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1-11-20 00:28冯琴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内部审计高校

冯琴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审计工作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对海南省内外兄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着重对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质量提升

一、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完善组织内部控制、改善组织运行效率、提升组织价值上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对高校而言,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一是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卫士”,是高校内部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唯有其质量提升,才能持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推动提高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高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内部审计可以对高校管理进行“体检”,其出发点在于发现问题,落脚点在于解决问题,只有审计工作质量有保障,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判断正确、定性准确、建议可行,通过被审计单位的一系列整改与对其他单位的警示,解决“屡审屡犯”的难题,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三是可以有效守护内部审计的“生命线”,更好发挥内部审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方方面面工作的主题,对高校内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审计作用在高校发展中的发挥、审计职能在高校发展中的体现,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自身在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是内部审计“生命线”的根基。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通过不断摸索和改革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有缺陷,审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受到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过程的程序性、规范性,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审计结果的效益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如图1所示。

通过对实践进行总结以及对海南省内外兄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发现目前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是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若无法保证,对相关经济事项就不能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其监督、评价、建议职能就不能很好发挥,甚至会由于缺乏独立性而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造成不良后果。独立性包含“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要求高校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无特殊利益关系,否则可能影响审计结果;实质上的独立要求高校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受外界干扰和限制,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工作。

独立性的高低,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理解和判斷,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总体而言,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主要表现有三种:一是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有的高校未单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其他部门加挂审计部门的牌子。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不独立。有的高校虽单设了内审机构,但人员配备不足,仅配备1—2名内审人员或者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工作安排不遵循回避原则,与其他部门职能之间产生利益交集。三是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不独立。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易受到高校相关领导的影响,使得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客观独立,不利于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图2是海南省内公办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统计情况,较好说明上述情况的普遍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下,最重要的审计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源于审计人员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覆盖面的增大,对于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专业素养不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而现实中,常见的情况是相当部分的内审人员既非科班出身又无相关专业证书,加之年龄老化,接收新知识、新技能速度较慢,使得专业素养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二是复合型人才不足。目前,高校内审人员财务会计专业背景居多,随着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及业务复杂性的增加,现有的财会专业背景已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更青睐于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背景和专业资格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价值观培养不足。社会的快速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尤其是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碰撞,都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上不够积极主动,有的习惯当老好人,有的责任心不强,有的工作推诿、办事拖拉,审计项目不能按目标进度完成。上述三种情况都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审计质量。

(三)高校内部审计项目的合理规划

审计项目规划是否合理,审计工作总体布局是否优化,直接关系着审计的工作质量。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项目规划仍有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设立存在盲目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项目没有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未随着高校发展需要而调整审计重点,内部审计项目计划缺少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审计项目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查错纠弊”方面,未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二是资源匹配存在随意性,部分高校在制订内部审计计划时,未充分考虑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的配比情况,过分追求审计类型与审计数量,导致一名审计人员通常要参与多个审计项目,同时要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学习政策、规定,受到审计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效率和质量。三是项目计划存在无序性,体现在部分高校未统筹好审计资源,连续几年对同一被审计单位(项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多次实施审计;还体现在部分高校内部审计计划在确定之后随意变更,调整的审计计划未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管理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环节,只有严格依照审计规范落实好审前调查、评价内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实质性程序、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严谨扎实,才能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没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办法,明确审计实施细则及业务流程,从而导致内审人员在业务开展中对审计标准和程序把握不准,存在执行审计程序不够严谨和审计依据不明确的情况。比如,在审前准备工作中,不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工作,未落实好风险评估工作,出现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审计实施方案内容不够完善、可行性不高,审计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抽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复核程序不够严谨,没有充分应用计算机辅助程序和技术,审计取证时的取证内容不详细、证据缺乏说服力,造成发现的问题浮于表面、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文书不规范,对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的编制无统一模板,存在较大随意性,无多级复核或复核不仔细,存在较高的差错率;在审计报告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度不够,揭示问题不够准确,提出的审计建议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弱,被审计单位难以有效整改,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从而最终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只有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才会更好体现,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当好高校党委决策的“参谋助手”。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加强党委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并提升其独立性

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应在高校党委下设审计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快构建统一领导、多元覆盖的审计监督体系,健全审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听取审计工作报告,研究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审计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可以设在内部审计部门,日常工作过程中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协调沟通,提高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越高、权威越大,其独立性就会越强,审计效能也能愈加显现。二是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高校应加强内审部门建设,足额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从制度上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不受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干涉。同时,高校党委也要处理好其他重点工作与内部审计业务的关系,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审计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划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增强审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审计计划。一是围绕高校中心任务编制审计计划。结合高校发展目标、学校治理体系、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水平等,充分考虑审计资源情况,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制订审计计划。二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都应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按照规定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三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不可盲目追求审计类型、审计数量等“业绩”,避免盲目扩大审计覆盖面和超出自身能力、承担力所不及的任务,致使审计人员工作任务重,疲于完成任务,而忽视审计质量的把控。四是审计计划一经确定,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不得擅自变更、调整。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高校应结合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需要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作为核心关注点。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做到:一是把好人员入口关。既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门槛”,吸收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技术的应届生或者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也要注重吸收熟悉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注重吸收沟通协调佳、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结构。二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强化立身、立业、立信教育,组织好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培训,加强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学历学位教育提升,参加审计相关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三是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也需要不断总结自身实践,提炼更多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以提升高校内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科学阐述的能力。四是加强内审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着重加强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审计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弘扬敢于碰硬、不畏困难和挑战的作风,增强审计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以制度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规范化水平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进一步优化审计流程,使审计工作逐渐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提升内部审计效率,确保内部审计质量。一是进一步理顺审计业务流程。对审计计划制订、审计现场管理、审计文书出具、审计整改、审计资料归档等各环节做出详细的规范化要求,把审计项目应该从哪儿启动、审计结果到哪儿结束、各个时间节点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等问题都予以程序化,要求審计人员认真记录执行审计程序的每一个步骤,推行“全过程留痕”,减少工作随意性,提高审计规范化水平。二是形成更多制度化成果。把高校内部审计中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组织方式归纳提炼出来,以制度固化下来,使其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的组成部分。三是探索审计质量全过程跟踪管理模式,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核程序。通过全面了解和抽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在审前准备阶段,复核审前调查工作是否到位、风险评估结果是否准确、审计实施方案是否可行;在审计工作实施中,复核工作底稿的编制及审计取证是否充分且适当、审计程序的实施是否合理,以确保审计证据做实、审计程序完备、审计结果公正,切实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邮政编码:570228,电子邮箱:378754678@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乐.新常态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18-22

[2]杜莹,贾淼,阎银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环境与后续教育现状思考:基于中高级职称审计人员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 2015(10):92-94

[3]许莉.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 2018(31):57-58

[4]游雪琴.新背景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举措[J].中国内部审计, 2020(12):49-52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内部审计高校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