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巾慧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在课堂上怎么去做才能充满“活力”?墨守成规显然不是好的办法。
一、学生主导课堂
自主学习设计。《核舟记》这篇文言文,篇幅很长,里面的字词相比较来讲比较难认,难理解。在备课时我就发现,这节课如果要讲清楚需要三四个课时,就算我讲完了学生也不一定明白,怎么办?突然我想到了一个“懒”办法:让学生自己去讲。我给他们一个教学目标,重难点,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备课。两天后,他们给了我信心:有的小组用平板做了课件,有的小组自己根据课本的描写自己手绘了一个核舟,有的孩子准备了视频资料,有的准备了文言文字词解释以及实词虚词的分类……全班分享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已經把文章弄懂了,我只要关注不出错就好,一节语文课,他们成了最闪亮的星。
在学习了古诗词之后,对于古诗意境以及感受能有多少,单纯的训练作业学生们不会喜欢,于是我就布置学生出一期A4纸大小的诗配画,没有具体的要求,收到的效果却很好。在热情的驱动下,我们画过一课的、一单元的乃至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创作过诗歌,写过歌词、课本剧,实地看到了滥用成语的店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知识迁移目标达到。
我想,这就是高效的课堂,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二、以文解文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上完一个班发现学生并不能深刻的体会,只是泛泛而谈。同事们给建议,多让学生读读类似的文章,静心回味自己的生活经验。于是重新备课,向同事请教,确定“至爱·亲情”这个主题,给另一个班上。
课上,我先问:今天我在亲情的前面加了“至爱”两个字,你怎么理解至爱?同学们说,到顶端的,不可改变,比最爱还深的爱。我白板出示:阅读《秋天的怀念》(课本)、《合欢树》(自备文章),从文章哪些地方读出这种至爱,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关键的地方。对于“好好儿活”的理解,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先让学生读《好好活着就是爱》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问:你怎么理解好好儿活?很多的同学都能回答出:母亲对儿子的爱与期望、健康地活着、珍惜生命、活出尊严、坚强、找到自己的幸福的路……作为身体健康的我们,又该怎样“好好儿活”?同学们各抒己见,一节课三篇文章,读、品、说结合,学生理解很到位。
学习语文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有感悟,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而且,很多时候还能达到以文解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