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延伸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逐步构成了一个更为系统、全面、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体系。通过梳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归纳其鲜明特色,对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谋篇布局上展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在话语表达上拥有一定的艺术性,而在战略视野上彰显出宏达开阔的全球性。
关键词:习总书记;新时代;意识形态
一、谋篇布局上的逻辑性
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复杂局面,习总书记总书记统筹全局,进行了整体性、战略性的谋篇布局,体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性。
1、内容阐释的三条主线
从习总书记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看,习总书记在进行整体谋篇布局时是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的,即“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首先,围绕“意识形态工作是什么”这一重点问题,他以“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要判断,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新概括。他用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回答了“意识形态为什么是‘极端重要’地位而非‘中心地位’”的问题;以“三个关乎”、“五个事关”等的理论阐释,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其次,围绕“意识形态究竟要建设成什么样”的问题,习总书记站在全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明确指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方法路径,为意识形态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最后,围绕“怎么进行意识形态治理”的问题,习总书记在十八大召开以来的意识形态相关会议上,从“党管意识形态”入手,以意识形态领域为突破口做出了明确回答与要求。
2、运行机理上的三重逻辑
系列重要论述在运行机理上有着严密的思维逻辑。从其形成背景看,它是从现实中阐发,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以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意识形态发展的成败得失为镜鉴,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等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习总书记在进行论述时处处展现出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论是意识形态建设还是治理都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出发,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导向”的价值逻辑。在面对当前意识形态实践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习总书记重要论述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创造性地研究、分析、设计相应的策略方针,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重难点各个击破,呈现出了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形成了生成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的三重逻辑闭环。三重逻輯为背景,三个问题为主线,展现了习总书记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谋篇布局的严密逻辑。
二、话语表达上的艺术性
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是面向所有国人的,恰当的话语表达能够实现意识形态理论的有效传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凝聚力、引导力。
1、平衡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
在意识形态理论传播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教科书示的政治话语,会和大部分社会大众产生距离,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温度。因此,习总书记将政治话语生活化,将抽象的意识形态理论用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群众语言表达。例如,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摇钱树”、“大花轿”警示文艺工作者不可粗制滥造,用“剜烂苹果”告诫艺术家要有批判精神,等等,促使理论被更多的群众理解接受、认同、掌握。但是,生活话语虽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却缺乏理论的厚度、高度与力度,无法彰显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严谨。因此,他用严密精确的政治话语提纲挈领、高度概括了较为复杂的意识形态政治话语。在阐释主要内容时,言简意赅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战略目标、任务以及路径选择,为意识形态发展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例如,在诠释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习总书记指出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面对马学科领域存在的问题现象,他用“三化”和“三失”做出了精准的概括,彰显了政治话语的科学性。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在语言体系中的协同融通,确保了理论的高度和温度。
2、创新国际话语表达
国内的话语体系很难适合国际舞台,如果不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很难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因此,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政治和对外宣传中的应用创新。在一系列重大的外事活动中,“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演讲”,他都习惯于用外国人听得懂、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达,并针对不同的外交场合精心设计、定制“个性化素材”,把中国梦、中国故事、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讲给外国人听。例如,在中阿经济合作高峰论坛上,他以约旦商人在义乌开阿拉伯餐馆的故事为切入点,合理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融合,为中阿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习总书记这种话语表达合理把握了情感交汇点,以推己及人的情感交流去感染人,大大增强了话语信度和广度,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传播力提供了现实可能,体现了习总书记意识形态重要论述恰如其分的话语表达特色。
三、战略视野上的全球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在推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相关工作时展现出了宏大开阔的全球视野,具体表现在争取国际话语权和“超越意识形态”两大方面。
1、“争取国际话语权”
习总书记从争取国际话语权角度出发,在宣传会议上要求全党全国上下联动,主动发声,用“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做好国外意识形态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西弱我强”的国际舆论格局中,国际上“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全输论”、“中国不负责任论”等多种“中国嘲”言论也从未停止过。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争取国际话语权,习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中国特色与国际舆论的平衡,在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中既要显现出“中国特色”,把握好国内主流意识形态;也要“到国外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这是习总书记站在宏观层面看中国发展所做出的重要判断,而从微观上习总书记也做出了相应指导。例如,他指出:要想让中国的声音“愈来愈洪亮”,在国际上占据主动,只靠传统的媒体宣传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
2、“超越意识形态”
习总书记在进行意识形态重要论述时,既向内看,着眼国计民生,创建了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又向外看,聚焦国际视野,创新国际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早在2013年,习总书记就提出了国际共促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0年,受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影响,习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思想。从疫情始起,习总书记就在联合国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等多个场合指出:以意识形态为界,建立文明冲突陷阱、搞零和游戏,不仅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应对不了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共同的全球型挑战。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尊重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摒弃意识形态争论,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合作意识,共同建设和谐互助的国际大家庭。这一系列论述充分显示出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具有宏大开阔的全球视野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
作者简介:张悦,女,汉,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单位及邮编:浙江工业大学,310000;
单位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