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软件开发实训方案设计

2021-11-18 08:06:08库爱琴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质实训高职

□库爱琴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1 引言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于课程直接面向企业岗位设置,突出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强调“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亮点,然而如何实现高质量实训,建立实训体系和完备的评价体制、探索实训教学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实训课程的设计改革是实训成败的关键所在[1]。

对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来讲,不仅要学习软件开发基础知识[2],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各种文档的撰写能力等。所以,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综合能力的必备途径就是办好计算机综合实训课程[3]。

2 高职实训课程现状分析与改进思想

2.1 实训课程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目前的实训课程内容基本包括实训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和评价方法。其中实训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已经基本建立完成,但是课程设计和考核标准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其中课程设计虽然已经采用“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重新设计,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工程素质普遍不高,导致课程设计缺乏工程系统化的方法和思想,也就是说课程的设计仍然比较薄弱[4]。此外,当前评价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设计的要求,因为当前的评价方法基本上仍然采用非绩效的传统方法,缺乏反映岗位和职业素质要求的重要特征[5]。

当前高职院校都基本配备齐全多媒体实训室,有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但是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如教师不会用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点名、监控和点播等功能,因此没有充分利用软硬件条件,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此外,在繁琐的实训过程中没有开发相应的过程管理软件辅助教学过程的信息采集和考评,最终导致“所谓的简化”,也就是说没有客观准确的历史数据和评价方法,没有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内涵,基本上可以说是“传统的内涵,工学结合的壳子”。

2.2 改进思想

软件开发实训新方案仍然建立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下,以对应的岗位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实训内容展开剖析,挖掘其必要的知识能力,然后对实训内容进行“选型”和修改,最后实现以应用为轴线,穿插其必要的知识点,展开实训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由于软件开发实训往往反映一个完整项目,现实中实施一个项目时,需要必要的管理措施和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所以我们将引进并结合“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两者思想[6],从理论上指导并保证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工程化素质。

定义1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产品、过程、资源和项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定义2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使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

除了建立实训内容,配套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客观准确反映实训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贡献,减少师生之间的信任矛盾,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可以定量综合评价的考核方案。一个完备的考核方案应反应职业综合素质并包括三大部件,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此外,在新的软件开发实训实施中,除了转变思路,改变方法,还得积极开发和使用各种软硬件辅助工具,以提高实训中的管理效率。

3 软件开发实训方案设计

3.1 实训内容

结合“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我们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设计了实训项目——“小秘书”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以软件开发过程为主线展开实训教学,反映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们的各种办公室活动由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协同工作、信息共享,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巨大的软件开发市场需求,符合实训项目的职业性、综合性、实用性要求。

该系统主要划分为6个功能模块:人事管理、日程管理、文档管理、消息传递、系统管理、考勤管理。同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扩展一些实训的内容,提出一些实训的要求,体现项目实训的开放性。

如表1所示,该6个模块基本可以覆盖JSP、Java、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表1 实训模块

3.2 实训方案

按照软件开发工作过程,将该实训项目实施分为六个阶段,如表2所示。

表2 项目实施阶段

(1)在项目启动阶段由教师划分小组,任命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并由项目经理在小组内自主安排角色和任务分工,如表3所示。

表3 任务分工与责任分配

(2)在需求分析阶段,由教师将客户需求提交给项目经理,再由需求分析员确定需求捕获方法,带领组员共同整理需求,使用用例建模,并依据模板生成《需求规格说明书》,最后由教师和开发团队共同确认。

(3)在需求确定后,项目经理安排系统分析员带领大家使用Viso工具,建立系统UML模型,最终生成《系统分析规格说明书》,并由教师和开发团队共同确认。

(4)系统设计完毕后,项目经理将具体任务和测试单元指派给程序员和测试员。项目采用交叉测试,以保证本单元不会被开发者自己测试。

(5)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安装部署程序后,由教师和组员共同确认项目的绩效,并形成对组员的评价。

3.3 实施要点分析

3.3.1 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随着实训过程的推进,需要不断转变角色。在实训初期,教师应该以教授实训内容和知识要点为主,是讲师;在实训项目准备期,教师需要转变为客户,提供需求;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为技术总监,来辅导学生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实训项目期末,教师再转变为项目经理,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转变角色,可以改变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角度,更好的管理整个实训过程。

3.3.2 双师素质

经过多年的职业教学改革,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基本都达到了“双师素质”,但实训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从四个方面提升实训素质,即教学、管理、工程和技术。

3.3.3 注重计划

实训的过程即教师对过程的管理。合理的过程管理需要井然有序的安排,也就是说教师按实训计划做了周详的安排后,教师的工作就从授课转变为对整个过程的监控、辅导学生、信息采集和评价。

3.3.4 评价准确

相对比较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工作,需要一套完备“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因为实训属于过程性考核范畴,所以需要教师定期采集数据,做综合的评价,而困难在于,如何采集信息、如何客观准确评价信息。采集信息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计划,在项目的“里程碑”下采集和评价数据是符合项目管理的思想。客观准确评价需要采用创新的方法,如民主评价法、综合加权评价法等方法的结合,但是学生的每一分都有其来源根据,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客观的反应,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并有可能激励学生去工作,甚至去“创作”。

3.3.5 持续改进

根据项目管理理念,好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学习和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地积累。所以笔者认为成熟的实训必然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实训教师不断地提高素质,不断积累经验,大约需要2~3年的不断改进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实训方案、科学管理整个实训过程。

3.3.6 利用工具

在实训管理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成果、文档资料等反应实训过程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师去收集和评价,在面对大量中国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单纯地靠手工方式操作,无疑增加了很多繁琐的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而且可以实时地监控整个实训过程,减轻了教师很多负担,使教师的工作变得轻松和简单。

4 效果分析与总结

软件开发新实训方案已经在实训中成功应用,经过不断地持续改进,实训内容得到逐步完善、教学辅助应用软件应用不断丰富、实训目标清晰准确,并且学生的训练水平基本趋于一致。此外,优秀的学生在考核中得到激励,激发自己创作的潜力,在实训过程中勇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教师、小组和同学三者之间的互相认可,达到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效果。

目前,该改革方案已经成功实施,得到同行的认可。同时,该方案的内容还在不断升级,紧跟软件开发实训课程发展的脚步快速反应。当前该实训方案已经基本完善,可以重复执行,大大地提高了实训教师的水平和效率。

猜你喜欢
素质实训高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