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群,张 宁,蔚泓翔
(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可以促进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雷禹和王钰娜,2014)。[1]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是资本市场正常且高效运作的先决条件(钱红光和陶雨萍,2013)。[2]审计师作为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传递的监督者,其能为财务报表真实性与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可以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因此,审计师能否识别引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风险因素、提高审计质量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管作为公司战略的制定者与经营发展的掌舵者,其变更经常会导致公司在经营决策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如公司重组活动增多、财务政策改变等(Pan和Wang,2016),[3]这意味着公司的经营风险会升高。同时,继任高管可能存在更大的盈余操控动机以实现其自利目的(杜兴强和周泽将,2010)。[4]经营风险与盈余操纵行为的增强会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加大,提高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因此,研究审计师能否识别并应对高管变更带来的审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已有研究认为,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的调整,审计费用既包含审计工作投入的补偿,还包括审计师对审计风险上升收取的风险溢价(Simunic,1980)。[5]因此,本文基于审计师感知风险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对审计师审计收费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势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期明确高管变更影响审计师感知风险的内在机理,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和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应对高管变更引发的风险给予指导性建议。
高阶理论认为不同的高管人员在工作能力、教育背景、职场经验以及风险偏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Hambrick和 Mason ,1984)。[6]高管变更通常会导致公司战略目标与经营决策的改变。已有研究发现,高管变更与公司战略调整程度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刘鑫和薛有志,2013),[7]高管变更后,公司重组活动显著增加、财务政策有明显变化(Pan和Wang,2016)。[3]因此,高管变更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升高(Bills,2017)。[8]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审计师评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重要标准(蔡利等,2015)。[9]具体来说,公司财务报表错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关键来源,而公司的经营风险与战略风险是错报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管变更带来的经营不稳定性会提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错报的感知风险。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发现继任高管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会利用盈余管理来操纵经营利润,从而在公司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声誉(杜兴强和周泽将,2010)。[4]朱红军(2002)同样认为高管变更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会导致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10]外部审计人员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进行独立鉴证,即对盈余操纵引发的财务报表错报进行识别。审计师应当会考虑高管变更后由于盈余质量降低带来的审计风险增加。
基于以上分析,审计师如果对高管变更引起的经营风险与盈余操纵的感知程度升高,就会考虑扩大审计范围与实施更为严格的审计程序等手段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更多的审计工作意味着审计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时间,会增加对公司的审计收费。同时,较高的审计风险意味着未来发生诉讼赔偿的风险较大,审计师同样会收取额外的风险溢价作为未来诉讼风险升高的补偿(Simunic,1980)。[5]审计工作的增加与风险溢价补偿最终都会反映在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增加上。本文据此提出假设1a。
H1a:高管变更会显著增加公司的审计费用。
高管发生变更的原因存在多种情况。已有研究将这些原因归类为正常变更(经营者能够预期)与强制变更(经营者不能合理预期)两大类(Denis,1995)。[11]其中,高管强制变更对企业绩效、盈余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更大,会大幅降低企业团队稳定性和资源配置效率(Clayton,2005;曾军等,2020)。[12-13]Pan和Wang(2015)发现,相比于CEO强制离职的公司,自愿离职的公司股票收益率波动更小。[14]相比于正常变更,高管强制变更后,公司的总资产、雇佣员工数量以及资本支出的变化更大(Huson等,2004)。[15]由此可知,强制变更给企业带来了组织、绩效等方面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审计师对强制变更高管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更高的感知风险,因为此时审计师不仅需要考虑高管变更带来的经营不稳定与盈余操纵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强制变更导致更多的公司政策变化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使得审计师在高管强制变更的审计业务中,加大审计收费以应对感知到的更高风险。本文据此提出假设1b。
H1b:发生高管强制变更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
对于高管发生变更的公司而言,继任高管对公司实施诸如并购、重组、融资等多方面战略与经营决策的改变,会加大公司财务核算的复杂性与财务报表错报风险。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这一过程的财务核算工作(刘启亮等,2013),[16]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实施审计工作时,审计师在考虑高管变更所带来经营风险与业务复杂性升高的同时,基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信任,对由高管变更引发的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可能不会显著增加。
已有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践行能够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使得公司行为合规合法(卢锐等,2011)[17]。继任高管虽然存在想要证明自身能力的动机与业绩不善被辞退的压力,但在高质量的内控环境下,完善的内部监督使其难以实现盈余的操控行为。也就意味着有效的内控制度会降低继任高管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18]因此,审计师在考虑高管变更影响盈利真实性的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会减弱其对高管变更导致的审计风险增加的感知水平,从而导致高管变更对审计工作范围与审计收费的影响变小。反之,对于内控质量较低的公司而言,无论是高管变更导致的经营业务复杂性增强,还是缺乏有效内控监督引发的继任高管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都会使得审计师在考虑较薄弱的内部控制时,对感知到的审计风险进一步放大。基于以上分析,相比于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内控质量较低的公司发生高管变更时,审计费用的增加更为显著。本文据此提出假设2。
H2:在相同条件下,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发生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是指在不影响其产品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对顾客索要更高价格的优势,是一家公司在行业内定价能力的重要体现(Datte,2013)。[19]在现实中,企业产品的独特性、品牌优势以及良好的品质声誉等都会强化其产品市场势力。作为公司高管,经营业绩是评判其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尤其对于发生高管变更的公司而言,继任高管必然会想要维持甚至努力超越公司以往的盈利水平来证明自身的能力并树立领导权威(关健和段澄梦,2017)。[20]如果公司具有较低的产品市场势力,意味着继任高管想保持甚至超越以往的经营业绩是很困难的,为了实现盈利目标,继任高管可能会采取比较激进的财务手段来操纵利润,从而导致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提高。[19]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势力较低的公司由于其在行业内竞争力较低,在发生高管变更的震动期间,其经营的不稳定性会进一步被放大(王芳和沈彦杰,2018)。[21]因此,对于审计师而言,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低不仅会放大高管变更导致的经营不稳定性感知风险,更会使审计师对公司可能产生的高水平盈余管理赋予更多的关注与应对。由此可见,审计师对产品市场势力低的公司在发生高管变更时会产生更高的感知风险,他们可能会通过扩大审计范围、实施更严格的审计程序等行为来应对较高水平的审计风险。反之,对于产品市场势力高的公司而言,凭借市场地位带来的较强盈利能力,继任高管会相对较容易的实现稳定或更好的财务业绩,从而对于盈余管理的参与倾向较弱。同时,行业内较强的竞争能力使得公司在高管变更期间能够更加有力量地面对组织变革、更稳定的度过高管变更导致的震荡期。因此,对于审计师而言,高水平的产品市场势力一方面会缓解公司高管变更带来的经营风险的感知程度,另一方面较低的盈余管理倾向也会降低审计师因高管变更带来报表错报的感知风险。基于以上分析,相比于产品市场势力高的公司而言,低产品市场势力的公司在发生高管变更时,审计费用会增加的更为显著。本文据此提出假设3。
H3:在相同条件下,低产品市场势力的公司发生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本文以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金融与保险业、ST及ST*公司以及相关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28 279个观测值。其中,内部控制指数来源于迪博数据库,其它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LnAF),根据韩厚军和周生春(2003)[22]的研究,将审计费用取自然对数作为其代理变量。
解释变量为高管是否变更(Turnover),为虚拟变量,当公司发生高管变更时取1,否则为0;高管是否发生正常变更(T-nomal),发生为1,否则为0;高管是否发生强制变更(T-Forced),发生为1,否则为0。本文将高管界定为董事长与CEO(游家兴,2010),[23]对于董事会公告中披露的高管变更原因,将换届、完善治理结构、健康原因、结束代理、退休视为正常变更,将解聘、工作变动、涉案调查、辞职、个人原因等视为强制变更(于浩洋等,2019)。[24]
调节变量为内部控制质量(IC)与产品市场势力(Pcm)。内部控制质量用迪博数据库中的内控指数来衡量,产品市场势力用勒纳指数进行测量(贾军和魏雅青,2019),[25]勒纳指数的测算公式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指数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在行业内的定价能力越强,产品市场势力越大。
控制变量设定为公司规模(Size),用资产总额取自然对数进行度量;资产负债率(Lev)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ROE)为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年初与年末均值;公司是否发生亏损(Loss),发生亏损取值为1,否则为0;会计师事务所规模(Top4),如果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取值为1 ,否则为0。
为了验证假设1至假设3,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lnAFit=c+β0Turnoverit+β1Sizeit+β2Levit+β3ROEit+β4Lossit+β5Top4it+εit
(1)
lnAFit=c+β0T-Nomalit+β1T-Forcedit+β2Sizeit+β3Levit+β4ROEit+β5Lossit+β6Top4it+εit
(2)
模型中的变量符号意义见表1。it表示i公司第t年对应的指标。
表1 变量说明
依据表2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在28 279个样本观察值中,有26.13%的公司发生了高管变更;审计费用的最小值为9.2103,最大值为19.4027,差异较大,表明审计师对各个企业的审计收费存在明显差异。公司规模(Size)的标准差为1.3905,表明样本公司在规模上具有一定差异。公司是否亏损(Loss)的均值为0.1129,且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最小值为-72.1459,最大值为34.1859,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实现了盈利,但不同公司盈利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资产负债率(Lev)标准差为5.5453,表明各公司的负债水平差异明显,也说明观测公司偿债能力差异较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Top4)的均值为0.0574,表明样本公司中只有5.74%这一少部分是由四大事务所审计的。
表2 描述性统计
1.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由表3列(2)可知,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会显著增加其审计费用,假设1a得证。表明审计师会通过提高审计收费对高管变更导致的风险加以应对。
表3 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控制变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基本符合预期。公司规模越大,其审计费用越高,表明规模越大的公司涉及的资产与业务更多,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从而导致了更高的审计收费。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审计费用也越高,表明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偿债能力弱、经营风险大,审计师在对其审计过程中会加大审计范围来应对相应的风险,最终导致更高的审计费用。净资产收益率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当年发生亏损的公司其审计费用更高,这是由于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意味着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经营风险很大,由此导致的财务报表错报风险加大,审计师会增加一定的审计工作量来应对这样的审计风险,从而体现在公司审计费用的增加上。公司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具有较强的声誉优势与品牌优势,其审计定价会更高。
2.高管变更原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表3列(3)显示,高管发生正常变更与强制变更均会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T-Nomal的系数为0.0232,而T- Forced的系数为0.0252,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相比于发生正常变更,高管发生强制变更的公司审计费用的增加程度更大一些,显著性水平更高。因此,假设1b成立。我国审计师认为强制变更的公司更可能会导致经营的不确定性,进而体现在审计收费增加幅度的差异上。
表4列(2)、(3)显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水平不同时,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在高内部控制质量组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在低内部控制质量组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假设2的预期是一致的,表明当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即使高管变更会使公司战略、经营决策乃至财务决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但是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会使得外部审计师对于高管变更带来的财务报表错报感知风险降低。同时,高质量的内控环境下继任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被有效监督。审计师最终会基于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的信任,不会明显增加额外的审计工作,从而在审计定价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反之,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由于高管变更导致的各项经营政策不确定性以及较高可能的盈余管理行为都会使审计师的感知风险升高,使得对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审计收费会有明显的增加。这意味着审计师能够准确的应对高管发生变化的情况,并针对内控质量水平不同的公司进行不同的审计定价。
表4 内控质量、产权性质对高管变更与审计费用关系的调节作用
表4列(4)、(5)显示了在不同产品市场势力的企业样本下,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在高产品市场势力组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在低产品市场势力组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假设3的预期相一致。表明当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较高时,审计师对高管变更的感知风险会被有效缓解,无需额外增加审计工作与审计收费。这是由于较高的产品市场势力会削弱公司高管继任后的组织震荡,降低因高管变更导致的经营风险,减少继任高管的盈余管理倾向。反之,当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较低时,审计师对高管变更带来的经营不稳定性与业务复杂性感知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并认为继任高管的盈余操纵动机更强。二者都会导致审计师考虑加大审计工作或收取风险溢价来应对较高的审计风险,最终使得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显著增加。
为了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如表5所示,本文将高管变更的界定范围变为仅董事长变更与仅CEO变更,继续检验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可以发现,部分学者将高管变更界定为董事长或者CEO发生变更,部分学者仅研究CEO变更,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中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董事长的权利要比CEO更大,因此在研究高管变更时将高管界定为董事长。因此,本文继续实证检验仅董事长以及仅CEO 发生变更时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将高管变更界定为仅董事长变更还是仅CEO 变更,研究结果都是稳健的,即高管变更与审计费用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5 稳健性检验
高管变更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相比于正常变更,高管强制变更促使审计费用增加的幅度更大。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高管变更会显著增加审计费用。当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较高时,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当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较低时,高管变更会显著地增加审计费用。以上结论意味着审计师无论是增加审计工作投入,还是对于感知风险升高的溢价补偿,对于发生高管变更的公司都会提高审计收费。同时,审计师在评估高管变更引发的审计风险时,上市公司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外部产品市场势力可以缓解这种风险感知,从而减少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上市公司层面。上市公司在发生高管变更的情况下,需要关注此事件给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聘用外部审计师工作时,为了避免自身的经营风险加大导致事务所收取过高的审计费用,可以通过与审计师沟通、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前提下对外披露详尽的继任高管工作计划等方式来降低审计师对高管变更的感知风险,从而控制公司审计费用的增加程度。此外,针对继任高管可能产生的盈余操纵倾向,要及时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治理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落实之处,不仅可以减少高管的自利行为,还能够有效降低高管变更期间的审计费用。总之,在高管变更期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加强监督机制等方式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树立自身在资本市场上高信息透明度的企业形象,降低审计师的感知风险以及其他不良影响。
2.事务所及审计师层面。审计师团队是在事务所的分派与指导下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个人审计师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让审计师在工作中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应对审计业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对于重要客户或者审计风险高的审计对象,指派更有行业经验和职业能力的审计师去执行工作。使得审计师在高管变更这样高风险的审计环境中,提高审计收费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在审计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来降低审计风险,而不是收取高额风险溢价反而没有增加实际的工作付出。总之,审计师应当有效发挥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为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3.监管部门层面。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对上市公司是否合法合规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还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有力监管。针对上市公司,证监会等部门要继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对如高管变更这样的高风险事件,鼓励上市公司对高管变更的原因、未来的发展计划等信息及时做出披露。同时,健全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惩罚与投资者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高管发生的利润操纵等舞弊行为的惩治要落到实处,使其对投资者因财务造假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从而为资本市场创造安全的投资环境。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与中注协等部门要完善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对事务所的业务考核,严格评判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风险把控力度,在诸如高管变更等高风险的审计业务中,有效监督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在提高审计收费的同时确实做到加大审计工作来积极应对审计风险,为广大利益相关者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提供有力保障。总之,监管部门要不断提升审计行业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操守,为资本市场的健康与持续发展提供坚定的政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