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钟征宇(上海市马戏学校)
随着各舞台艺术门类跨入新时代,国内杂技演艺行业加速创新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杂技剧勃发,一大批拥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市场基础的优秀杂技剧应运而生。那么,杂技剧如何获得广大观众的身份认可,这是杂技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叙事”又逐渐成为破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从当代受众视角浅析对杂技剧叙事的期待。
每一剧种的观众总是伴随着剧种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种伴生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并非始终保持匀速前进的关系,有时艺术家会走在前面去“引领”观众,有时观众会反超到前去“创造”需求。杂技艺术历来有着广阔的观众基础,走进新时代后观众群逐渐向年轻化、时尚化转变,他们的注意力更加短暂但不涣散,他们的思想更加多元但不包容平庸。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受众,一方面是“非专业”的,不喜欢也不愿去了解陈旧式的技巧展示和乏善可陈的剧情推进;另一面他们的感受也会更加直接而锐利,好就是好,能打动人就热烈鼓掌、热泪盈眶,不好就是不好,直接“用脚投票”。当代受众自发的审美追求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越过了专业编创者坚守的边界,打开剧目发展新的维度。
杂技剧在叙事这个关键要素上处理不好,就会被视作几个杂技节目的黏合和杂烩,或一台省略了主持人而用情节简单串联的杂技晚会。经过大量成熟戏剧哺育的当代受众,他们对杂技剧叙事的关注从起点开始便站在一个高度,形成了鲜明的审美需求与期待。
讲故事的能力是戏剧亘古不变的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根本便是剧本。当代受众明显已不再满足于单一题材、简单叙事、二元对立的作品,期待一种能通过复杂故事来蕴含充沛情感的体验,如故事与杂技动作彼此紧密融合,从而展现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让受众得到完美的观演体验。
此外,运用“熟悉+意外”的心理学模型,也可以作为对杂技技巧的一种助推。如传统杂技节目中呈现男女之情必用绸吊,表现攻城战必用跳板,这些套路当然是经过实践印证的较好路径,但对路径的依赖也会使观众对剧情产生预判,而这种预判恰恰是理解、领会一个故事内涵的大障。如何运用熟悉的节目,进行意外的呈现,是值得更深一步探究的。
杂技剧多以神话、民间故事题材为主。近期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方兴未艾,可以说这类题材较好地中和了积累的杂技技艺与戏剧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受到观众的好评和接受。但从更长的时间线上看,观众对题材多样化的追求从未停止,这也是杂技剧未来发展的内生需求和动力。举一个荧屏上的例子,2020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等多部悬疑题材网剧突然火爆,引得广大戏剧工作者思考。而在话剧舞台上,由经典推理小说作家和网络写手作品改编的悬疑题材话剧也吸引了同一批观众。可以想见,同样的例子能否照搬上杂技舞台,当然需要更多的论证和实践,但完全可以作为杂技剧编创的参考,多开一些脑洞,远胜于自囿原地掘井。
由于杂技艺术门类的特性,它更长于表现宏大的场景,如神话中的天地开合,而对于人的情感与心理活动等营造和表达上,由于无法像话剧一样通过语言来呈现,又无法如舞剧通过延展、细化舞蹈动作来表达,杂技剧只能运用旁白等方式补充说明,稍处理不好就会流于表面化、简单化、模式化。而不可避免地上下搬运道具、稍显冗长的技术准备、必要却突兀的保托保险,又往往会硬生生地打断对一段连贯感情的表述。这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杂技抒情张弛失当、“颗粒度”粗的刻板印象,因此它成为杂技剧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到电影、戏剧等艺术的影响,当代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如传统顺叙、倒叙等单纯的叙事方式,各种非线性叙事手法层出不穷。网络上流传一句“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篇幅不够,平行宇宙”。这虽是戏语,但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当下受众已充分拥有了欣赏复杂叙事的能力,享受体验并解谜非线性叙事的乐趣。其实相比扁平的屏幕,镜框式舞台有着多维立体的优点,而杂技中的高空节目等对比传统戏剧舞台空间有着更充分的非线性叙事运用,可以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近年来,戏剧叙事中有一大趋势便是沉浸式体验,相关剧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杂技剧由于技巧难度、危险性等客观因素,在沉浸式体验上会受到一些限制,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众多秀场中大比例的观众零距离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这也将是一个破题的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下新技术的涌现一方面为杂技演艺增添了多媒体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另一方面也逐渐蕴含了消解、背弃杂技艺术本体的危机。2007年在日本诞生了著名的虚拟歌姬“初音未来”,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形成形象,音源数据则采样于现实中的真人声优。短短几年来,一批虚拟歌姬已成为90后、00后心中的偶像,抢占了真人歌手的部分舞台。笔者曾观看过一台由虚拟歌姬“洛天依”和真人魔术师合作表演的节目,虽还不算严丝合缝,但已展现出一种趋势,当天的演出也深得年轻观众的喜爱。想象一下,若在不久之后,杂技演员苦练十年的技巧动作或许可以轻松地通过虚拟形象等科技手段重现或消解。不主动去拥抱技术,或只是消极做出应变,将动摇杂技艺术的地基。
杂技本体技艺可以用“技中有艺、艺中显技”八个字概括。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晚会、达人秀中新杂技节目层出不穷,大部分观众都已不再是“未见过世面”的观众,他们对杂技剧中技巧难度的期待同样在不断提升。既要防止剧情和技巧“两张皮”,又要避免一味追求剧情而导致的“去杂技化”,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两难困境,但并非无法解决的“二元悖论”。
非专业观众与专业艺术编导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当受众的期待降落到大地上,很多轻松表述的建议在实践层面则需要更多艰苦的论证和探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注意到,当下主流受众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期待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站在新时代的路口,如何去拥抱变化,杂技从业人员要继续锲而不舍地推动杂技剧的创新发展,孜孜以求地去探寻更广阔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