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逻辑、困境与对策

2021-11-20 10:05黄艳芳刘志军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双创职业院校

黄艳芳 刘志军

[摘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从逻辑上看,两者理应能够发挥同构共生、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两者一致性教育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融通性教育内容、开展实践育人是两者共同性教育方式。但具体实施起来,两者的有效协同也存在着育人目标分化、课程设置固化、实践过程虚化等现实困境与难题,对此可以通过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构建呼应式的教育内容、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等加以解决。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双创”教育;同构共生

[作者简介]黄艳芳(1982- ),女,河南济源人,南通职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志军(1979- ),男,山东寿光人,南通职业大学,讲师,硕士。(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651,项目主持人:刘志军)和2021年度南通职业大学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GJS2021008 ,项目主持人:黄艳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103-05

国家大力倡导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均对此予以关注和强调。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文件也强调要把劳动教育、“双创”教育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促进劳动教育與“双创”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当前,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开展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之一,作为兼容度高、实践性强的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二者同构共生的逻辑是什么,契合点和路径在哪里,值得深入思考。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逻辑理路

(一)坚持立德树人是一致性教育目标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为谁培养人”是一切教育均需回答的首要问题。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本遵循,强调通过将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推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形成坚持劳动、诚实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和品质,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意见》《纲要》均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劳动教育体制机制、模块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也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通过培育和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双创”认知、思维、能力和品质等素养,促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观念,掌握必备的“双创”知识,提高一定的“双创”技能,养成善抓机遇、直面挫折的良好品质。《实施意见》也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可见,我国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尽管属于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均将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追求。

(二)追求创造性劳动是融通性教育内容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劳动实践。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目标而言,培育学生“创造性劳动知识与能力”是共同的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理想的结合点。《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充分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积极开展专业服务、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纲要》强调职业院校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通知》则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改革。而打造“双创”教育的“升级版”,其重点无疑就是鼓励大学生不断尝试创新性劳动方式,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劳动。在未来可期的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都面临着形态和领域的深入演绎与深化变革,不仅创造性劳动的特征更趋明显,而且对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更加强劲。因此,职业院校要将培育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劳动教育与“挑战性劳动”的“双创”教育相互融通,共同实现创造主体与客体、设想与工具、目标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三)开展实践育人是共同性教育方式

实践属性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共同属性,从“实践到课堂再到实践”是两者共同的教育方式。《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统筹发挥好家庭、社会、学校在劳动实践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支持性作用,强调“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纲要》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兼顾好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但是要“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职业院校要通过设立劳动周、劳动月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双创”教育更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创业者将自身创新理念付诸创业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感受过程、提升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双创”孕育于劳动实践之中,从属于更高层次的劳动实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方式上,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将实践置于首位,贯穿于始终,利用适当时机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或“双创”场域之中,从而提升能力、创造价值,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实施困境

(一)育人目标分化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同构共生尚缺少理论支撑、机制融合和一体化设计,体现在育人目标上就是彼此游离、相互分化,难以产生同频共振的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两者协同效应价值重视不够、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往往认识不到“双创”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劳动,是劳动的更高层次,在劳动教育中实施“双创”教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提质进阶;而在“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往往也会将劳动教育混同于惯常形态的普通劳作,忽视劳动教育现代意蕴以及对职业院校学生“双创”认知、思维、意识和品质等素养的锻造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即使有些职业院校能够将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结合起来,也存在生搬硬套、固化僵硬等问题,无法做到贴近学生、贴近课程,缺少两者高效协同的具体性内容和针对性举措,难以产生叠加、递进的教育效果。

(二)课程设置固化

课程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落实落地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对于课程设置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纲要》就指出“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而教育部也要求自2016年开始所有高校都必须设置“双创”课程。正因如此,几乎所有职业院校都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按常规或是固有模式足量单独开设了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课程。通常来说,独立开设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课程无疑是其重要性的体现,表明国家对它们的高度重视,本无可厚非。但是若通盘考虑,在目前职业院校的学制体系内,按常规或是固有模式开设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课程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两者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课程教学方式、途径的高度雷同,这不仅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双方的协同与融合;二是常规开设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课程会与专业课程产生“学时争夺”,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三年制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即至少要达到625学时才算合格。所以,若不合理统筹,势必会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产生影响,妨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实践过程虚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需要从课堂走向实践是两者共同性的教育方式,更是两者需要不断强化的重点教育教学环节。如前文所述,在理论上,职业院校无论是在劳动教育还是在“双创”教育中都将实践提到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位置。但现实是,不少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实践被淡化、被窄化,甚至被虚化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比如,一些职业院校将教学场所进行简单划片,以班级包干的形式用于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既不指导,也不坚持,徒有形式,却空了内容、丢了效果;一些职业院校在利用社会资源等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或是创业教育模拟时,由于缺乏长久的规划设计,往往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结果却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浮于表面甚至流于形式;一些职业院校专门为“双创”教育实践设立的“双创”园、“双创”街等也往往由于孵化能力不足,出现学生“双创”教育实践为虚,而对外商业出租为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因此,这些虚化了的实践,不仅无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甚至对课程本身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突破路径

(一)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

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迫切需要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职业院校加快变革、适应需求,导致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而各种教育都有着自己的教育目标,为此有着共同教育目标与价值使命的各类教育若不进行有效整合、互相衔接、递进发展,势必导致资源的重复投入。进阶式是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要设计出由基础向高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一体化层级式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要结合教育发展自身规律以及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摈弃对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目标的狭隘性、封闭性、功利性认识,循序渐进地设定融劳动价值观和“双创”素养为一体的“劳创”教育目标观。进一步来说,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要以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情感等劳动价值观为基础,以提升“双创”的认知、思维、能力、品质等“双创”素养为进阶,以体现劳动的转化度、整合度、超越度、发现度等创造性劳动知识的学习为核心,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为一体的目标体系,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目标实现同频共振,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和水平。

(二)构建呼应式的教育内容

不同教育的内容之间若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联系,不仅不可能形成协同,甚至可能会彼此抵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打破不同课程之间的藩篱,按类别、内容等要素等对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已成为当下职业院校 “三教”改革的當务之急。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若依然按照原有课程内容设置的固定轨迹运行,必难达成令各方满意的效果。从特点上来看,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是一种典型的面向人人、渗透专业、联系实践的广谱式教育类型。《纲要》明确要求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中小学都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职业院校要普遍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课和劳动教育活动课等不同的课程形态以供学生学习和选择,其更多强调的是覆盖面。而“双创”教育除了具有广谱式教育类型特点外,还强调差异性和层次性,就是不仅要面向人人还要强化个体,对于那些具备“双创”兴趣和天赋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与引导。一般说来,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大体可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一是面向人人的“双创”启蒙教育,即面向所有在校生普遍开展“双创”教育;二是渗透专业的“双创”嵌入教育,即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分头实施“双创”教育;三是特殊群体的“双创”专业化教育,即针对有明确“双创”意愿的学生开展专业性管理;四是实践操作的“双创”职业型教育,即对初步实践“双创”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和训练,帮助其顺利过渡。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应当依此做好相关教育内容的呼应。比如,在“双创”启蒙教育阶段,除了单独开设“双创”通识类课程之外,还可同时开设劳动教育类通识课程,让学生将“明创业之理”与“明劳动之理”有机联系起来,为他们培育企业家精神打好基础;在“双创”嵌入教育阶段,可根据专业特点强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劳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意志品质及发展趋势等教育,助推他们能够精准识别创业机会、科学预测创业风险、有效强化创业管理。另外,在广谱式的劳动教育中,职业院校也可创设“劳动教育+‘双创教育”课程内容模块,通过案例分享、创业故事汇、创业人物微视频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挖掘劳动者背后的“双创”故事,从而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层次品质。

(三)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

实践是贯穿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始终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都将实践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是劳动教育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学习,这绝不是浅尝辄止、简单而又形式化的劳动体验,而应该是课程式、系统化的劳动实践锻炼。同理,“双创”教育所强调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绝不是散点式、漫无目标的“游击战”,而应该是贯通性和系统化的。因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同构共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贯通的教育方式。一是注重实践的全过程参与,即将实践贯穿于两者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阶段。譬如,职业院校可根据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进阶式特点,在一年级重点开展课程教学、报告讲座等认知类教育实践活动,二年级重点开展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业项目等体验类或是模拟类教育实践活动,三年级则重点开展顶岗实习、创业企划等岗位创新类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注重实践的全要素参与,即在实施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实践过程的完整性,必须经过具体实践、观察反思、概念提取、主动检验四个完整的实践学习阶段。譬如,欧洲青年企业联盟大学生“双创”实践的成功经验就是实践的全要素参与,即每个学生都需完整地经历真实的创业体验,接受市场检验、反馈后的创业反思观察,再次理论学习以及再次学习之后的再次实践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高质量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①,更是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入推进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同构共生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五育”并举,实现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创新举措。在不断推进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课程统整的背景之下,我国职业院校按照进阶式、呼应式、贯通式进行同构共生不仅是顺势之需,更是主动之举。此外,要真正破除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协同障碍,我国职业院校还需要在营造全员化的育人环境、打造“硬核型”的师资队伍、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下足下好功夫。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EB/OL].(2021-04-13)[2021-05-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参考文献]

[1]王鵬.找准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契合点[EB/OL].(2020-

04-30)[2021-06-06].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

30_322283.html.

[2]梅月平.实现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同力同行[J].人民论坛,2020(30):60-61.

[3]刘丽红,曲霞.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1):103-109.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双创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