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小郁竹艺振兴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1-11-18 17:51龙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

龙军

摘 要:益阳当地民众多喜竹、赏竹与用竹,益阳小郁竹艺即是在这种竹文化氛围下孕育、生发出的传统技艺。小郁竹艺传承发展史由来已久,历史上曾几度促进了益阳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也长期影响着益阳当地民众的造物观、审美观。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以来,小郁竹艺面临着传承后劲不足、产品功能滞后、形式陈旧、市场销售面窄、社会认同缺失等振兴的系列问题。那么,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精准研究,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将有助于小郁竹艺当代传承及振兴的困境破局,以此推动这一国家级传统工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郁竹艺;工艺振兴;当代传承;创新设计

1 益阳小郁竹艺发展的现实困境

20世纪90年代至今,益阳小郁竹艺传承发展出现了系列困境,整体归纳,可分为传承基础薄弱、代际传承困难、部分产品功能滞后、形式陈旧、企业运营不佳、品牌力量薄弱、市场销售面窄、专项资金支持乏力、政策保障力度仍待提高、社会认同严重缺失等问题。

1.1 传承基础薄弱,代际传承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益阳小郁竹艺相关产品因陈旧的审美形态,落后、保守的使用功能及劳动力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难以成正比,致使其市场份额急剧减少,产品经济效益持续走低,这些均导致益阳当地从事小郁竹艺生产的手工艺人相继务工外出,从事其他行业。目前,益阳小郁竹艺从业人员仅百十余人,且绝大多数从业者平时均以其他营生为主,没有专门从事该项工艺的传承实践活动。小郁竹艺传承基础整体薄弱,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代际传承困难,甚至濒临后继无人的窘迫状态。

另外,自清以来在益阳当地传承发展较好并俏走四方的明油纸伞制作技艺,所使用的伞把等骨架即为竹,做这类器物时割剩的竹材,往往用于小郁竹艺四方凳和六方凳的制作。目前,明油纸伞的传承现状不佳,生产经营规模有限,与小郁竹艺器物制作形成资源互相利用的局面已经不再。包括益阳水竹凉席在内的益阳当地竹制品加工业的日渐衰落,相关传承人、从业人员逐渐流失,这一整体境况,加剧了益阳小郁竹艺传承现状的窘迫性。

1.2 部分产品功能滞后,形式陈旧

对于益阳小郁竹艺而言,其核心工艺如“火郁”工艺、“榫合”工艺、“竹压花”工艺及竹材着色、竹青贴面、竹头拼边等主要工艺均制作精良,水平较高,时至今日仍十分适用,毫不过时,可以予以传承。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民众审美观念的发展,部分小郁竹艺器物因刻板、陈旧的艺术审美形态与呈迅猛发展态势的现代室内家装材料及百姓日益提高的现代审美需求相龃龉,百姓以竹为原材料进行“物用”的生活传统逐渐遭受摒弃,小郁竹艺作为生活、生产器具的种类与用途在急剧减少,相关产品亟待创新。另外,利用小郁竹艺工艺进行郁制生产的部分传统器物,如用于淘米的溲箕、遮阳避雨的斗笠、筛选谷物的筛子、供孩童嬉戏的竹童车、祭祀用的竹香架、纳凉的竹沙发竹床等(表1),已不具备广泛的传承与使用基础,面临着淘汰局面,亟待改良与创新。此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流行,一些新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出现,而小郁竹艺相关产品创新及功能拓展在这方面的关注仍不够多。

1.3 企业运营不佳,品牌力量薄弱

从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背后呈现的规律分析,良好有序的企业运营、品牌力量塑造格外重要。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益阳境内有关小郁竹艺相关企业少,仅有数家,除危禄绵的益阳小郁竹艺有限公司年产值在近百万元之外,其他企业均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经济效益及运营状况普遍不佳,且暂没有形成具有益阳或湖南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牌。

1.4 专项资金支持乏力,政策保障力度有待提高

专项资金严重缺乏是益阳小郁竹艺传承、发展难以为继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小郁竹艺的生产除了部分环节利用了手电钻等现代工具,一定程度加快了生产节奏之外,整体生产进程缓慢,制作效率仍较为低下,获得的市场效益较低。因此,亟需外部资金的融入与支持。但是,相关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课徒授业及传播推广均缺乏足够的资金,甚至个别传承人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这将导致小郁竹艺的振兴发展无法有效实现。

近年来,在全国传统工艺振兴背景形势下,益阳小郁竹艺先后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湖南省级文化综合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及个别其他的专项资金等获得少数资金支持,仅数十万元,支持力度仍较薄弱。

在政策保障方面,受政府财政现况所限,当地政府针对益阳小郁竹艺在政策扶持、赋税补贴、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仍有待提高。

1.5 社会认同严重缺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益阳小郁竹艺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市场需求逐步收缩、经济效益及回报率低,这些关键因素都致使相关传承人无法维系自身生存,以及传承保护、课徒授业的基本局面,并进一步动摇了当地人们用竹、赏竹的文化根基,这给益阳小郁竹艺的传承带来致命一击。目前,小郁竹艺的社会认同出现了严重缺失的局面,作为传承人,对传承的本职工作不自信,缺乏认同感,对职业前景没有信心,这些情况均十分严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传统文化氛围也逐渐消失。

2 益阳小郁竹艺振兴相关对策建议

益阳小郁竹艺因益阳当地民众传统生活需要而产生,坚守着湖湘文化立场,传承湖湘文化基因,具备一定的传承基础,某种程度上符合民众现代审美及养生观念,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且在带动就业、扩收增稅、品牌增值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较大潜力。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以坚持核心技艺真实性、完整性及传承性为前提,随民众现代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实现小郁竹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对于小郁竹艺具体的振兴发展策略,可从核心技艺挖掘整理与改良提升、技艺传播与交流、后续传承力量培育、产品创新、设计力量介入与品牌塑造、市场拓展与推广、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与税收减免、文旅资源转化、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进行工艺振兴。

2.1 核心技艺挖掘、整理与改良提升

整合相关传承人、企业及研究机构力量,对核心技艺如“火郁”工艺、“榫合”工艺、“竹压花”工艺及竹材着色、竹青贴面、竹头拼边等小郁竹艺其他主要工艺的技艺原理、實现途径进行深度挖掘与整理,达到不断认识它、理解它的自由状态,并能随相关小郁竹艺器物的功能调整、使用场合等因素变化,灵活进行部分技艺的改良与提升。

2.2 后续传承力量培育,增强传承后劲

充分利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省内等科研院所及小郁竹艺传习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力量,对益阳小郁竹艺传承人、学徒及相关从业者进行技艺传承与提升,并关注、扶持其后续职业发展,或聘请相关代表性传承人进入院校承担传统工艺教学、科研、宣传推广任务等,促进小郁竹艺后续传承力量的培育与发展。

2.3 设计力量介入,产品创新及品牌塑造

以坚持益阳小郁竹艺核心技艺为基础,关注民众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揣摩及跟进民众审美观念的发展与转变,结合新的功能需求及使用场合需求,去芜存菁,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民众需要,时刻保持与民众的生活贴切度。

进一步引入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设计力量,增强和提升益阳小郁竹艺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审美体验,从功能、款式、外观及特定使用人群着手,全面促进前沿设计思维、新兴设计力量的介入与参与,促使小郁竹艺重新融入人们现代生活,拓宽其社会适应性。进行品牌塑造,逐步打造具有“益”字、“湘”字及“国”字的小郁竹艺品牌,扩大影响力。

2.4 技艺传播与交流

继续继承与发扬老一辈益阳小郁竹艺刘宗凡大师前往上海、邵阳等其他竹艺传承发展较好地区进行技艺交流学习的传统,组织益阳小郁竹艺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工作者、文化研究者,对国内同属竹编扎制类项目(如四川崇州的道明竹编、福建安溪的安溪竹藤编、广西环江的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重庆梁平的梁平竹帘、浙江东阳的东阳竹编、江西瑞昌的瑞昌竹编、四川邛崃的瓷胎竹编等)的核心技艺进行全面考察与深度交流,为重新认识小郁竹艺设计与生产过程,进行技艺研发、技艺互补及后续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

2.5 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与税收减免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从政策宣传与引导、资金支持与奖励、相关企业税收减免、树立标杆企业等方面,为益阳小郁竹艺相关企业的运转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为小郁竹艺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6 文旅资源转化

充分利用益阳“三周”故里、古城十景、三国遗址等当地文化及“十万竹海”等绿色乡村旅游资源,结合益阳小郁竹艺的技艺实践特性,开展旅游及实践体验活动,拉近民众对小郁竹艺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促进小郁竹艺的传承与推广。

2.7 增强文化认同

关注益阳小郁竹艺精神内核的保护,为益阳小郁竹艺传承人提供相应的展示与推广平台,让相关从业者从单纯的手艺人转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提升该人群的文化自信力与持守力,以及文化内生自信的萌发与涵化作用,增强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刘英武.淡忘中的益阳小郁竹艺[J].装饰,2012(8):118-119.

[2]唐立华,刘岸.小郁竹艺的艺术文化资源及其利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4(3):153-155.

[3]徐薇.益阳小郁竹艺工艺与文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张瑶.益阳“小郁竹艺”工艺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5]张宗登.湖南近现代民间竹器的设计文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6]蒯静.湖南竹环境资源旅游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8.

[7]曾聪.基于生态理念的桃江竹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

[8]危禄绵,危玉安.益阳小郁竹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17-18.

[9]益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益阳市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242-244.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
浅述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
汽车外观造型创新设计遗传算法的应用
基于常熟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设计探索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