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探讨

2021-11-20 23:31沈桢许航张磊梅才华商娟蔡元妃
红豆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农科环境监测实验教学

沈桢 许航 张磊 梅才华 商娟 蔡元妃

【摘要】在新农科背景下,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应与时俱进,向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靠攏。本文从目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内容安排、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旨在使环境监测课程更贴合时代发展,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环境人才。

【关键词】环境监测;新农科;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引言

新农科建设启动会于2019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新农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人才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选择。新农科建设中,生态环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随着我国大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日增添。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以促进新生态建设是新农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往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教育模式也应随新时代的要求有所转化,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必由之路。

环境监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学科,是环境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环境监测技能的掌握,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新时代的环境专业人才,是环境监测课程和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新时代背景下更应对课程的改革多思考、多讨论、多探索,为环境监测课程的创新和发展开拓出一条与时俱进的航线。

1环境监测教学现状

环境监测在环境类相关专业课程中起着基础支撑的作用,课堂教学综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属于一门复合型学科;实验教学方面,在实验方法上更是涉及多门学科,仪器设备繁多,并常需要高端复杂的分析监测仪器。在教学的基础上,课程内容还要为学生未来进入行业内完成监测类工作保驾护航。目前,环境监测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内容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1培养目标

新农科着力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目标要基于专业的培养要求、学科的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内容以及课程的未来发展,环境类专业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和输出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环境监测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首先应使学生对于我国环境监测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监测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对基础环境指标的监测方法,与实际应用接轨,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1.2教学模式

目前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第一,这授课过程中多为研究型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无差别的灌输给学生,教师非专业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知识传授较为笼统。第二,教学内容由课本和课件主导,不能很好地将各章节知识点融会贯通,无法在学生吸收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学习效果不佳。第三,在实验课堂上多为教师按照步骤操作一遍,学生照着模仿一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探索,不能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课堂的主体性。随着新农科的发展,当前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基于培养高素质环境人才的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的进程。

1.3内容安排

由于教学模式的框架化和程序化,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新农科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课程所学习的测试方法、仪器、指标应与实际工程接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监测手段层出不穷,更加稳定、快捷、经济的监测仪器会迅速应用到环保监测部门、工厂企业的日常环境监测项目中,监测过程趋于自动化、智能化。但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理论和教材与实际监测应用中相比更新较慢、实验室条件也相对落后于实际监测应用,且实验教学过程中较少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但在实际项目中多采用大型仪器设备,这会导致学生所学的监测方法跟不上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方法或与日后在工作中使用的监测方法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此外,近年来一些新污染物逐渐被纳入环境监测项目之中,环境监测课程的内容安排应与时俱进。

1.4考核方式

环境监测的课程成绩评定一般取决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这种单指标评定使得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上理论课时不认真听讲,做实验时也敷衍了事,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提高应对问题出现的能力,完全偏离了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并未认真完成实验的操作,却能靠其他途径完成一份优质的实验报告,得到一个与课程掌握情况不符的成绩,对于认真对待课程实验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因此单把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环境监测的考核标准,无法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与开设环境监测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开设实验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初衷相违背。

2环境监测教学的新农科改革

2.1思政教学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环境专业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监测作为专业课更是与环境的方方面面休戚相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课堂,让学生时刻谨记作为一个环境人,环境保护要每时每刻落于实处;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国策记于心间,体现环境人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使命感;秉持诚信、法制和敬业的理念,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引导学生努力成为讲原则、守规矩的合格环境工作者。

2.2教学模式探索

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要在发挥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之外,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得环境监测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因此要使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网络信息在线教学,共享授课计划、课件、及新闻媒体上最新的环保研究成果与技术等各类教学资源。基于“互联网+”平台,创建环境监测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开发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课堂上下利用互联网分享与环境知识相关、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网络视频供学生观看,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方便学生随时学习,提升学生对《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兴趣。

2.3教学内容革新

实验课上改变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实验中的现状,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分工完成实验样品采集、试剂准备、样品保存、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和数据整理等环节,教师负责监督、指导和解疑,明确学生分工,在下次实验课上交换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完整的环境监测实验流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开设学生身边的实验教学内容,着重训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指标的国家标准方法和行业标准方法更新频率也随之加快,应将教学内容与行业应用前沿紧密结合,选用的监测方法应与行业同步。

2.4考核方法改进

为改变单一考评标准的现状,应建立较为综合的考评体系,包括课前预习检查、理论知识测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课前预习考核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知识考核以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考核以考察学生在独立完成环境样品的监测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及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报告考核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四项综合考评成绩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于环境监测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于实践能力强,学习热情高,积极参与各级化工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同学,予以他们成绩上的奖励,让有能力的同学展现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竞争力,符合新农科背景下着力于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初衷。

3结语

新时代新背景,新农科建设更加明确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加提高了对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此背景下对于环境监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内容安排、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使环境监测教学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环境监测课程与时俱进,才能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新,张泽,高攀, et al.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创新发展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7(23):31-4.

[2]姬亚军,张改利,徐元乙, et al.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研究[J].河南化工,2021,38(02):62-4.

[3]谭峰,张新.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21,(01):69-71.

[4]刘叶,刘文静,傅玲子, et al.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15):204-5+23.

[5]廖建波,胡俊杰,李衍亮, et al.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本科《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探索[J].山东化工,2021,50(05):200-2.

[6]何志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水环境中的技术应用[J].节能,2019,38(07):80-1.

[7]张江龙,庄马展,刘方, et al.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05):105-9.

[8]刘奕祯,刘卉,邓斌.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6):177-8.

[9]万婷.不忘初心忠实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神圣使命——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01):210-1.

[10]张春玲,许新兵,任小娜.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12-3.

[11]牛草原,程洁红.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20.

[12]童银栋,毛国柱,杨冬, et al.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J].山东化工,2020,49(17):206-7+9.

[13]刘作云.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173-4.

[14]张巍,修光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建设[J].广东化工,2021,48(04):221-2.

[15]李辉,曲洋,王小庆, et al.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实务与新技术》案例教学创新初探[J].山东化工,2020,49(13):182+4.

[16]罗洋,张桂玲,罗绪强, et al.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山东化工,2020,49(19):194-5.

本文系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公共卫生安全的村庄排水课程校校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新农科环境监测实验教学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