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在青考察时,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为青海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海如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本刊记者就此專访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
张宁: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既是“国之大者”和“政治要件”,也是青海为全国发展生态旅游、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作出的积极探索。省委省政府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强化顶层设计,拓展思路视野,提升交通便捷水平,培育市场主体,凝聚工作合力,推动部省合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扎实开展生态旅游资源普查,全面分析发展现状和短板弱项,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先后编制《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青海省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方案与导则》,大力发展高原极地旅游,谋划了一批既有生态体验又有文化感受的精品项目,打造青藏、青川、青新、青甘区域生态旅游大环线。加快开发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的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风景廊道,推出三江源溯源之旅、雪山探秘之旅、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产品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制定了《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内容涵盖28项重点任务,明确近五年的重点工作、项目支撑、实施路径。举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高峰论坛、专题研讨会、专家咨询会、文旅产业发展联盟座谈会,厘清“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原则、目标和愿景,为努力打造具有高点站位、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宁:大美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不仅有着最“大”的价值、最“美”的颜值,也有着历史悠久、传承不断且今日依然灿烂灵动的文化,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从主观方面来看,青海生态资源丰富,大美青海,有“三江之源、生态屏障、国家公园、资源能源”四张靓丽的名片,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统筹规划、生态整合资源、生态推动发展、生态共建共享”为重点,厚植高原生态旅游发展底蕴,推动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价值,使青海生态资源的宝库、生态安全的屏障,成为全世界向往的诗和远方。由此可见,我们有优势、有基础,有资源、有底蕴,有信心、有决心。从客观方面来看,青海区域地位特殊,丝路南线、茶马古道、唐蕃古道交汇融合,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交汇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源远流长,演绎出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生态风景,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大美之地,已成为游客感知大西北美景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张宁: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原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是世界四大超净区,有全国首个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可可西里,许多旅游资源为“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生态地位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青海文化旅游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围绕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做文章,走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崛起之路。
对于青海,生态是幸福色,更是文化旅游的发展底色,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坚决扛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政治责任,不断彰显“三个最大”的省情魅力,进一步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把潜在的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文旅品牌可“增值”。通过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推动资源聚合、区域整合、项目结合、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低空旅游、自驾旅游,建设主导产业优、文化韵味浓、市场口碑好、引领带动强的特色生态文旅示范区(点),构建共建共融共享的生态文旅发展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全新的、生态的、高质量的青海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张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就是要坚持国际视野,健全国际标准,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国际服务。制定《生态旅游产品标准》《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规范》《生态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规范》《生态旅游者行为准则》等,量化建设指标、明确评价体系,建立游客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旅游都市——旅游县(市)——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航空、铁路、高速高等级公路及风景道串联,形成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特色突出、联动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确保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与国际旅游组织的沟通,开展国际生态旅游合作试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旅游合作,开展生态旅游交流研讨、项目建设和效果评估等工作。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加快“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升级,推动旅游服务国际化、标准化、数字化,提升景区、住宿、餐饮、交通、旅行社、娱乐购物等行业国际服务水准。
张宁: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要准确把握好生态旅游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四地”的关系。在“一优两高”、“五个示范省”、“四种经济形态”的大背景下,把建设和打造“四个地”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各有侧重,既相互融合,又共同推进,建设体现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二是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生态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为保护生态设定好红线底线,也为旅游发展留足空间,走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生态旅游之路。三是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为文化提供宣传平台、传播渠道、消费市场、转化途径,文化为旅游提供精神支撑、价值引领、发展动力、创意思维,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四是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民生的关系。坚持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美丽的乡景与乡愁吸引游客,以生态旅游发展提升当地群众的市场意识、经济意识、创业意识、服务意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张宁: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来推进。一个层面是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部委的沟通协作,建立部省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通、左右互通的工作格局,建立综合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共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另一个层面是理顺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推动方案落地见效。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创排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优秀文艺作品,逐步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教育、生态研学、康养度假、文创产品、旅游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做精做强青绣、藏毯、唐卡等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建设青藏高原生态人文传承高地。完善全省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推动旅游服务国际化、标准化、数字化。构建生态旅游品牌体系,创办高水平国际性生态旅游节庆活动,用好用足交流项目和合作机制,打造数字化、体验式、交互式交流平台,持续扩大“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