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 要]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关系紧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日常教学需紧密围绕生产生活实践,借助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实验探究。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生动的实践案例,设计精彩的微课程,构建学习资源库,使学生不断积累专业技能,奠定今后的岗位实践基础。
[关 键 词] 信息化;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082-02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电工电子作为中职教育的重点专业之一,与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营造生动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不断养成综合素养。
一、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
电工电子是中职教育体系中机电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具有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因而需要学生在观察、模仿、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专业素养。
(一)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生产生活实际关系紧密
社会生产生活供电以及线路布局需要掌握电工电子的专业知识,学生对各种定义、公式不仅要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立足实践角度,广泛了解电工电子知识的应用领域,明确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1]。例如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短路现象,有可能是超过负荷,因为过载使熔丝熔断。此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更换熔丝,才能实现继续供电。看似简单的更换工作,实则需要工作人员熟悉熔丝的材料和更换技能,否则还会引发断电或者安全问题。所以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基础,又涵盖丰富的实践素材。
(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各种电路、常用电器、供电、半导体等教学,是理论和实验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中要参与动手操作,经过反复的实验练习,模拟实际场景,进而掌握理论知识,逐步学会解决实践问题。可见,动手实践是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积累的关键。职业院校致力于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电气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机械设备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学生要通过专业课堂学习,积累更多新的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领域得心应手。
二、信息化环境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教育教学在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实验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中职院校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带有抽象性,单纯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不易理解,很难建立理论和实践相关联的纽带,久而久之缺乏学习兴趣支撑。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视频、动画、声音等进行阐释,学生学习起来更為直观。例如在“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讲解中,四个二极管的整流原理通常理解困难,如果制作成动画视频,电源电压改变时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就能清晰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迸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2]。
(二)丰富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实用过程的演示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例如在讲解常用电器时,采用原先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是介绍白炽灯、荧光灯、高压钠灯、节能荧光灯、LED灯的特点以及适用环境,配合结构图使学生了解不同电器的内部构造。但是学生观看静态结构图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引入多种不同电器光源的实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光源的优势和作用原理,学生课上、课下都能反复思考、探究。因此,信息化环境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碎片化学习的机会,丰富的教学素材便于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时开展学习和交流。
(三)深化实验探究
实验是学生增强实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中职院校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掌握专项的技术技能,实验在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常规教学方式下,学生主要是按照教材中的理论和实验指导,模式化地进行实验操作,缺少与各种实践场景的结合。信息化教学则有助于将实验内容和现实场景有效对接,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的意义。例如讲解滤波电路的作用时,教材中会从理论层面介绍滤波电路能够消除直流电中的脉冲成分,改善其平滑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需要滤波电路的场景,并动态演示不同滤波电路的适用环境,学生动手实验时可以基于对实践场景的思考,尝试不同条件下滤波电路的作用。所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实验活动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学生深化实验探究的动力和指导。
三、信息化环境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
信息化环境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生动的实践案例,设计精彩的微课程,构建学习资源库,从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形成实用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
电工电子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抽象,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实践环境当中,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用方向。例如讲解自感现象的应用时,在无线电设备中,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可用于发射无线电波;荧光灯电路中,利用镇流器的自感现象,可获得点亮灯管所需的高电压,并使荧光灯正常工作。而不同长度、粗细、匝数的线圈对电感会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有铁心的线圈。仅从书面和简单的课件中,学生对这种实用情境缺乏深刻的认知,此时教师可选取生产生活中无线电、荧光灯的使用场景,包括镇流器出现问题对荧光灯工作的影响等,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感受自感现象,之后再进行电感、自感电动势的计算也会更加思路清晰。
(二)引入生动的实践案例
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需要不断积累专业技能,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覆盖面广,教师要广泛搜集相关的实践案例,对同一个知识点给予不同角度的诠释,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应用环境,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配合实验演练,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3]。例如对磁场问题的讲解,磁场虽然看不到,但可以观察到磁场的效应。很多生产企业都要使用电机,当磁场变化时,线圈中感应的电动势正是发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教师可选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电机,分析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方向,再进一步讲解磁通量和安培定律的知识,使学生熟悉电机的工作过程。
(三)设计精彩的微课程
近年来微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备受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回答为主,学生学习带有被动性。而微课程的优势在于时间短、内容精致,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教师可以汇聚学生感兴趣的精彩内容,讲解其中的精髓,内容精准,教学高效。例如在講解电力供电系统时,其构成包括发电设备、电力输送设备、用电设备,教师可分别通过微课程介绍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的特点与优势,使学生掌握不同发电模式的供电可靠性,再专门讲解节约用电的举措,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吸收所学知识,建立对专业实践的认知。所以,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微课主题,聚焦学生的目光,用生动的讲解、多彩的画面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四)构建学习资源库
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学习平台,构建专业素材资源库,使学生能够随时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实践岗位的技术案例。例如车床控制电路方面,课堂中主要讲解车床的结构、运动形式、代表性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资源库中融入更多型号的车床,介绍不同行业领域的车床控制电路以及车床运行中各种硬件、线路的连接,常见故障的解决,形成系统性的讲解,学生也能更加熟悉车床电路的原理,进而在讲解较大系统的电气控制设备时轻松跨越学习瓶颈。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参与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立足电工电子专业的职业领域,广泛搜集与实践相关的案例素材,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综合素养,奠定就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汉厚.浅谈微课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68-169.
[2]吕念玲,袁炎成,殷瑞祥,等.借互联网思维构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6):185-189.
[3]牛峰.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1(5):184-18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