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露
摘要:“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由阿多诺和霍克海姆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最先提出,他结合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大众文化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将文化的审美属性彻底变为商品属性,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文化产品成为具有意识形态的东西,具有商品化、标准化、欺骗性,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利用文化产品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实质。
一、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工业的商品化
阿多诺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一切商品生产都是为了获得利益。文化产品本是人们进行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闲暇时间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品。但在商品经济模式下,文化成为获取利益的手段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途径,脱离了其精神产物的本质。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文化产品被大量的复制、再生产,这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背道而驰,使得文化原有的创造性、艺术性、审美性被湮灭了。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高科技的传播媒介不断出现,文化产品形式越来越多样,包装宣传越来越新颖,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为创作者和生产者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其内容的价值性和思想性被忽略,使得文化艺术品越来越脱离其本质意义。
(二)文化工业的标准化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艺术产品在经过大量复制后,失去了它原有的个性和艺术性。文化产品从创作到生产都遵循统一的模式和流程,内容本是文学艺术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文化工业中,真实风格的观念似乎变成了支配的审美等价物,消费的真实需求被掩盖了,只要被大众追捧,符合消费者口味,就会被大批量地复制,标准化使得文化商品带有千篇一律的色彩。文化产品内容的大同小异也使得人们在文化观上逐步趋同,造成人们的个性不断泯灭,社会差异缩小,从而社会变成了失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同一的社会。因此,标准化的文化生产,不只是对文化艺术的背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性的背叛”。
(三)文化工业的欺骗性
阿多诺认为文化在工业化的生产条件下,带有明显的欺骗性,只是借大众之名行商家之实。当大众文化变得普遍和泛滥时,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日渐消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是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由大众文化所能提供的产品决定,人也由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体变为被定义的客体。文化生产者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使沉迷其中的人逐渐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只带来虚假的满足和短暂的快乐,最终是人民大众不去面对现实,丧失鉴赏力、批判力、否定力。在阿多诺看来闲暇时刻是人们逃离被支配、被压抑的自由时间,参加文化活动有助于陶冶性情,缓解压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文化工业成为了将人完整地、全部地纳入生产和消费体系之中的“温和”手段。人们的工作地点将人们在工作时间投入社会生产,在人们的闲暇时间又立马投入到文化工业的消费之中,而这种消费提供的只是休息和娱乐的假象,他们的空闲时间只不过是为了延续其工作能力。
二、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工业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扩展,文化发展弊病不断暴露出来。习近平以“8种文化怪相”对主要的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梳理:“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这份总结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以文化工业理论为思想前提去认真审视我国的文化发展现状。
(一)文化工业理论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契合性。
第一,文化产品的同质性严重。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了复制的便利,极大压缩了价值变现的时间成本,人们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在复制技术上,逐渐丧失了原创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产权制度尚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形成足够的版权意识,文化付费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法律规范有待健全,侵权成本低、风险小造成盗版猖獗、维权困难。第二,以经济价值为单一追求。拜物教思想泛滥,在资本的绑架下出现了“娱乐至死”的现象。文化生产者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文化产出,逐渐丧失了艺术个性与审美自由,不断诱导人们的猎奇心理,涌现大量三俗作品等。
(二)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发展提出的要求
1、尊重文化自我生产规律,扭转商业化加重趋势。目前,我国出现产业化占据上风、商业化不断强化的现象,所以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我们要巩固文化事业单位地位,加大财政倾斜与政策扶持,加强宏观规划与科学引导,建立完善科学体系,落地一批服务机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身优势,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魅力。2、留出文化自我生长空间,减少标准化技术规范。目前,文化生产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两种模式,出于规范市场、加强管理、避免恶性竞争等种种原因,两者都或多或少制定了技术的严格规范。我们一定要避免以管理方式压倒艺术的生产标准,留给文化自我生长的合理空间。3、好文化与技术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向前发展。阿多诺批判技术对文化的侵蚀,不过技术是中立的,重要的不是抑制技术发展,而是要规范技术应用。我们要结合文化与技术各自优势,让文化给技术注入灵魂,以技术给文化提供支撑,在坚持内容为王、坚守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于文化发展领域。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典范,其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特性为经济的发展转型提供了突破口,也是提升综合国力、扩展文化话语权的有力载体,所以要坚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启示
我们要以问题为突破点去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完成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坚持四项基本准则,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扩大文化产品数量,向社会输出优质保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阿多诺批驳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創作导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捍卫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坚持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作主体。尊重人民群众“文化之根,文化之源”的历史地位,以人民群众鲜明生动的生活实践作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劳动与生活智慧中汲取力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最终实现对人民的客观需求的回应与人民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展示。另一方面坚持人民群众是文化的消费主体。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民、育民、富民与便民,人民群众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他们会用行动证明只有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才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并转化为经济价值。文化产品不应该曲高和寡,更不应该低俗媚俗,应该让人民在文化产品中能够感受到积极的力量和精神的滋养。我们要进一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交融,让经济奠定基础、搭好平台,让文化注入灵魂、展示魅力,最终落实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坚持社会与经济价值并重的理想理念。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文化建设定下基调,在我国文化生产应该坚持以社会价值为先,兼顾经济价值,也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区别。一方面我们要追求经济价值。通过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实现经济利益的获得,形成文化与经济二者的良性转化;刺激更多的资源流向文化领域,鼓励更多人才进行文化创作,激发文化生产领域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文化发展成为社会整体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追求社会价值。坚持文化产品审美价值的追寻,增进人们享受文化产品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坚持文化产品社会主旋律的弘扬,加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坚持文化产品价值内蕴的创造,鼓励社会批判与社会反思。最终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协调并进、互利共赢。
理论意义
(一)有助于重新思考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在阿多诺之前,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认同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然而像阿多诺这样界定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并未有过,这是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考”,阿多诺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商品化力量日趋强劲,资本已经渗透到文化产业中。从世界各国来讲,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文化的泛商品化倾向也日益严重。在文化市场上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也充斥着大量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因此,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上进行的重新思考、定位与界定,对我们现在重新审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思考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如何及时纠正商品化倾向,保持文化的艺术性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助于重新思考文化和政治的关系。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尖锐地指出,文化工业作为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达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统治者通过文化工业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渗透进社会个体的思想里,用统一的观念塑造国民,消解大众的反抗精神和自由思维,将他们引入社会规定的标准化图式中,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因此,他的理论启发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研究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去思考如何将二者和谐统一,服务于人的更好发展;启示人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引导文化产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凸显文化自身的人文性、价值性、艺术性,注重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启示消费者提高辨别力。
阿多诺从艺术性和政治性两个角度批判了文化工业理论,指出文化在经过现代工业的加工下变得失去灵韵和个性,而社会大众沉迷于资本家提供给的虚假文化产品中,沉浸在广告和各种媒体营造的虚幻影像中,被各种良莠不齐的产品包围和侵蚀,逐步失去思考力。他的这些批判给大众警醒作用,有助于帮助大众在五花八门的文化产品中增强辨别力,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市场上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品味,摆脱低级趣味,不迎合低俗口味。在选择文化产品的时候要有辨识能力,在接受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避免在参差不齐的文化产品中迷失自我,失去判断力。
(二)有助于启发大众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天然带有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培养的是具有统治阶级意识的公民。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输出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的输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強。”在当今中国,必须弘扬自己的特色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开发利用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市场。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J].赵勇,译.贵州社会科学,2011(6).
[2][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