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青海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价值极高,三江源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的源头,被列入首批国家公园。“天下黄河贵德清”,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黄河的主观印象,是整个黄河水系生态环境最优美的水域。此外,青海湖和茶卡盐湖等也是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大美青海具有打造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潜质。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不等于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只有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才能将青海打造成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应秉持生态保护理念,遵循“景村共建、主客共治、旅居共存、价值共创、代际共享”的原则。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
1.可持续利用资源——在生态型景区内应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2.适度节制消费——防止过度消费,提倡绿色低碳消费,杜绝浪费。
3.保持多样性——保持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防止外来物种侵入。
4.多规合一——旅游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并整合相关专项规划。
5.支持当地经济——生态旅游要为乡村经济振兴赋能,改善乡村经济结构。
6.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要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就业及业务培训,并听取他们对规划和经营管理决策的意见,让当地居民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能分享到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果。
7.照顾相关利益方和听取公众意见——平衡和统筹管理方、投资方、经营管理方、外来游客、当地居民以及环保组织等相关利益方的利益诉求。
8.环境解说——生态旅游产品的重点是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和传播生态科学知识,讲好地球故事,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環保意识,养成低碳节能的良好生活习惯。
9.负责任的旅游市场营销——向游客和代理商传递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旅游产品信息及其游客行为准则。
10.环境监测监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生态旅游区实施动态监测监控,防止由于游客人数超过环境最大承载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退化,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最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旅游是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产业实践,也是我国发展新兴低碳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的全新领域。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青海应抓住机遇,对接国家战略,整合资源,将青海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