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颖,谢美晓,侯惠婵,顾利红,栗建明
(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160)
药材小叶榕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L.f.的干燥叶,别名细叶榕,落地金钱等,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浙江、云南等地。小叶榕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南方草木状》,有着广泛的民间用药基础[1-2]。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热祛湿、止咳化痰、活血散瘀、祛风止痒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湿热泻痢、痰多咳嗽,尤其在止咳平喘疗效上有显著效果,外用治疗跌打瘀肿、湿疹、痔疮等[2]。小叶榕主要含黄酮、三萜、脂肪族和甾体等类型化学成分[3-6],小叶榕干浸膏具有止咳、祛痰、抗炎、平喘等功效[7-8],是中成药咳特灵制剂的主要原料。由于用量大,小叶榕的采收、收集中常有混淆品混入,常见混淆品垂叶榕为桑科植物垂叶榕Ficus benjaminaL.的干燥叶,别名吊丝榕,垂叶榕无记载药用,也未见其药材标准。本实验对小叶榕及其混淆品垂叶榕进行详细的性状与显微比较鉴别研究,为完善小叶榕质量标准及鉴别小叶榕与垂叶榕提供依据。
在生长健壮的小叶榕与垂叶榕植株上,选取生长发育良好、无病虫害感染的叶片,经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侯惠婵主任中药师鉴定分别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L.f.的叶和垂叶榕Ficus benjaminaL.的叶,样品信息见表1。
FUJIFILM FINEPIX S8100 型相机(18x OPTICAL ZOOM,日本富士公司);OLYMPUS BX53 型显微镜及成像系统(UPlanFLN,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稀甘油、水合氯醛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从形状、大小、不同部位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等方面进行性状鉴别的系统观察,并利用相机结合微距镜头记录影像数据。分别对药材横切面、表面撕片、粉末进行透视化后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数码成像系统记录其组织特征。
2.2.1 性状鉴别 小叶榕叶片呈褐色、黄褐色或褐绿色,卷缩成筒状或不规则状,有的破碎。展平后呈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5 ~ 10 cm,宽2 ~ 5.5 cm;先端钝,短渐尖,基部狭或楔尖,全缘,两面光滑。基出脉3 条,主脉背面突起;侧脉纤细,在背面较明显。叶柄颜色多比叶片深,棕褐至深褐色,长0.5 ~ 1 cm。革质,体轻,稍韧。气微,味苦、涩,见图1。
图1 小叶榕药材性状及局部放大图Fig. 1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enlargement of Fici Microcarpae Folium
垂叶榕叶片与小叶榕相似,呈黄绿色,较薄,薄革质,体轻,稍韧,气微,味苦、涩。阔卵状椭圆形、卵形或椭圆形,长3.5 ~ 10 cm,宽2 ~ 5.8 cm;先端长渐尖或短渐尖,微弯,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有光泽;侧脉较多较明显,多数平行,纤细而密,网结达近叶边缘,网结成边脉。叶柄长0.7 ~ 2 cm,多不与主脉在同一直线上,有较密细环纹,下表面中间多有纵沟,见图2。两者的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
表2 小叶榕与垂叶榕的性状鉴别Tab. 2 The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of Fici Microcarpae Folium and Fici Benjaminae Folium
图2 垂叶榕药材性状及局部放大图Fig. 2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enlargement of Fici Benjaminae Folium
2.2.2 叶的横切面 小叶榕具复表皮。上下表皮细胞各1 列,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内均有下皮层细胞,可见较大的钟乳体,上表皮稍多。上表皮内有1 ~ 3列下皮细胞,栅栏细胞1 ~ 3 列;下表皮内有下皮细胞和栅栏细胞各1 列。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也有被分割为2 至数个外韧型维管束,束鞘纤维多数排列成环。主脉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韧皮部、下皮层散有草酸钙簇晶,偶见草酸钙方晶、非腺毛和乳汁管,见图3。
图3 小叶榕叶横切面图Fig. 3 The cross-cu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ci Microcarpae Folium
垂叶榕上下表皮细胞各1 列,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内均有1 列下皮层细胞,可见较大的钟乳体,上表皮稍多。上表皮内栅栏细胞1 ~ 2 列,下表皮内栅栏细胞1 列。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呈月牙形或浅“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 ~ 2 个较小的维管束。束鞘纤维排列成环。主脉下表皮内侧有较多厚角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韧皮部、下皮层散有草酸钙簇晶,偶见草酸钙方晶、非腺毛和乳汁管,见图4。
图4 垂叶榕横切面图Fig. 4 The cross-cu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ci Benjaminae Folium
2.2.3 叶的表面观 小叶榕上下表皮细胞均呈类多角形,垂周壁较平直,草酸钙簇晶散在,偶见草酸钙方晶。下皮层可见较大的钟乳体,上表皮皮层稍多。上表皮气孔较少,下表皮气孔众多,气孔下陷,被明显突起的类圆形角质拱盖缘完全包围,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 ~ 6 个。偶见非腺毛,见图5。
图5 小叶榕叶表面观图Fig. 5 The surface micrograph of Fici Microcarpae Folium
垂叶榕上下表皮细胞均呈类多角形,垂周壁微连珠状,草酸钙簇晶散在,偶见草酸钙方晶,均可见较大的钟乳体,上表皮稍多,下表皮少见。上表皮气孔较少,下表皮气孔众多,气孔下陷,被明显突起的类圆形角质拱盖缘完全包围,不定式,副卫细胞4 ~6 个。可见非腺毛,见图6。
图6 垂叶榕叶表面观图Fig. 6 The surface micrograph of Fici Benjaminae Folium
2.2.4 粉末特征 小叶榕粉末黄绿色。表皮细胞均呈类多角形,气孔下陷,被明显突起的类圆形角质拱盖缘完全包围,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 ~ 6 个。下皮层薄壁细胞有钟乳体,长20 ~ 130 μm,呈圆形,圆锥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或有乳突状或刺状突起。草酸钙簇晶及草酸钙方晶散在或排列成行,草酸钙簇晶较多。纤维散在或成束,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或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导管多为螺纹导管。偶见非腺毛和黄棕色的乳汁管,见图7。
图7 小叶榕粉末显微图Fig. 7 The powder characteristics of Fici Microcarpae Folium
垂叶榕粉末黄绿色。表皮细胞均呈类多角形,气孔下陷,被明显突起的类圆形角质拱盖缘完全包围,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 ~ 6 个。下皮层薄壁细胞有钟乳体,长30 ~ 100 μm,呈圆形、圆锥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或有乳突状或刺状突起。草酸钙簇晶和草酸钙方晶,散在或排列成行,草酸钙簇晶较多。纤维散在或成束,壁稍厚,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或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导管多为螺纹导管。偶见非腺毛、乳汁管和柱晶,见图8。两者的显微鉴别要点,见表3。
表3 小叶榕与垂叶榕的横切面显微鉴别Tab. 3 The cross-cu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ci Microcarpae Folium and Fici Benjaminae Folium
图8 垂叶榕粉末显微图Fig. 8 The powder characteristics of Fici Benjaminae Folium
小叶榕与垂叶榕的原植物是南方地区常见的绿化和景观乔木树,常见于马路边、公园与山区等地,广东与广西都是主产区,本次实验用的广州与广西各6 批样品有一定的代表性。小叶榕有记载药用,收载于广东省和湖南省药材标准,标准描述小叶榕气孔为不定式,稍凸起;主脉维管束为周韧型[2,13]。小叶榕生药学方面的文献较少,且显微特征大部分为绘制图[9-12],本研究提供了详细的性状与显微彩色图谱。本研究发现小叶榕气孔不同于常见叶类药材的气孔类型,小叶榕的表皮气孔下陷,被明显突起的类圆形角质拱盖缘完全包围,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 ~ 6个;其不同部位横切面的主脉维管束有差异,大部分近环状,也有被分割为2 至数个外韧型维管束,而非质量标准描述的周韧型维管束[2,13],笔者认为小叶榕质量标准提高中,小叶榕表皮气孔描述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 ~ 6 个,气孔下陷,被明显突起的类圆形角质拱盖缘完全包围;主脉维管束描述为近环状的外韧型维管束更为准确与妥当。此外,通过对小叶榕及其常见的混淆品垂叶榕比较研究,发现小叶榕叶柄颜色多比叶片深,先端较钝,较短,侧脉较少,上述性状特征与垂叶榕有明显区别。
本研究通过对小叶榕生药学特征及与其易混淆品垂叶榕鉴别比较研究,比对两者性状和显微区别点,研究结果为小叶榕药材标准中性状、显微精准描述提供依据,可望改进提高小叶榕药材质量标准,也为鉴别小叶榕药材与其易混淆品垂叶榕提供依据。两者其它方面(成分、含量、指纹图谱及药效等)的差异区别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