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文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提出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为此,教师需要走出以往的教学误区,排除一切干扰,依托教材,以人为本,有计划地科学组织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識字教学过程中时而唱童谣,时而编字谜,时而讲故事,忙得一头雾水,但效果甚微。想改变现状,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识字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探索、总结。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夯实内在美
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上,还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内里功底深厚,才能浇灌出美丽花朵。那么怎样才能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师呢?
1.打好基础,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加快自身充电的步伐,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还要学习小学每个阶段的识字理论,欣赏、观摩名师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课时计划,坚决杜绝以记形为目的而曲解字义的现象。
2.重视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字都有其精妙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汉字背后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师还要转变以往识字教学只重视分数、轻视识字技能训练和习惯培养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识字教学的人文性,推动双方向前发展。
3.树立榜样标杆,引导学生进步与成长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要想学生写一手好字,教师必须先写一手好字。6—12岁的儿童模仿能力很强,很多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字体,这种模仿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教师还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提高书写水平的计划,先练好基本字,再练常用字,持之以恒,为学生做榜样。
二、联想想象激兴趣,感知汉字音韵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学习汉字,进而感受汉字的美。
1.启发谈话,唤醒兴趣
学生入学第一节语文课,教师不要急着教授知识,需要先进行思想启蒙。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他们平时喜欢看的电视剧最初都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而一个精彩剧本的打造,需要作者从小培养对文学的兴趣。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上好语文课,学好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2.基于字理,趣味教学
从古至今,汉字先后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演变,集聚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六书”就集中反映了我国先人的智慧。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思是说象形字是把具体的物体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文字。物体不同,绘画形式也不同,每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背后都有故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汉字的故事性,比如在教学“日”字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出示“日”字的字形变化,然后讲解古人是怎样根据“日”字来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在轻松的环境中记住了“日”字的音、形、义。
3.创设情境,引导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两个词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将其拆分,观察字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左半边是表示汉字的意思,右半边是汉字的读音,进而告知学生这就是形声字。这种创设情境导入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进而轻松掌握知识。
三、拆字组字,感悟汉字结构之美
小学每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理论、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儿童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因而教学方法也需有所变化。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低段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以及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识字方法而言,可分为音韵识字、生活情境识字、汉字规律识字和阅读识字。教师要紧扣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精心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时计划,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对一些易错字,教师要讲清字的来龙去脉,采取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如“目”字,这是个象形字,在大人眼里很简单,但在学生眼里却并不简单。他们容易把口中的两横写成一横。教学时应先让学生理解字形,《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美目盼兮”是眼目黑白分明的意思,“目”里面的两横是瞳仁,不能少。接着出示“口”和“目”字,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得出“目”比“口”除了内部多两横外,最后一笔的位置也不一样,“口”字最后一笔在方框下外侧,而“目”字的最后一笔在方框内侧。最后是指导书写,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整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写七分,留三分,待学生写好后,告诉学生《新华字典》里以“目”为部首的字有一百余个,以后不管在哪里见到以“目”为部首的字,都要知道它们与眼睛有一定关系。
又如一些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多笔画的字,学生都比较容易写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不同类型的汉字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因情教学,巩固教学成果
针对中段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应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因情教学,巩固第一学段的教学成果,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中,“钩”和“钓”这一对形近字怎样去区分呢?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联想“勾”中的笔画撇折就像钓鱼的鱼钩,点就像钩上的鱼饵,这样符号化的汉字就有了画面感,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教会了他们独立识字的方法。
中段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使用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字理、认知规律来确定最优的教学方案。
3.引导学生自学,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高段学生的汉字学习不光是单纯的识字、写字,还要学会阅读和写作。教育家叶圣陶曾言:“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独立识字的最好方法无疑是自学。
辨析汉字、归类汉字、多解字词等方法都能提升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一旦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汉字的美就能被挖掘出来,学生也能受到知识的熏陶。
四、多元评价,感悟汉字意蕴之美
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评价环节,是小学识字过程的延续和提高。有些教师评价学生识字写字的标准单一,评语笼统。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又要关注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评语要真实、准确、全面,多用鼓励性语言,要有针对性,加强对学生识字、写字习惯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坚持多元化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追求美,增强审美体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奇特美妙。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观念的改变,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探究,审美之花就能在小学识字教学这块丰厚土壤里,开得更红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