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文化资源引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1-11-18 17:18谢婷婷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海经美术传统

近年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意味着美术课程内容应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师可积极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山海经》是古人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审美思维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和各式山精海怪的神奇形象描述,极具人文价值与美学价值。这无疑是值得开发成美术课程资源的艺术宝库。学生群体是传统文化的受众与传承者,了解《山海经》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聚焦传统,形成知识概念体系

《山海经》的内容初看虽使人觉得荒诞离奇,但又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同时展现着真实与荒诞两种色彩。《山经》以山系为脉络,记载了340座山,450多条河,200多种矿物以及众多奇花异草、奇珍异宝、奇人怪事。与之相对的后十三卷,即《海经》,则记录了大量我国充满了浪漫色彩的传统神话传说,反映着先民的精神世界与内心深处真实的诉求。这些特质使得这本书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将《山海经》文化资源引入中学美术课堂,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应对课程内容予以合理取舍,将《山海经》去繁求简,组织成系统化的知识概念。同时,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渴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新知识,而与写实相比,无拘束的主题可以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突破现实思维,表达个性、彰显自我的心理诉求。

《山海经》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它汇集了古人给世界建立秩序的努力,影射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方面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本土文化气息的素材库。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被国家大力推广,美术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其特殊的人文性质,美术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入《山海经》作为美术课程新资源满足了政策层面和课程改革层面的需要。

二、深挖经典,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将《山海经》引入中学美术课堂,不仅在于研讨中国传统艺术形象的艺术价值与发展方向,更是在于通过对《山海经》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实现《山海经》与中学美术课堂的对接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古人敬畏自然同时又勇于抗争的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元素,有助于中华传统艺术形象的传承与发扬,达到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宗旨。

在梳理《山海经》时,要及时发现其隐藏的规律,以概括成在教学时要传达给学生的教学目标。如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世界万物是懵懂无知的,刮风下雨、日月更替等自然现象都让他们感觉很神秘,一些人逐渐将自己的见闻与对世界的理解,用讲述和写画的方式记载下来,古老的神话艺术作品便在先民们的智慧与想象中孕育而生。神话的产生使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转向实体,在艰苦恶劣的原始环境下,在强烈的生存欲望的驱使下,具备强大能力的神怪便通过人类的想象涌现出来,并逐渐发展定型。因此,在《山海经》的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英雄形象,如补天的女娲、治水的大禹、射日的后羿等,足以表达先民对探寻真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传说故事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探索创新的精神,有利于促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书中很多生灵都被赋予了各种属性。如《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图1),见则天下安宁。”可见对于鸾鸟五光十色自带光环的描述显得美好祥和,毫不掩饰人类对瑞兽的敬爱与崇拜。这无不体现了在先民眼中,人与动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恰恰与当下我们呼吁的“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等倡议是高度统一的。

三、设置课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开发“《山海经》趣味造型超轻黏土创意手工”系列校本课程,能有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切实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伴随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山海经》形象,无不体现画家本身的审美判断。其中唯美的古风效果,是最受大众喜欢的效果之一,如杉泽绘制的《观山海》(图2)、林海绘制的《百绘山海经》中的插图,都以明丽清新、雅致华贵的特点传达出赏心悦目的装饰效果,各个形象在书中展现出亦或空灵亦或缥缈的唯美视觉感受。近几年李墨谦编绘的《给孩子讲山海经》和罗元绘制的《山精海怪》(图3),则是可爱的卡通造型。通过对比不同时代不同画家笔下的山海经形象,引导学生图像识读,从而构建审美意识。激励学生以没有固定范式的卡通形象为造型手法,结合超轻黏土开展“山海经趣味造型”超轻黏土装饰画、冰箱贴、立体摆件等系列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互助合作精神,以落实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谈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主要强调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为更好地推广普及中学生对《山海经》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我们以“游名山探名兽研学云旅行”“游名山访名人研学云旅行”“时空穿越研学游”三个主题开展课堂教学。以“游名山访名人研学云旅行”中《北山经》为例,设置“北山研学团”,开发经单狐山脉到管涔山脉再到太行山脉的研学路线(图4)。根据《北山经》内容,虚拟“单狐山小区”“消防局”来介绍物种;接着把管涔山著名的凶兽狍鸮(饕餮)推为首席美食家。然后再解说太行山部分,虚拟观景台,播放动画视频,模拟观看精卫填海现场,最后组织学生探讨“精卫填海”的意义和看法。学生根据对课程的理解和想象,展开创作本卷的精怪形象摆件或装饰画等活动。课程设置虚实结合,以轻松愉快的节奏推动课程深度,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切实落实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5、图6)

结语

通过对《山海经》内容的趣味讲解与实践推广,从民族文化根源挖掘中华民族特色,促进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理解、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讨论、生动地塑造,让每一次课堂都是高质量的艺术之旅。通过对山精海怪的形象设计,学生的制作技巧、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有效落实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通观《山海经》文化资源引入中学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师生齐力思考,优化课程资源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们积极尝试、深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图7)

作者简介:谢婷婷,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山海经美术传统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美术篇
山海经夫诸
《山海经》中的奇兽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