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2021-11-19 07:56孔雪静
关键词:三科学业成绩适应性

孔雪静,田 澜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心理素质是个体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具有基础、衍生、发展和自组织的功能[1]。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30年来我国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行指向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本土化教育心理研究热点。心理素质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已广受关注。刘衍玲等人研究发现,小学生和高中生心理素质中的认知和个性品质可直接促进学业成绩,适应性则通过认知和个性起间接效应[2,3]。心理素质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关联,大部分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学业成绩都好,而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大都学业成绩也相对较低[4]。

我国现时的教育评价背景下,学业成绩一直是衡量在校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学阶段,儿童青少年需分别面临“中考”和“高考”这两次具有重大人生意义的考试,因此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希望通过有效措施来提高学业成绩。众所周知,初一年级是我国儿童从小学向中学阶段的转折过渡时期,相比其它年级的学生,初中新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科目增加的学业压力问题,还可能会因生活变化与人际关系调整等原因产生一系列适应性问题[5]。此时产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或消除,长久以往,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学、逃学乃至弃学等严重后果。可见,儿童能否在初一年级获得协调发展对其中学后续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予以考察,以期为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学业质量改善提供必要的实证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中学抽取初一年级五个班级,共239名初中新生,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为 97.91%.其中,男生125人(53.42%),女生109人(46.58%),按学生自我报告的家庭对学习条件的经济支撑力度,将被试分为家庭经济富裕组学生103人(44.02%),一般组学生80人(34.19%),贫困组学生51人(21.79%)。

1.2 方法

1.2.1 心理素质的评定 本研究采用由张大均、王鑫强、苏志强编制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健康版)》[6]。该问卷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3个分量表,共12个因子,36个项目。问卷项目分为正向陈述和反向陈述,采用5点记分,正向陈述题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1~5分,反向题反之。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素质越好。该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5,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8、0.765和0.782,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715到0.928之间,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1.2.2 学业成绩的评定 抽取受调查对象于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参加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及三科总分成绩作为评定学业成绩的指标,该次考试由学校自主规范命题,同学科组教师集中、分工、匿名阅卷,语文、数学和英语单科成绩均为150分,三科总分为450分。

1.3 施测与统计处理

本次调查时间选在调查对象入读初一年级第一学期一个半月内,测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发放和收集问卷。采用 SPSS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新生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1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新生在总体心理素质、个性和适应性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认知品质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差别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女生的认知品质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关于学业成绩,不同性别的初中新生在数学单科和三科总成绩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他们在语文单科和英语单科上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语文和英语单科的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女生。

表1 初中新生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

2.2 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差异比较

表2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初中新生在心理素质全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表现为富裕组>一般组>贫困组,多重比较表明,富裕组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和贫困组(p<0.05或p<0.01),一般组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平均得分又较为显著地高于贫困组(p<0.01);三组学生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均存在较为显著或极其显著差异(p<0.01或p<0.001),多重比较表明,富裕组学生的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和贫困组(p<0.01或p<0.001),而经济一般组和贫困组学生的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平均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富裕组学生在认知品质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经济贫困组学生(p<0.01),而富裕组与一般组,一般组与贫困组学生在认知品质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至于学业成绩,不同家庭经济初中新生在英语单科上的平均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语文、数学及三科总成绩上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比较表明,富裕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三科总成绩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贫困组学生(p<0.05或p<0.01),而富裕组与一般组,一般组与贫困组学生在数学成绩和三科总成绩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贫困组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一般组和富裕组(p<0.01),一般组与富裕组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差异

2.3 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由表 3可见,从心理素质总分与语文、数学和英语单科及三科总成绩的相关来看,初中新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及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均与其语数英单科及三科总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或p<0.001),其相关系数介于0.238至0.284之间。

2.4 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别以语文、数学和英语单科成绩及三科总分为因变量,以心理素质的全量表和3个分问卷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在分析过程,当偏相关系数达到0.05水平时,将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

表4表明,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时,均只有认知品质进入回归方程,认知品质对语文、数学、英语三单科成绩及三科总成绩的决定系数R2介于0.084至0.133.这说明,对于初中新生而言,在心理素质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认知品质对其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而个性品质和适应性的直接预测效应不明显。

表4 初中新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n=234)

3 讨论

3.1 关于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初中新生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三个分问卷上,初中新生在认知品质的平均得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的认知品质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梁英豪等人[7]关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结果予以支持。基于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视角,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阶段,女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同龄的男生更为成熟,使得她们能够更好地将内外环境刺激整合转化为内部心智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女生的认知品质的快速提升方面。当然,另有研究证明女生的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是因为女生相比男生会知觉到更多周围人的支持,比如教师、同学和朋友,这能让她们更充分地利用外部支持资源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8,9]。但本次研究在适应性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不同,其可能原因是本研究调查的是初中新生,他们来到新的学校才不足两个月,因时间太短,可能与男生一样表现出对新学校的不适应,故此,男女生在适应性维度上的性别差异尚难以体现。

本研究表明初中男生的语文和英语两单科成绩显著低于女生,而他们在数学单科及三科总成绩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这与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比较相符,也再次证明了初中生学业成绩“女强男弱”的教育现象[10]。关于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揭示,男女生大脑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认知能力、言语能力、思维方式的差别。首先,在言语能力方面,女生的言语发展要早于男生,更喜欢与他人交流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课堂上女生与教师互动更多,而男生则因其在阅读方面的弱势,加上与教师的沟通欠缺,造成学习成绩上的相对弱势;其次,女生更偏向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而男生擅长抽象思维和理解记忆,而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教学评价多是考察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这尤其体现在语文和英语科目上,毫无疑问,此种评价方式更符合女生的认知特点,表现为女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普遍好于男生。本研究结果启示,初中教师应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使男生和女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出学习优势;学校也应该发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3.2 关于不同经济条件的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差异

本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初中新生在心理素质全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极其显著,家庭富裕组学生总体心理素质及各维度水平显著高于一般组和贫困组学生。这意味着家庭经济越好的学生,心理素质越好,这与以往研究比较一致[11~13]。该研究结果支持了家庭投资理论,依该理论解释,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富裕的家长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且会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进一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反之亦然。关于学业成绩,不同经济条件的初中新生在语文、数学和三科总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富裕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贫困组学生,这一研究结果印证了以往研究结果[14]。与上述解释类似的是,之所以家庭经济水平对学业成绩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是因为经济富裕的家庭会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报课外补习班、参加夏令营及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等,这些措施起到了增加学习时间投入和丰富学习经验的作用,自然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相对而言,在经济困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其父母可用于教育投资的经济和时间不足,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发展。这一结果再次表明,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障,这也与我们国家精准脱贫的大背景是一致的,做到不让每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此外,家庭经济水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必然存在,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有效的政策以保障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学生平等接收教育的权利,学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补偿性教育。

3.3 关于初中新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初中新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及各维度与其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及三科总成绩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且认知品质对初中新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及三科总成绩呈现显著预测作用。此结果基本印证了已有研究结果[15~17],心理素质与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素质好的个体越有可能取得出色的学业成绩。但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4]又有所不同。张大均等人的研究揭示,学生的认知品质维度与适应性维度对学业成绩有直接预测作用,而个性品质维度没有直接效应。在本研究中,适应性对初中新生的语数英单科及三科总成绩均无显著的预测作用。其可能的解释是,本研究中的被试刚升入初中还不到两个月,其适应性水平还不稳定,还不足以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直接效应。而认知品质维度之所以能对学业成绩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是受认知品质的特性决定的。在本研究中,认知品质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目的性、元认知和开放性,均具有相对稳定、不受情景影响的特点。比如,目的性成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才能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努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元认知成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善于多种解题思路和知识迁移等学习方法对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是一个有效的保证。因此,在长期的学习历程中,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认知品质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现有基础合理设定后续的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坚实的努力;其次,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教师也要注重锤炼学生的毅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生活意志力和学习意志力;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传授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4 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性别初中新生的总体心理素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新生的认知品质水平显著高于男新生;不同性别初中新生的三科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女新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显著高于男新生。

2)家庭富裕组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均显著高于经济一般组和贫困组学生。

3)初中新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且初中新生的认知品质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三科学业成绩适应性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之花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以科技为帆 创行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