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要: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是为了培养党员干部以及党员分子正确的政治思想,增强党校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揭露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策略来全面提升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旨在为党校教育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党校;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
引言
黨校是培养党员的地方,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来全面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党校的重要作用来培养优秀的人才,让党员能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党的各项决策融入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党校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实效性,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员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不高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学员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不高[1]。当前很多学员进入党校学习的学习动机也不够单纯,很多学员都是形势所迫而不得不进入党校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员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太高,花在政治理论课程上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学员的学习兴趣会影响课堂的参与度,课堂参与度也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员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而是习惯被动听讲,那么也会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学员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参加党校学习比较被动,在学习过程中也保持应付式的态度,这样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难以满足时代需求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当前我国的部分党校对于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规划,导致教学内容具有滞后性,或者教学内容不符合当下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总的来说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严谨。部分党校在安排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时,会照搬上级党校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和学员的实际需求挂钩,导致教学内容和时代脱轨的现象发生[2]。政治理论课虽然是以理论为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部分党校在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链接,对于相关理论的选择和参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的选择也会影响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目前部分党校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直白的陈述性讲解,忽视了学员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导致学员对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感知不强。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实际,而当前党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用引入社会上的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这种教学手段下的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枯燥,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好。
二、增强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理念
要提高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够决定最终的教学行为,现代教育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党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是如此。“以人为本”包含的内涵比较丰富,要求教师要立足学员的现实需求来开展教学,对学员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了解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比较常见的思想问题,以此为导向来开展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政治理论课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另外就是要凸显学员的主体性,将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彻底摒弃,关注学员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引导学员主动来学习和探索。
(二)革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也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来融入一些新的理论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性。课程内容要增加一些现实社会真是存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来阐述党的理念,结合现实社会来带领学员熟悉政治理论课内容,并提升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往部分党校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在新时代下,要进一步丰富党校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独到的眼光和开放的理念来不断添加科学、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素材和资源,让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教学内容来应该增强实践性,除了引入一些现实问题和案例之外,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员的政治理论素养,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成为符合现代需求和要求的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非常关键,党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员的真切体验,所以要引入讨论式、体验式以及项目式等教学法,融入真实的案例和事例,并给予学员一定的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员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结合具体的案例和事例来学习和熟悉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从而强化教学的实效性。项目教学、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都体现了学员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相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打造更加热烈和鲜活的课堂,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员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
除了要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之外,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来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来呈现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并借助互联网来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和事例。互联网蕴含着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针对学生的一些疑问、学习需求来搜索对应的教学资源,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微课,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拓展学习路径。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课程类型,教师可以将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分解成不同的专题,然后针对专题来制作系列微课,在课堂上通过微课这种更加生动和鲜活的方式来呈现相关的知识,让学员更容易接受,以此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党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党组织事业的发展,作为党校,一定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来全面提升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和主体性。在课程内容上,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来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摒弃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引入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兴华.浅谈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提高措施[J].中文信息,2019,000(001):258.
[2]蒋光能.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中文信息,2019,000(009):277.
[3]张雪梅.如何加强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框架构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00(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