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
(阜新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辽宁阜新 123000)
乳腺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有无产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直接影响。科学的分子识别,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乳腺肿瘤分为2种: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部分肿瘤的诊断需辅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本文对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5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9~51岁,平均年龄(40.36±11.63)岁;观察组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1.38±11.74)岁。2组年龄等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针对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乳腺穿刺活检获得样本,患者平卧位,脱掉内衣,完全暴露乳房;借助彩超对穿刺位置进行有效确定;选择14G穿刺针和穿刺枪对患者乳腺样本进行采集。针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术中切除的样本予以固定、脱水及包埋处理。对已采集的样本进行4μm切片,经染色处理后借助检测试剂盒,对切片中的EGFR等指标阳性率予以测定,并借助双评分法评定阳性表达。
对2组检测相关指标阳性情况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检验为χ2,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EGFR、CK5/6、P16、HER-2、P63、CK34β E12、Ki67阳性率分别为86.96%、1.30%、76.09%、82.61%、78.26%、82.61%、78.26%,高于对照组的39.98%、45.76%、32.20%、33.90%、35.59%、42.37%、37.29%(P<0.05)。EGFR、CK5/6、P16、HER-2、P63、CK34βE12、Ki67阳性表达和乳腺癌呈正相关性(表1)。在对观察组患者的样本进行深入检测时发现:ER与EP都为阳性患者中,C-erbB-2同为阳性及同为阴性所占比例分别为27.27%、72.72%;ER与EP都为阴性患者中,C-erbB-2同为阳性及同为阴性所占比例分别为80%、20%。ER、EP和C-erbB-2呈负相关性。
表1 相关指标阳性率[n(%)]
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部分乳腺良性病变可借助常规病理切片进行判定,但部分比较复杂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判定[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在病理检查中的运用,可借助染色对样本有无肌层上皮与基底膜进行鉴定,还可以对乳腺上皮细胞表达进行观察[3]。CK5/6属于细胞角蛋白,于乳腺肌上皮中间细胞核腺中间细胞都存在表达。在健康组织中,导管上皮基底细胞与其他细胞组织呈阴性,是确定腺癌与恶性增生的关键指标[4]。本次研究中,乳腺癌患者CK5/6阳性率较高,说明CK5/6可对乳腺腺病和浸润癌有鉴别作用。
EGFR在机体上皮细胞等细胞表面广泛分布,在EGFR基因出现突变,细胞膜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较多,能够和大量受体结合,使细胞异常生长与分裂加快,引发肿瘤出现。其有信号会聚点的效果,对细胞迁徙有刺激作用。
HER-2有信号转导效果,属于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子[5]。通常HER-2阳性患者恶性程度越大,其治疗难度越大,阳性表达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4左右,这类肿瘤发展较快,很容易复发与转移,预后效果不佳。
P16属于抗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和分裂中存在,体内P16基因失活,对CDK4细胞进到S期很难抑制,激活DNA复制与诱发有丝分裂,引发细胞恶性增殖,出现厄性病变。P63具备2个独立启动因子,属于抑癌基因。乳腺良性病变中,导管附近可发现持续的P63和肌上皮细胞环绕,其和浸润性乳腺癌有显著区别。因此P63基因可有效鉴别乳腺癌良恶性病变与浸润癌[6]。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EGFR、CK5/6、P16、HER-2、P63、CK34βE12、Ki67阳性率高于对照组。EGFR、CK5/6、P16、HER-2、P63、CK34βE12、Ki67阳性表达和乳腺癌呈正相关性;ER、EP和C-erbB-2呈负相关性,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综上所述,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孕酮,可鉴别乳腺类型,EGFR、CK5/6等可作为乳腺癌的判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