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鲶鱼效应”

2021-11-18 08:40吴韶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8期
关键词:小海龟沙丁鱼鲶鱼

吴韶安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471

有这么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还没等到靠岸,许多沙丁鱼就缺氧死掉了,渔夫为了保证它们的鲜活,就放了一些鲶鱼进去,鲶鱼好动,所以沙丁鱼就和鲶鱼一起四处游窜,激起水花无数,这样就丰富了水里的氧气,刺激了沙丁鱼的运动活力,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其实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鲶鱼”式的学生,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引进鲶鱼效应,适当创设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活力,就会产生鲶鱼效应,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一、以读为本,“鲶鱼”激趣

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引导学生渐进地读书、理解、感悟,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就像“鲶鱼”一样,有的跳跃很高、有的乱穿乱翻、有的在原地打滚,把整筐鱼搅动起来,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读、小组读、个人带读,通过细心品读,以读激趣、以读促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朗读和质疑的“鲶鱼”效应。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中,我让学生找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各自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事例进行辩论,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一下子,整个课堂像“鲶鱼”跳跃,涌动起来,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有学生说:“做人就应该像花生那样,虽然我不帅,但也不丑,只要我默默贡献,不张扬,低调些,就不会被别人说闲话和妒忌;而苹果等水果,它们高高挂在树上,所谓‘枪打出头鸟’,死得快啊!我不喜欢那样。”有学生说:“我就觉得做人应该像苹果那样,既然有真才实料,又有美丽外表,为什不表现出来,如果没有人发现和赏识,那不是白白埋没了自己人才?”学生们积极讨论,既关注了文本价值和语言的内涵,又注意到了文本生成的可能性,将学生引入了社会背景交流中,从自己生活经验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正因为学生是带着自己独特理解和感受参与课堂交流的,其观点是开放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就会出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信息,让学生像“鲶鱼”一样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更有利于调动“整筐鱼儿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时效性。

二、以读引悟  “鲶鱼”探究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对学习语文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找几个像“鲶鱼”的学生,調动其他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感悟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做到有话可说。在教学课文《大自然的秘密》中,它涉及到的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自然法则。于是,我便打破常规不从课题入手,而是进行激趣谈话,摆明两种观点:对小海龟是出手相救还是顺其自然呢?并且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找几条“鲶鱼”,激活和带动其他学生交流探究,整节课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既完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体验到知识带给自己快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小组自由讨论中: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于人们拯救小海龟行动的看法。这个话题给学生一个充分“鲶鱼”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有的同学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有的从向导的角度说,有的从小海龟的角度说,有的从鹰的角度说。甚至有一个学生大胆质疑说:“既然那只小海龟爬出来是探路的,相信那位向导一定知道,为什么他不直接告诉我们游人会有什么后果呢?也许这样我们游人就不会因为救一只小海龟而连累整个巢中所有的小海龟啊!”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枪舌战,难分高下。学生们已经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观融入其中,他们对保护自然的认识已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模糊走向清晰。

三、以读代教  “鲶鱼”跳跃

朗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不断激励“鲶鱼”的跳跃,激发个别像“鲶鱼”的学生朗读兴趣,树立自信,盘活其他“鱼儿”,让学生敢读,爱读,会读。当然在朗读中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性,调动课堂积极气氛,例如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教师评价学生,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竞争的意识,学生参与性高。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让他再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在教学《野草》中,我专门叫三个朗读基础不同的学生来朗读一段话,第一个学生断断续续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跳句子读;第二个学生基本通顺读完这段话,第三个学生朗读水平比较高,所以深情地品读。对于三个学生的朗读,我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们,不断提醒鼓励他们,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完他们的朗读。然后要求大家只能评价他们在朗读时的优点,这时学生就会很中肯地评价他们的朗读,有学生评价说:“我想说说第一个同学,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反复了读了几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啊!他主动举手朗读,这就值得我学习!”有学生评价的说:“第二个同学朗读虽然没有读出感情,但声音响亮,我佩服!”这时,我又有意指名刚才第三个朗读学生回答,让他自己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价,他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比较有感情的,特别把种子力量大的那种气概读了出来,但声音比较小,我想听听老师对我的评价,以及也想请老师示范读一次给我们听,大家给点掌声老师!”没有想到这个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我也微笑地答应他的请求,对他朗读评价如下:你读得真好听!征服了大家,老师要感谢你父母给你一副好嗓子,如果你加上表情就更加传情达意了。就这样,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让同学委婉地提醒他们在朗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又是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通过品读、互相多元评价,理解了课文内容,品析和欣赏了课文中一系列的优美语言,此时的课堂已经完全是每条活生生的“鲶鱼”们,完全陶醉于自由自在水塘中游玩。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当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参与情绪低落的时候,发掘一些“鲶鱼”,让他们搅动平静的水面,让“沙丁鱼”们都动起来。鲶鱼效应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小海龟沙丁鱼鲶鱼
沙丁鱼
轻视的代价
慢海龟跟淘气鱼
大鱼吃小鱼
没脖子的小海龟
让鲶鱼慌起来
陷 阱
小海龟出场
陷阱
死于胜利的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