地为官。陆游曾荐他同修国史,未成。

范仲芑,字西叔,华阳(今四川成都双流区)人,出自蜀地名门华阳范氏,隆兴元年( 1163)进士。范氏出过不少名人,如仲芑曾祖范百禄官至中书侍郎,封荣国公;从祖范祖禹是北宋著名史家,作《唐鉴》叙唐三百年治乱。仲芑与其弟仲艺(东叔)均与陆游相识,仲芑见陆游于王炎幕府,仲艺交陆游于益昌。时人形容仲芑“白玉比粹温”,夸奖仲艺“俊气百马奔”,二范均“为蜀名士”。

阎苍舒,字才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幕散之后,其于淳熙中使金,过故都汴京时曾有“五十年都城如旧,而今但有伤心烟雾,萦愁杨柳”佳句传世。在众幕僚中,阎苍舒仕途较为顺达,卒时为焕章阁直学士,赠少傅,谥曰恭惠。苍舒与周必大有交,后者曾赞扬他的笔札之妙。陆游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以诗名世,实际上他兼善书法。如清人有论,“淳熙书家,就所见者而论,自当以范、陆、朱子为大宗。皆有宗法、有变化,可以继往开来者,樗寮一人,可称南宋四家。朱子以道学掩,范陆以诗名掩……”,想必阎、陆二人在书法上也有共同志趣。

章森,字德茂,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南宋思想家陈亮曾以“西州之英”形容他。其早年仕履不详,淳熙十二年(1185)后曾以大理少卿身份充贺金国生辰国信使。曾任吏部侍郎,知建康府、江陵府、兴元府。陆游《剑南诗稿》中有《简章德茂》-诗,将章森看作可以相约切磋的诗友。又于《跋陕西印章二》追忆道:“当嘉泰之四年,岁在甲子……则元吉、才元、德茂又皆物故数年矣。”表达对章德茂等人的无限追思。

成都入幕交蜀士

淳熙元年( 1174)十月,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孝宗勉励范成大“早见成效,以副朕倚注之意”。而帅蜀担子并不轻,“成都地大人众,事已十倍他镇。而四道大抵皆带蛮夷,且北控秦陇,所以临制捍防,一失其宜,皆足致变故于呼吸顾盼之间”。范成大到任时,陆游已先他来到蜀地5年,正在蜀州通判任上。

范成大欲治蜀,须得有一批能干之幕僚作为辅助,陆游很快入其幕下。史载:“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宋代蜀人有不出仕的传统,当代学者张邦炜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受地理环境影响,士大夫的乡土观念较强,中央政府也不易得知蜀地人才;二是宋初的一些歧视性政策加强了蜀士之间的自我认同,并且塑造了独特个性。范成大到蜀后,求访贤才必须建立在对蜀人蜀士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交游广泛又有较高素质的老友陆游必然是理想的参谋。如陆游曾任官蜀州,幕僚中的胡晋臣就是蜀州晋原县人,很难说没有陆游居中引荐。最终在努力访贤、求贤、用贤、荐贤后,“凡人才可用者,公(范成大)悉罗致之幕下”。此期,陆游所交基本都为范幕成员,其中蜀人有杨商卿、李嘉谋、郭明复、杨辅、胡晋臣、谭季壬等。

杨商卿,单名光,今四川富顺人,《宋史》无传。杨商卿及其子皆与范成大交好,范成大离蜀时,杨氏父子与谭季壬千里送其直至合江。范成大作诗相送,情真意切,9年后二人才复得见。

李嘉谋,字良仲,今四川成都双流区人,《宋史》无传。当过宗正丞,淳熙七年( 1180)任枢密院编修官,历知黎州、叙州、襄阳府。其任枢密院编修官时便显示出较强能力,有关于如何处理黎州边事的进言获得采纳,识见出众,后成为极边黎州的一方长官。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曾记“今日,复有……幕客李嘉谋良仲自夹江来”,证明李良仲是范幕成员之一。

郭明复,字中行,四川成都人,《宋史》无传。于隆兴元年( 1163)登进士,一直未能发迹。淳熙四年( 1177)方得机会入范成大幕府;六年,被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一年后任奉议郎。范成大有《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传世,可知此人应曾到蜀州任职。

杨辅,字嗣勋,遂宁县(今重庆潼南县)人,《宋史》有传。为乾道二年( 1166)进士甲科。范成大幕府散后此人始发迹,淳熙七年( 1180)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后历知眉州、夔州。杨辅颇受重用,累迁利州路安抚使、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以龙图阁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最后卒于任上。杨辅有一兄,名甲,字鼎卿,又字嗣清,亦于乾道二年登第。从他的《成都縻枣堰亭记》《成都修学记》两篇文章来看,皆是记述范成大在蜀修筑工程之功绩、情况,应是亲历者或本系范成大幕僚之一。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唐安(今四川崇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宋史》有传。胡晋臣入范幕后由范推荐,诏赴孝宗行在,论对颇合圣心。累官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胡晋臣于政事颇有见地,善对论,又直言敢谏,同时好诗赋。陆游曾记录一则有关胡家的故事,说:“胡子远之父……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家人欲讼之,胡日:干仆己死,岂忍使其孤对狱耶?或谓减半价予人,尚可得二千余缗。胡不可,日:终当误人。乃取而火之,泰然不少动心。其家暴贵,宜哉。”这段记载直接赞誉了胡子远家的家风,子远本人当更是志趣高洁。

谭季壬,字德称。祖父谭望,曾任绵州司户参军,参与了今绵阳著名古迹六一堂的谋划兴建。而谭季壬曾任崇庆府府学教授,后徙成都。据陆游《简谭德称监丞》诗可知,其曾为监丞。淳熙三年( 1176)谭季壬来到成都,陆游正在范公幕下,作《喜谭德称归》-诗。他激动地写道:“谭侯信豪隽,可共不朽事。”谭季壬应亦由陆游招入范成大幕。陆、谭二人过从甚密,自云“实如兄弟也”。谭季壬与范成大亦有深交,范离蜀时,曾为谭题诗于扇上,谭又远送范至合江。

方知最美蜀中蜀

乾道九年(1173)春,陆游被任命为蜀州通判,同年五月调任嘉州,次年又回到蜀州,以通判代理知州。蜀州,是将“蜀地”之蜀浓缩于一州之名的特殊一区,号为“蜀中之蜀”。陆游前后在蜀州近两年,留下150余首与蜀州有关的诗词,是关于南宋蜀州的宝贵记忆,最令人神往的是他笔下的蜀州胜景。

罨画池是陆游最早提及的蜀州胜景。他在池边向友人报平安说:“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罨画池始建于唐,初称罨画亭,仅有园而无水泊。北宋名臣赵抃在蜀州时引水入洼地,方有罨画池名。赵抃及后来的苏元老(苏轼族孙)等官员均对罨画池有细心营建,使得罨画池成为蜀中著名园林。陆游到任时罨画池已是蜀中胜景,标志性的“东湖夜月”广被称赞,后列入州八景之一。范成大也知此处景致,“蜀州郡圃内西湖极广袤,荷花正盛,呼湖船泛之,系缆修竹古木间,景物甚野,为西州胜处”。罨画池有三景较奇:一日莲,“别有白莲,尤奇。蜀中无菱,至此始见之”;二日柳,三千官柳,放翁有“官柳三千忆蜀州”之句;三日竹,陆游曾“起寻百亩东湖竹”。美景与诗人高度契合,他“忙里偷闲慰晚途,春来日日在东湖”。

衙署之外,陆游到过蜀州不少地方。天目寺、白塔院、翠围院、化成院、鹤鸣山、白鹤山等地亦皆被提及。张方平《蜀州修建天目寺记》称“郡有天目寺,城郭之最形胜……殿焚寇火,区址莽然”,大概隋唐寺己存。寺废后百姓及地方官重修,皇祜二年(1050)六月落成。天目寺有塔,陆游说“予在……蜀州见天目塔,皆有影,亦皆倒也”,对“天目塔影倒”这一神奇景象十分惊叹。寺中有大钟,清晨钟声悠远,因此“天目晓钟”被列入“唐安八景”。

蜀州城西20里有白塔山,山有佛寺,寺称白塔院或白塔山寺。据载寺中有隋代塔,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子。清时该塔己仅存一半,即便如此,“白塔斜阳”亦为胜景。白塔寺中还有龙池,据传“深不及丈,永不干竭,每旱,求雨则应。高处山顶,池水终年丰盈”,或有水脉与附近河流相通。访白塔寺归来,陆游诗己成:

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凭栏避微雨,挈笠遇归僧。

残月明楼角,屯云拥塔层。溪山属闲客,随意倚枯藤。

岂信人间有蜀州

陆游在蜀州的生活比较惬意,真正感受到蜀地的風物人情与多彩生活。他离蜀后仍对这里念念不忘,蜀州百姓也对他念念不忘,于明初建立陆游祠,这是除浙江绍兴外全国仅有的陆游专祠。入蜀9年,陆游人到中年,正处于思想上的成熟时期,诗风、诗格为之一变。他于蜀地吟咏山水、赋诗抒怀,创作的诸多佳作,不仅为后人所叹赏,更使一些珍贵地理、民俗资料得以传承。二任蜀州时,他于蜀州己不陌生;又以通判权知州事,自然心情大好。一面与友人同僚们游宴嬉戏,一面又去山林寺观中寻求内心清净。这种状态是文人群体放浪形骸、寄情山水的旨趣的外露,是宋代文人阶层所谓“出世”心理的一种反映。离开蜀州,陆游在荣州短暂为官后加入范成大幕府,琐碎繁重的公务处理、参谋决策工作让他十分苦闷。一腔报国之志欲投无门,连老友范成大都未有直接回应,其悲凉可以想象。正因如此,蜀州岁月可谓是陆游一生中一段格外安宁闲适的时光,这也不怪他初来蜀州便赞道“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归去后还频频回忆“唐安池馆夜宴频”“小阁东头罨画池”了。

(作者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范成大蜀地陆游
蜀地房屋花样多
民国时期蜀地孟学概论
宋祁入蜀路线考述
除夜雪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初夏绝句
喜晴
缘字诀·沈园
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