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赛珊 史良 王玉本 李霞
摘 要 在海参养殖池中培养铜藻,探索铜藻在海参池中的适宜生长条件。试验发现,铜藻移栽15 d后基本适应海参池的生存环境,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水温在14~20 ℃,铜藻的生长状态良好,增重也较快;到6月中下旬,水温超过22 ℃,海参池中出现大量污损生物,如海鞘、紫贻贝等,严重影响铜藻的生长,此时铜藻不适宜在海参养殖池中生长。
关键词 海参养殖池;铜藻;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8.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09
铜藻(Sargassum horneri)属马尾藻科马尾藻属,在我国不连续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在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也有分布。铜藻常见于近岸的浅海区,野生铜藻经常固着在海中的礁石或是缠绕在海带养殖筏架上,少量铜藻残枝因为外力从主枝上折断脱落,也可单独漂浮生存[1-2]。铜藻因其藻体细长,经常成片大量聚集,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因此铜藻也是构建海洋牧场的良好材料[3-5]。近年来,在北方养殖海带,春夏两季铜藻会大量暴发,缠绕在海带养殖筏架上,使得筏架重量增加,浮漂无法承托重量,海带也随之下沉,无法受到足够光照,容易受病,也给海带收割带来诸多不便。铜藻体内富含褐藻胶、褐藻多糖等物质,一些渔民会在闲时收集铜藻,晒干粉碎后作为鲍鱼饲料,铜藻也是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的优质原料[6-10]。
研究表明,铜藻大量生长繁殖会对引起赤潮的藻类如甲藻等有抑制作用[11-12]。在北方海参养殖池里长期有多种杂藻,如棉花苔、浒苔等,尤其是在夏季,杂藻过度繁殖会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气,死亡腐烂更会导致水质的恶化,这些都会影响海参的生长发育。对此,在海参养殖池中试养铜藻,希望能够通过铜藻的大量繁殖抑制杂藻,净化水质,为海参的生长繁育起到一定的积极
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铜藻于4月采集自山东省威海市的荣成东楮岛海域。挑选缠绕在海带养殖筏架上的铜藻,要求个体色泽好,生长状态良好。将铜藻置于保温箱中,保持湿润,并用冰瓶保持低温,确保铜藻的活性。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山东省烟台市东方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公司所在地。试验海参池面积约4.67 hm2,水深2.0~2.5 m,为砂质滩底。
1.3 试验方法
在2 m的尼龙绳上,每间隔10 cm将1株铜藻穿过绳捻,多次缠绕,再用白色棉线绳固定在尼龙绳上,1条绳夹取15株铜藻,共计20绳。采用笩式养殖,平挂于海参养殖池中,每绳间距1 m,悬挂深度50 cm。分别在第0 d、第14 d、第33 d、第44 d、第68 d、第78 d对铜藻进行称重观测,选取其中3绳进行跟踪记录,编号为1号、2号、3号。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照和温度对铜藻生长的影响
结合图1、表1、图2(a)可以看出,4月7日进行铜藻分苗移栽时,苗体较小,分枝较稀疏;移栽到海参池的前15 d,水温低于15 ℃,3绳的铜藻重量均有所下降。4月20日至5月10日,水温在15~20 ℃范围内,铜藻进入生长期,生长繁茂增重较明显,见图2(b)。5月10日至6月14日,铜藻重量变化不明显。6月14日后,水温高于22 ℃,铜藻的藻体变短,部分养殖绳上的铜藻脱落并且长有污损生物,铜藻进入负增长期,不再适宜生存,3绳铜藻均负增重,见图3(c)。3绳铜藻中,2号绳铜藻增重高于其他两绳,并且在6月14日后铜藻减重亦不明显。
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整个培养周期中,海参养殖池的水体透明度高且基本不变,说明光照强度较高且变化不大。但是,铜藻除恢复期外,一直都处在较好的生长状态,不但重量增加,还发育出了生殖托。这说明在海参养殖池中,光照强度不是限制铜藻生长的因素。在温度方面,结合海参养殖池的实际情况,发现水温14~20 ℃是适宜铜藻生长的温度范围。
2.2 温度对铜藻生殖托形成的影响
在日常观察期间发现,水温16 ℃左右(4月下旬),少量藻体在一些侧枝上出现了短棒状的雌性生殖托和长棒状的雄性生殖托。水温在20 ℃左右(5月中旬)时,大部分铜藻都出现了生殖托。随着夏季来临,水温的升高,发现生殖托数量逐渐减少。从中可以看出,铜藻生殖发育的时间在每年的4—5月,适宜发育水温在16~20 ℃。
2.3 温度对铜藻叶片形态的影响
铜藻藻体的侧分枝由叶片、气囊及生殖托构成。在水温低于20 ℃(4—5月)时,铜藻侧分枝的叶片生长在2个位置,一种为直接生长在气囊顶部,另一种则直接生长在分枝上,此时的叶片呈披针状或双面锯齿状。到6月中旬时(水温高于20 ℃),部分侧枝的气囊脱落,侧枝的靠上部位则基本由叶片构成,叶片的形态类似于高等植物的羽状复叶,在一棵叶片上,主枝水平向两侧分出小叶片。
3 结论与讨论
3.1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的影响
4月21日第一次观测时,铜藻重量有明显的下降,藻体颜色较上次变浅,呈黄色,叶片和气囊有不同程度的腐烂,附有大量白色杂质,藻体在水中荡洗后,白色杂质可以轻易脱落,这可能是投喂海参的海参饵料附着在藻体上形成的。大部分藻体梢部可见大量细小新生的分枝、叶片和气囊,可见该部分铜藻已经适应新的环境,重新萌发新枝进入了生长状态。
初次观测铜藻重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点。1)在夹苗阶段,部分气囊和叶片受損,从而导致部分主枝沉入水里,影响了其后期生长。2)正常的铜藻移栽至新环境后,对光照强度和水温的变化需要重新适应和调整。
从实验结果来看,4—5月,水温14~20 ℃条件下铜藻进入了快速生长期,该实验结果与孙建璋等的研究结果相同[12-14]。在这个时期内,随着主枝增长变粗,颜色加深,其侧分枝也越来越多,并且气囊和叶片也随之大量生长,最后变成长度长、分支繁茂的藻体,依靠大量的气囊成片漂浮在水面。
3.2 污损生物对铜藻生长发育的影响
影响铜藻的生长发育的因素除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外,其他藻类及附着生物等对铜藻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的影响。
到6月中旬的观测时,海参养殖池的生物量激增,水面中漂浮着大量水母,而养殖阀架、养殖绳上及藻体上则附着大量的玻璃海鞘、紫贻贝及少量石灰虫和苔藓虫。玻璃海鞘附着不牢固,可以通过抖动绳子和筏架轻易去除,其他种类的污损生物则较难去除。在6月下旬的观察中,玻璃海鞘数量较上次变少,但紫贻贝和石灰虫依旧大量附着在藻体上。在海水养殖中,玻璃海鞘、紫贻贝和石灰虫是几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污损生物。在海带养殖的后期,尤其天气晴朗、风浪较小的时期,污损生物极易附着在海带表面,使海带腐烂变质,造成海带的减产[15]。同样,污损生物附着也会导致藻体腐烂,尤其对于枝条细长的铜藻,腐烂会使藻体更易脱落。伴随着污损生物的大量出现,此时海参养殖池已经无法适宜铜藻的生存。
参考文献:
[1] 曾呈奎.中国海藻志 第三卷 褐藻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3-44.
[2] 王蕾.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与鱼类群落季节变化的关系[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1.
[3] 李美真,詹冬梅,丁刚,等.人工藻场的生态作用、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J].渔业现代化,2007(1):20-22.
[4] 陈震,刘红兵.马尾藻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2(5):45-55.
[5] 方玉春.中国药用马尾藻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J].中药材,2013,36(8):1241-1244.
[6] 田鑫,李秀霞,吴科阳,等.海藻多糖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5,51(6):81-85.
[7] 刘振锋,戴圣佳,吕卫金,等.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與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5(1):71-75.
[8] 顾丽霞,刘丽佳,何淑婷,等.铜藻多糖水提法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39-10141.
[9] 刘婷.金潮原因种铜藻(Sargassum horneri)对关键环境因子的生理响应与机理解析[D].温州:温州大学,2019.
[10] 蔡佳宸.铜藻金潮对有害藻华原因种和浮游动物影响的模拟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
[11] 蔡佳宸,耿慧霞,孔凡洲,等.铜藻金潮对浒苔绿潮和几种赤潮原因种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50(5):1050-1058.
[12] 孙建璋,庄定根,王铁杆,等.南麂列岛铜藻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10,25(1):23-27.
[13] 孙建璋,庄定根,陈万东,等.铜藻Sargassum horneri繁殖生物学及种苗培育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08,4(2):6-14.
[14] 孙建璋,庄定根,孙庆海,等.铜藻人工栽培的初步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09,5(6):41-46.
[15] 张明明,赵文,于世超.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概况[J].水产科学,2008(10):46-5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