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理念探究高校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2021-11-20 00:28楼小莹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程审计大数据信息化

楼小莹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审计或数据式审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探讨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具有“两级平台、三大功能”的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业务操作平台和后台MIS综合管理平台,发挥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和审计分析功能,提高审计效率,增强数据审计能力,实现科技强审。

[关键词]大数据   信息化   工程审计   数据审计

一、系统建设的背景

隨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高校经济体量不断扩大,基建和修缮工程数量和规模也在逐年递增,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必须更新审计理念、革新审计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率,促进审计规范化,实现科技强审。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2020年教育部修订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再次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优化审计业务组织方式,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审计效率”。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业务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而数据式审计无疑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研究探讨运用大数据理念推动构建集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审计分析为一体的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发挥审计信息化的作用。

二、系统建设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对直属高校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工程审计业务环节多而广,学校各类资金来源的新建、改扩建及修缮工程均纳入审计范围,工程从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阶段均是审计内容,开发审计系统对高校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的高校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并未实现流程监控;有的高校通过购买框架系统进行二次改造,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框架系统难以适合每个高校的管理体制和业务特点。

三、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1.建设思路。系统建设需结合高校业务特点和审计目标进行定制化、个性化,进而才能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开发分三步走:一是确定目标,包括流程监控、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二是进行需求调研,包括业务特点、审计人员需求、审计对象需求等;三是制订方案,包括开发模式、开发商选择、系统设计等。

2.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要基于信息化、数据再利用、内部控制等理念。首先,实现所有业务的数字化,即所有审计作业在线进行,所有资料数字化,从而实现系统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其次,考虑数据的采集、转化与分析的充分融合,包括业务流程上的字段设计、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管理分析模型等。最后,高校审计系统的开发以及内部控制与审计信息化的不断协同,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思考建设核心内容时也要以内控控制为切入点。具体见图1。

3.平台搭建。基于以上架构,系统搭建可分为两级平台:一是业务操作平台,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审计处(处长、科长、主审),外委社会中介机构等多用户进行业务流程交互操作,并融入学校整体业务操作平台,实现PC端和移动端的连接,提高使用便捷性和审计工作效率。二是后台MIS综合管理平台,集合审计管理与分析功能,促进审计规范化管理,发挥风险预警功能,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四、系统具体应用模块设计

(一)业务操作平台

1.业务流程化。梳理审计所有业务的审核流程和涉及的用户角色,实现在线交互操作,达到真正的全过程流程管理。以全过程招标文件(含清单、图纸、最高投标限价)审计流程为例,工程管理单位按要求填报信息,管理单位二级复核,提交后流程直接到后台提前分配好的本项目跟踪审计单位进行审核,再到审计处主审复核提交审计意见,管理单位反馈意见采纳及定稿文件,审计接收并分析采纳情况。通过该流程进行进度监控,把握每个步骤操作时效,适时超时效提醒,提高审计效率。通过流程区分步骤操作权限,解决审批过程中不相容岗位分离的问题,避免出现线下审批环节中一人多责、跳跃审批的问题(见图2)。

2.业务表单化。大表单化:通过一个大表单按操作步骤呈现一个审计事项,即同一个事项在同一个表单操作和查看,避免操作查看分离,实现简易式操作或“傻瓜式操作”,操作人员一进界面就能非常清晰明了地知道该如何操作。小表单化:将审计过程中的文稿统一模板,关联数据自动生成,如审计报告、付款审计意见单等,再通过电子章,实现报告无纸化。

3.业务数据化。在设计每个业务流程步骤的字段时,要重视数据结构。因为只有对这些业务数据采集后进行分析,才能实现审计增值。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例,经常出现审计项目的结算送审金额远超合同金额甚至立项金额的情况,字段设计时设置如果送审超合同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就会出现超合同价分析这一字段,通过对这类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审计是否存在工程实施前降低合同预算规避招标、实施中变更增加造价的不规范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风险预警。

(二)后台MIS综合管理平台

1.基础功能——信息查询、录入与统计。提高对审计业务数据的查询、统计等基础功能的便捷性和全面性,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第一步。从实用性需求角度出发设计各类查询项、项目列表、导出清单、统计报表等。以竣工结算审计项目为例,完整呈现项目的送审金额、合同金额、结算确认金额、审减金额、审减率、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审计进展、审计服务费等信息;快速计算出年度完结项目数、几类金额总值、历年数据对比等数据。

2.核心功能——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大型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工程审计的重点业务职能,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质量目标,真实反映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投资;二是进度目标,符合工程项目进度要求和审计时效;三是管理目标,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合规,规范工程管理。为达到以上目标,工程审计系统要设计各管理模块,构建起跟踪审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设计包括:概预算执行、招标、设计概算、合同、施工图预算、付款、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现场签证、材料核价、竣工结算、审计月报、工程会议、勘察日志、管理建议函等。

3.增值功能——审计分析与风险防控。近年来,工程审计逐步从单纯的造价审计向综合的管理审计转型。工程管理审计更突出内部控制审计,而内部控制审计要以风险和价值为导向,识别工程管理的核心风险,诊断并提出内控缺陷及管理漏洞,提高高校建設工程管理水平。借助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有效途径。要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高校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案例支撑。

(三)数据互通共享

缺乏顶层设计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通病,各部门各自为战、独立开发内部系统,系统建设进程快慢不一,忽视有业务衔接关系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建设工程在不同阶段必然会在各部门产生业务数据,比如立项(资实处)、招标(招采办)、付款(财计处)、基建管理(基建处)、工程审计(审计处)等。而要实现数据式审计,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业务部门数据共享,解决数据孤岛问题,这也是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大难点。通过数据仓库或“中间库”的方式可以从技术上实现,各部门将共享的数据推送到中间库,在中间库里将数据按本系统的数据结构转化后,抓取到本系统中(见图3)。

如果说静态的结果数据对接解决的是数据孤岛问题,那么实现动态的业务流程对接解决的就是数据多跑路的问题。从最基层的用户角度出发,同个审计事项往往需要在不同业务部门系统申请,填报的基础数据也有很高的共同性,在各部门建设独立系统现状下,打通业务流程对接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以基建处的基建管理系统与审计处的工程审计管理系统为例,通过中间库定时轮询数据方式将两个系统各自的内部审核流程串联起来,提高工作协同效率(见图4)。

五、总结

建立工程审计管理系统不仅是单纯地解决线下审计转为线上审计的问题,更是要推动数据式审计,实现审计增值。从大数据角度出发构建系统具有重大意义,能更好发挥审计信息化作用。本文以信息化、数据分析、内部控制为切入点设计系统架构和应用模块。审计作业注重业务流程化,提高协同效率;审计管理注重全过程,提高审计规范化;审计分析注重数据集合分析,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级平台(业务操作平台和后台MIS综合管理平台)和三大功能(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审计分析),助力实现审计信息化、智能化及数据化。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邮政编码:200240,电子邮箱:jylxy11@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曰君.新形势下高校工程管理审计存在问题和信息化解决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18):

73-75

[2]念晓飞.新形势下高校工程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的探索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14):36-37

[3]张佳春,王淼钧等.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 2013(6):66-69

猜你喜欢
工程审计大数据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审计
电力企业中的工程审计问题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