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专本通融高端应用型“3+2”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21-11-18 03:55刘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针对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体化专业专科阶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实施“工学交替、课堂与项目部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本科阶段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特点,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联通就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创建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本通融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专本通融;实践教学体系;岗课赛证融通

一、“3+2”软件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

随着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高职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本科延伸可以满足这一时期的特殊需要。

自2012年起,江苏、广东等省份就已展开了“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四年制)”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协同培养(3+2)”等各类型的试点工作。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的出台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新的思路。

我省“3+2”专本培养于2015年展开,经省教育厅立项批准,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15年开始首届专本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班招生,本科衔接专业为武汉东湖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模式为:高职三年按照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要求开设课程,包含所有高职教学环节;本科两年以东湖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要求开设课程。专本双方联合实施,建立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二、“3+2”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伴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十数年间一直作为一门热门专业存在。但进入十四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提出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和变革趋势,着力研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关键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从2016年至2019年,各类高校陆续撤销74个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点。从专业本身究其原因,存在着软件工程专业外延较为宽泛,同计算机等专业的区分度不够,培养特色也不够鲜明,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软件工程专业面临着针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进入自主创新、融合应用、协同突破的新时期。

2020年之后,以软件为重点领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持续发展,受全球供应链收缩进程加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而以软件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小,体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如何培养软件工程专本通融高端应用型人才在全球信息、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产品、模式等创新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专本通融高端应用型“3+2”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体化专业针对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实施“工学交替、课堂与项目部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后期依托武汉东湖学院,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特点,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联通就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创建出一套“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专本通融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学生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体系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科阶段通过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引入“前后端分离”的软件开发技术架构及单元测试、软件工程相应规范,结合 “Web前端开发”、“Java Web应用开发”等1+X证书教学标准,学习《WEB前端框架应用》、《JavaEE轻量级框架开发》、《Web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开发和编码类课程全面推进分层、模块化开发思想,学生能适应行业开发规范,快速上手。

本科阶段与文思海辉、东软集团联合办学,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软件工程服務外包技术研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处理外包(KPO)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关键技术,培养服务外包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及反思

近些年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岗课赛证融通” 专本通融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在行业中日益有明显的竞争力和优势,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高素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本科阶段考研的上线率,行业口碑良好,影响力远超同专业的其他院校。

参考文献

1.[美] 戴维·珀金斯 (作者)、 杨彦捷 (译者),《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5.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释义》,2021.04。

3.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4年撤销近1600个大学学位点,哪些学科最不受待见》,2020.05。

作者简介,姓名:刘洁,出生年月:(198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武汉人,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技术、软件测试

项目来源: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专本通融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3+2”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