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社会竞争的加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需一批教学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的教师群体,承担母语教育任务的高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需要得到有效培养。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诸多方面,除了教学环节应该具备的能力,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应该具备的能力也应纳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系统加以考察。发挥新入职教师的主动性,突出新入职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新入职教师研读教学文本的能力,加强高校教学法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合作,是培养新入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高中新入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9-0083-02
引 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一批教学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高中新聘语文教师是高中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能力水平与高中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有关,也与其职业态度有关,还关系着其专业发展。新的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正在实施,高中语文课程作为提供母语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再一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新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入职教育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教师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针对高中语文教师入职教育的专题研究很少。20世纪末,我国已开始推行新聘教师的入职教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新聘教师将在试用期内参加旨在满足教学和教育工作需要的培训不少于120课时。在终身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教师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从那时起,“入职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十年来,国家增加了在职教师的国家培训和地方培训,并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各种类型的在职教师培训。新聘教师也包括在部分培训计划范围内,如接受教育理念、学生管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这些培训的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培训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无法很好地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新入职教师的特殊培训很少,并且按学科领域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也很少,因此,特定学科领域新入职教师的具体问题亟待解决。
二、新入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分析
新入职语文教师是一群独特的语文教师,他们通常有较高的学历、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教师专业技能。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美国学者富勒在他的研究报告《教师关注问卷》中指出,新入职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早期生存期”,所关注的是实际接触教学工作后自身的生存问题,在“早期生存期”,他们会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
新入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将他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矛盾是他们拥有的普通教育理论知识与中学的教育实践没有有效衔接。新入职语文教师如何顺利度过“早期生存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完成角色转换,迅速发展基本的教学能力以符合中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新入职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众多的教学能力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其实只要弄清语文教学的三个核心问题,新入职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自然就清楚了。语文教学的三个核心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效果怎样”。首先,语文教学“教什么”指的是语文教学的内容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新入职教师就要具备贯彻理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研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等基础能力。其次,语文教学“怎么教”指的是语文教学的形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入职教师需要具备设计语文教案、组织语文课堂学习、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等基本能力。最后,语文教学“效果怎样”指的是语文教学的结果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入职教师需要具备对语文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和反思等基本能力。更新教学理念,研读教学文本,把握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案主要是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课后阶段主要进行的是教学行为的评估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而言,课前环节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后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缺乏课前准备和课后评估与反思,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也无法实现。
因此,研究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必须把教师课前环节的能力與课后环节的能力同时纳入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系统加以考察。
三、高中新入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发挥新入职教师的主动性
发挥新入职教师的主动性,是提高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前提。研究证明,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受环境支持、工作意义、工作自主性、工作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入职教师具有自己的学科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有专业自主权。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新入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主动创建和改变教学环境,并具有选择和适应教学环境的积极能力,而不是被动适应周围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新入职教师可采取积极行动,设计科学的教学程序,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新入职教师具有较强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彰显了其人格魅力。学校管理者应充分给予新入职教师人文关怀,尊重并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其专业成长搭建合适的平台,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让新入职教师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效能感。
(二)突出新入职教师的主体性
突出新入职教师的主体性,是提高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和教师“二元主体”,即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学习与思考,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前的教学准备,课中的教学组织与课后的总结、反思。如果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无疑会降低教师的主体性,从而降低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首先,新入职语文教师应增强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感,以饱满的热情、不竭的动力、专业的精神实现专业自主。其次,新入职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即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最后,新入职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反思—再计划—再实施—再反思”的动态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增强新入职教师研读教学文本的能力
增强新入职教师研读教学文本的能力,是提高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學能力的核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是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研读教学文本的能力,教师研读教学文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能否达成。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与阅读交流,应指向每位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同等对话者之一,还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特级教师窦桂梅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教师文本研读能力的高低。新入职语文教师经验不足,研读文本的能力有限,常常在备课时“搬运”现成的教学计划和教参讲解。新入职语文教师的这种“搬运”做法,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材中的课文是固定的,但是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出课文的共性,还要教出课文的个性。这要求新入职语文教师通过广泛阅读来提高独立研究文本的意识,提高对文本的研读能力,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四)加强高校教学法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合作
加强高校教学法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合作,是提高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培训、地方培训与横向培训项目力度的加大,基础教育学校参训人员几乎涵盖了学校各层次、各学科教师。不少基础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高校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组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团队,聘请高校教学法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培养新入职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能力的活动。高校教学法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新入职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其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能力,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统一培训与个别辅导结合、现场演示与远程辅导结合、理论引领与教学示范结合等。高校教学法教师通过“指导—评估—再指导—再评估”的形式,逐步提高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结 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进,高中课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是高中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高中课程要求教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高中新入职教师能力的研究已经开始,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以前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和教师能力理论体系的空白,还为新入职教师提供了一些指导和支持,希望能给教育管理者在培养新入职教师、提升其课堂教学能力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 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郑世奎.普通高中新入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许薇薇.中小学教师工作主动性行为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4]郭俊奇.用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守护语文教育家园[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8):16-19.
基金项目:2019年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PDTR2019-03)。
作者简介:郑世奎(1972— ),男,四川宜宾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