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点评及升格示例

2021-11-20 08:36河北考生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伟人强者弱者

>>>河北考生

升格心得:

点评

本文观点源于材料“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吾生而弱乎?或天之诱我至于强,未可知也”, 但它忽视了材料中强弱互相转化的原因——强者滥用其强,弱者勤自锻炼,这是考生审题立意时一种最典型的错误——“抓住一点,不顾全局”。这种理解的片面性反映在文章中就出现了认识肤浅、论证空泛、观点偏颇等一系列问题。

所谓认识肤浅、论证空泛,是指文章的论述只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的分析,论证只停留在“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的层面,多谈事实和结论,而不能从原因层面深入分析。如谈中国的发展,只列事实,没有议论,没有观点。

所谓观点偏颇,是指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妄作结论,导致观点不够客观辩证,甚至远离命题者的意旨。如“弱者不一定会输,因为他们面对强大的竞争者时,压力倍增随即转化为动力,腾跃而上”,这就明显是一个太绝对的结论。

当然,语言表达也不够准确,如首段中 “定会成功”过于绝对化,第二段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纸上谈兵”等用语明显与事例和观点不合。

(文:张晓多 李凌起)(本文责编:许静)

升格示例:

生而强者不必喜,生而弱者不必悲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谈及“体育之效”时曾说过“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的确,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强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生而弱者,不必自我悲叹,要认识到后天努力的强大作用,只要充分“锻炼”“增益其所不能”,就能转弱为强。

大家熟知的“龟兔赛跑”故事中,乌龟天生的奔跑能力自然弱于兔子,但最终凭“持恒不懈”的努力赢得胜利,这正说明了弱亦可变强的道理。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当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西方走向强盛之时,我们却错失良机,成为任人欺凌的弱者,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并没有陷入自我悲叹的泥淖,而是不断求索自强之路,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后又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益”己所不能,成为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今,“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和谐号纵横驰骋”,哪里还有半点昔日“东亚病夫”的踪影?这一路的转变在向世界宣告:“生而弱者,勤自锻炼”也能化而为强。

同样,生而强者,也切莫沾沾自喜,要看到强而喜、喜而骄、骄而败的可能,“滥用其强”,终会转弱。

仍旧看“龟兔赛跑”,兔子相比乌龟自然有天生的奔跑优势,但最终的失败也正是由于它对自身优势的自大,自大最易生出自满,自满自会生出懈怠,这便是生而强者未必强的关键所在。历史这面镜子同样对此给出了最佳的注解,清朝的疆域之大让乾隆盲目自信,“天朝上国,物产丰盈”的强者认知,悄悄滋生出了自满与懈怠之心;“闭关锁国”的政策也让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前进的步伐,最终沦为饱受欺凌的“弱国”。“滥用其强,即使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更何况,“至强者”往往也不过是自以为罢了!可凭的优势本就不多,哪里禁得住滥用呢?

自“体育之效”而通于万物之理,这便是毛泽东的眼光,也是伟人的智慧。新时代的年青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肩负民族复兴之重任,无论你有怎样的天资和禀赋,无论你是“弱”是“强”,或自认为是“弱”或“强”,都要明晓强弱转化的辩证之理,弱不必悲,强不必喜,或“勤自增益”或“慎自滥用”,这样,小,可保自身“强健”;大,可助民族强盛。

(文:张晓多 李凌起)

升格心得:

在对材料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立意,不仅抓住了“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更抓住了强者不能“滥用其强”,弱者应“增益不能,勤自锻炼”,立意全面而有深度。

开头力求精炼,从核心的理论阐释切入,明确强弱可以转化的道理,为下文的论述做好铺垫。

正文分别从“弱而至强”“强而至弱”两个角度展开。用“龟兔赛跑”替换“黄鹂鸟蜗牛”的例子,将重点放在对故事的分析上,读者更熟悉,说理更通透。论述“弱而至强”时,沿用原文“国家科技发展事例”,引入工业革命背景,设置“生而弱”的前提,这样,增加对比的色彩,突出强调“锻炼、增益”这个“转化”的关键要素,使得理解与论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述“强而至弱”时,同样借助上面的寓言和历史,重点挖掘背后的原因,以强化论点;透过现象深研本质,既体现理解的深度,又增强论证的力度。

结尾回扣“体育之效”,点出伟人智慧,最后立足于“年青人”成长,从“小我”和“大我”两个方面强调认识强弱转化之理的意义,升华文章格调。

(文:张晓多 李凌起)

猜你喜欢
伟人强者弱者
强者和弱者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弱者
不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学习伟人周恩来 培育淮安新一代
学习伟人周恩来 培育淮安新一代
与孩子们共勉:做个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