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胸部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术前伤情评估及手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影像技术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1.引言:本研究对阳信县中医医院2020.09-2021.02进行胸部外伤CT检查的50例患者进行CT平扫检查及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旨在提高三维重建技术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丰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其提供科学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此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在阳信县中医医院2020.09-2021.02进行胸部外伤CT检查的50例患者,50例胸部外伤患者中,女性有15例,男性有35例,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2.1.2 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GE公司 Optima 660 64排128層螺旋CT机。
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KV,有效管电流200-300mA,螺距0.984,矩阵512×512,扫描野(SFOV)450-500mm,常规平扫扫描层厚5mm,应用GE公司的Voxel ADW4.6后处理工作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层厚改为0.625mm,从而取得立体的三维影像学资料。
2.2 检查方法
2.2.1 实验法
一、 对照组:CT平扫技术
患者头先进,呈仰卧位,双上肢自然上举,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重合且正中矢状面垂直于扫描床,自锁骨上缘向下包全肋骨,扫描曝光参数可根据病人体型胖瘦可适当增减,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一次完成扫描。最后将50例平扫数据传输至工作站。
二、 实验组:CT三维重建技术
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的50例患者的CT平扫扫描数据,应用Voxel advantage work station 4.6后处理工作软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5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平扫数据均完成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多层面重建术(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容积再现技术(VRT)。根据三维重建得到的全肋骨图像,逐根肋骨仔细观察。
2.2.2 图像评价
扫描结果交由两位副高级影像诊断医师,两人采用双盲法独立阅片,对患者骨折的位置、大小、病灶周围情况及复合型损伤等方面进行评价,过程中并记录肋骨骨折的位置、数目等,对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通过协商讨论解决。
2.2.3 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各组构成比来说明不同构成部分在胸部损伤中所占比例大小,来体现肋骨损伤的比重。使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来比较各部位损伤CT常规平扫漏诊率。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本组50例胸部外伤病人中,肋骨骨折比例高达94%。
3.2 胸部损伤
50例胸部外伤患者病例中一共检出骨折256处,胸部外伤患者中平均每人至少有5根肋骨骨折,最多为双侧12根肋骨16处骨折,发现多发肋骨骨折中伴其他部位骨折16例。
3.3 各部位CT常规平扫检查漏诊率比较
50例病人均经CT常规平扫确诊发现骨折,主要是与三维重建确诊数目对比,确定CT平扫漏诊率。50例胸部外伤患者中CT常规平扫检查诊断肋骨骨折42例,肋骨骨折诊断不全及漏诊5例,漏诊率10.6%。脊柱骨折3例,误诊骨折1例,占脊柱骨折25.0%。肩胛骨骨折8例,误诊或漏诊1例,占肩胛骨骨折12.5%,锁骨骨折6例,锁骨骨折诊断不全1例,占锁骨骨折16.7%。各部位漏诊率比较见表3,使用 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经检验,χ2=1.430,P<0.05,因此,各部位X线检查漏诊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三维图像后处理包括:表面阴影遮盖(SSD)、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虚拟内镜技术(VE)。本研究中针对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介绍前三者。
SSD是应用最早的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指在成像之前根据骨密度设置相应的阈值范围,对阈值范围内的像素进行处理的同时进行等密度成像,低于阈值的像素则不显示,被扫描物体表面的形状被重建来形成相对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骨密度阈值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认为200-230HU为宜。合适的阈值会对诊断肋软骨骨折有较高的临床意义,阈值太高时会出现骨裂假象,太低也会影响诊断结果,因此一切以骨密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VR通过整合所有像素总和的三维图像显示,收集所有扫描信息,使用不同的色彩、透明度显示不同CT阈值内的组织结构。它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与连续性,重建后,诊断医师可从不同角度直观观察骨折部位,观察骨折线及骨折移位详细情况,观察病变表面骨质改变,是一种较高形式的重建方式。通过任意手动选择层面,使用剪切工具任意方位进行切割和旋转,将遮挡肋骨的肩胛骨去除,可以较为满意地显示出被遮住的骨折线、骨折移位,显示脊柱和肋骨的解剖结构及复杂关系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大价值,是一种常用的骨折后处理技术,也避免了因为搬动患者造成二次受伤。本研究中通过剪切工具发现漏诊脊柱骨折1例,漏诊肩胛骨骨折1例。胸部创伤患者中,VR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准确的定位,因此在制定骨科手术方案和评估手术恢复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VR图像分辨率较低,伪彩设置极为重要,不恰当的设置会令肋骨外层的像素过滤掉,并不能很好地显示细微骨折和无移位的骨折线,有研究者指出VR容易漏诊断端移位小于2mm的骨折。本研究中,通过VR后处理方式检测出来的骨折数目少于MPR后处理方式检测出的骨折数目。因此在患者表现为胸痛,在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加重、在胸部伴有畸形(凹起或凸起时)等临床的表现时应当将MPR与CT轴向图像相结合,采取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方法对骨折情况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疗是必要的。
MPR是一种从CT横断面图像中获取任意层次对应组织和器官的后处理方法,使用XYZ三个方向切割任何对象形成三个面(冠状、矢状、水平),且X/Y/Z三个轴可以任意旋转适用于显示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可以观察骨折处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情况和毗邻关系,多平面重组成像可以显示骨折线的方向和骨骼碎片的位置,对患处定位准确,且能够发现横断面上显示不良的水平走行骨折线,因此在显示肋骨内部骨折方面明显优于VR。
综上所述,通过64排螺旋CT能实现瞬时、大范围数据采集得到扫描图像,三维重建图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人体二维图像以及患处与周围各组织间的关系,能够直观、立体、形象、多角度、多方位显示人体全肋骨的结构和损伤,观察到骨折线的走行,可判断脊柱及肋骨的损伤程度,诊出率高于常规CT轴位平扫图像,能够提供更准确客观的影像信息,对肋骨骨折具有极高的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敖国平.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4):2004-2005.
指导教师:李晓明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