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图书馆 马于强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品位有高下。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颜真卿是一个时代的骄傲,更是一个千年效仿的榜样,他以自己如椽大笔,为中国书法树立了又一座巍巍的丰碑。我们敬仰颜真卿,一是敬仰他高超的书法艺术,二是敬仰他临国难蹈死不顾的忠义气节和凛然气概。
颜真卿为唐朝名臣,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重于当时。在安史之乱中,首举义旗,奋勇抗贼,建功立勋,以文官儒生的身份,投入到反击安禄山叛乱中去,挽救了大唐王朝。在平定李希烈叛乱中,颜真卿又以七十七岁的高龄毅然孤身前往敌营劝谕。李希烈企图拉拢他为己所用,以抬高身价,加大政治影响力,于是软硬兼施,甚至以相位相许。颜真卿义正词严,大义凌然,坚决不屈,后为李希烈杀害。幼承家训的颜真卿谨奉儒家忠孝之道,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不计个人宦海沉浮,竭忠尽智,鞠躬尽瘁,在朝辅助君王,外任则治理地方、教化百姓,竭力维护国家的统一,最终以身殉国。其忠义之节彪炳史册,垂范后人。唐德宗曾为之废朝五日,亲颁诏文,追念其一生“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扰,稽其盛节,实谓犹生”。诏赠颜真卿为司徒,谥“文公”。天下人皆为颜鲁公一痛哭。颜真卿的形象同时也在逐步地走向神祗化,其人格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千百年来,他的精神一直活在人间,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忠正、刚强的榜样。
颜真卿对书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理论上强调了书法的实用价值,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将楷书推向顶峰,是唐以来中国书法史无人企及的一座丰碑。苏轼称赞道:“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书法作品表现出他的刚正方直、雍容大度的气象,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宋代朱长文在《论书绝句》说“曾问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可见后人对他的评价之高。仔细分析他的楷书作品,不难看出颜真卿的书法打破了初唐以来楷书严谨的风格,开辟了唐代的新书体,这个“新”也像当代书家钟明善先生在《中国书法史》所说:“他(颜真卿)的书法,新在雄强茂密,浑厚刚劲,既有时代风貌又有个性特点;新在能把篆隶笔法运用于楷行草书,折钗、屋漏、印泥、画沙兼而有之;新在他的楷书有意识地把横画写得细瘦,点、竖、撇、捺写得肥壮,对称之竖有向内环抱之势,且用蚕头磔尾的隶法于捺笔的首尾;新在结字方式上的‘外满’,章法上的茂密。”创造了彪炳千古的“颜体”书风。颜真卿书法几乎是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无法绕过的一道门槛。
与其楷书具有开创新风的意义和价值一样,其行书书风也有别于“二王”以来的行草书体系。以《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为代表,用笔颇有篆籀气息,中锋圆转,结体开张,用墨枯润相间,通篇气势宏大,一泻千里,开辟了以刚劲雄浑为主调的新书风,改变了王体流美书风一统天下的格局,推动了行书风格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祭侄文稿》,初写时字体较为工整,在书写的过程中,悲愤之情难以抑制,所有的情绪都诉诸于字迹中,文笔神采飞扬,墨色浓淡相间,写作一气呵成,其中多用枯笔与飞白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变化。到最后,虽有多次涂改的痕迹,可以看出颜真卿想要表达的急迫心理,但是又不知用什么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完成,越到后面字与字之间多用连笔,可以感受到对兄侄的哀思以及对叛军的憎恨愈来愈浓烈。可知这幅作品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纯粹是为了抒情达意,无心之作却被后人视为佳作。将自己的情感纳入作品中与欣赏者产生共鸣,加之自身的正义气节,为后世所推崇。项穆在《书法雅言》的《心相》篇中提到:“至于褚遂良之遒劲,颜真卿之端厚,柳公权之庄严,虽于书法少容夷俊逸之妙,要皆忠义直亮之人也。”五代以后,颜体行书与“二王”行草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行草书两大体系,成为历代书法学习的经典。
在理论方面,他向张旭请教过笔法,与怀素讨论过书法,悟出了“屋漏痕”笔法上的重要概念,并且他追求骨力与丰腴相结合以及合乎实用的书法思想。著有《述张旭笔法十二意》,虽然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但通观全篇还是不失为一篇有价值的古代书法理论著作。颜书体现了盛唐博大雄浑的时代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书家刚直不阿之气,总之,“唐代中期出现了颜真卿为代表的气势博大,笔力雄强而又合于适用的新书体,这些创作上的特征我们在徐浩,颜真卿的书论中可以得到印证,由此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不仅是道德的楷模,更是勤学的典范。“英烈言言”,千秋仰止。颜真卿为人的正气、为官的公忠、为书的立意、为学的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今天书法艺术工作者而言,在无限景仰与怀思之时,仍然是警策和追模的典范。“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这是古今中外文艺发展的普遍规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前,发扬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关系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与“魂”之所牵,书法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应当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只有知识渊博,才能不论遭遇什么环境,都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应当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勇敢地担负起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职责,勇于倡导和践行有利于时代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以扎实地创作能力和高超的艺术功力创作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书法艺术精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应当抱持事业心态,把弘扬书法艺术事业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人生幸福融为一体,对书法事业发自内心热爱,在工作中迸发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弘扬书法事业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生活洒满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和善良之光,是书法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发扬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精神,就是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守正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书法艺术才能迸发活力、充满创造力、形成竞争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激发全民族书法艺术创造活力;要勇于担当,勇敢地担起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自觉融入时代、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抒写人民、歌颂人民,把最优秀的书法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要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只争朝夕的干劲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在哪个岗位就把哪个岗位的事情干好,履行什么职责就把这个职责完成好,我们就能胜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以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