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斯(长沙理工大学)
太平街地处天心区,靠近五一广场,处在长沙最繁华的市中心。街区附近交通便利,地铁与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齐全,商业店铺与公共设施建设齐备,是目前长沙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在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就长沙地方文化认同展开的问卷调查中,有87%的大学生认为长沙文创街区中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太平街,同时有84.55%的大学生认同以太平街区为代表的湖湘民俗与街头美食文化。太平街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中拥有较高的热度,同时因为靠近岳麓山与橘子洲景区,又成为旅游团队光顾的热门地点之一。
图1 关于“对长沙哪个文创街区有深刻印象”的可视化调查数据
在各大视频平台,搜索太平街得到的相关视频资讯数量众多。各大旅游网站上关于太平街的旅游攻略五花八门。太平街在互联网上拥有巨大的流量,也拥有巨大的商机,同时也有相应的不足需要改进。
太平街作为古街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专属的资源,政府方面给予太平街重大扶持,同时周边文旅产业发达。在未来,太平街应该进一步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具知名度的文创街区。
图2 关于“能代表长沙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可视化调查数据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钻石模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钻石模型有四个核心要素:①生产要素;②需求条件;③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④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1]。在太平街未来的发展中,四个核心要素都要全面规划,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1.继续挖掘太平街历史文化
文创街区需要一定的文化资源才能进行更好的开发和打造,历史古街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太平街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随着两千多年的发展,留下了贾谊故居、乾益升粮栈旧址、宜春园戏院、美孚洋行等历史文化建筑。这些建筑是属于太平街的名片,是其他城市其他街区无法复制的资源。
现在的太平街,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和开发,却没有很好利用起来,大部分建筑沦为了各大美食店铺的陪衬物,在游客参观游览中表现力不强。太平街可以根据历史文化建筑的特色,打造一批有质量的节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影响力,让游客在太平街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2.根据市场需求打造太平街特色
现在国内各大老街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走进一条老街,就像是走进了一条美食街。太平街现在也存在这样的状况,对于游客来说吸引力并不足。所以,要考虑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
湖南美食是太平街的主打特色,网红奶茶店茶颜悦色往往都能引来长时间的排队。太平街在对游客需求进行细分时,要有针对性地打造不同区域不同特色,让游客在不同街区找到不同的具有长沙风味的美食。
同时要关注游客的预期性需求。可以根据太平街的位置特征,打造网红打卡点、文创产品商业街,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做到提前满足。
3.围绕太平街打造产业链
长沙拥有众多高校,同时电视媒体业发达,太平街周边同样充满旅游景点,相关产业支持丰富。借助相关产业,太平街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太平街需要完善修建的地方仍然存在,部分街巷条件较差,无法进行深入游玩。太平街可以邀请各大高校学生进行设计比赛,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改造。建筑的传统风貌的保留与还原,体现太平街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历史建筑,应该重新改造设计。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宣传必不可少。湖南电视产业发达,就应该借助这个条件多宣传多推广,继续在国内提高太平街知名度。
周边文旅产业可以围绕太平街特色提供支持服务,比如推出和太平街有关的文创产品,打造与太平街风格相似的店内装修。
4.找出差异点打造全新太平街
现在,全国各地的古街都在大力宣传以获得更多的游客观光。长沙太平街要想在与其他省市街区的比较中继续获得较高的关注量和曝光量,就需要继续找出差异点,完善服务,推陈出新,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街区。
在特色打造中,要关注长沙太平街已有的,而不是去学习其他城市街区重新建造,只有自己独有的,才是其他街区拿不走的。特色的文旅体验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太平街同时需要政府的扶持,对产品与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让前来旅游的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赢得更好的口碑。
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可以打造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太平街具有历史保护传承、商业开发与旅游休闲的功能,在近年的开发中,进行了精细化的发展并打开了知名度。
虽然太平街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但是在未来依旧面临着相当多的挑战,因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街区文化。如果能够继续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寻求产业支持,扩大宣传,太平街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都正街,得名于清朝初年都司衙门建址,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西部解放路南侧,南起高正街,与天心阁相连,北与马王街相接,全长314米。都正街现今保留了善化县城隍庙、詹王宫等文化遗迹,以及县正街、清香留巷等老长沙街巷,也招驻了一些以餐饮业为主的商家,整条街兼具历史文化和都市商业的气息。
随着2013年芙蓉区有关部门在都正街启动“有机棚改”,都正街实现了棚户区改造与旧城文脉保护有机结合,被逐渐开发打造为集湖湘文脉和老长沙记忆于一体的文化观光区和美食消费地。据都正街的一位接受采访的老居民说,从前天心阁下的老城区,四处是断壁残垣,尘土飞扬,多棚屋、虫鼠和贫困人家。而今改造后的都正街,成了长沙腹地的一片“辋川”、一处“别院”,街景人情,一派和乐[2]。“其实对于都正街的业态,政府没有过多地干预,只是侧面引导,充分遵循老街自然生长的规律。”定王台街道党工委书记文升云介绍,正因如此,都正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性和风貌。如今,街区的汉文化产业已经慢慢成形,各类慢节奏的小店颇受年轻人喜爱[3]。
1.以历史文脉为渊源,提炼资源要素
文化特质和区域特色是文创街区差异化定位的核心,通常包含了抽象意义上的特定感官符号和具象意义上的独特物质载体。都正街历史悠久,留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这条老街经历“外科”改造,虽然在文物保护、居民生活等方面达成了协调,但从文化创意街区发展角度来说,都正街的文化特质以及区域特色在规划整合上尚不明晰完整,对于人们的情绪勾连、记忆唤醒有所欠缺。
因此,都正街的创新开发应当在充分考察历史古迹与文物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特色元素,如湖湘名菜和古代书法、妆服等,并在后续的开发规划和落地实施中将其渗透在序列安排、景观设计上,达成一种各类建筑、舒适物和整体精神气质上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避免历史文化与都市生活之间在环境、气氛上的杂糅、割裂甚至违和。
2.以现代服务为标的,打造融合场景
在《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中,丹尼尔·西尔与克特里·克拉克等人指出场景的三重含义:对特定活动的共同兴趣、特定地点的特质、某个地点的美学意义[4]。作者以后现代消费为导向,以舒适物设施和活动为载体,以文化和价值观实践为表现形式,将城市空间研究拓展到社会空间的文化消费和意义生产的层面,提出了场景理论,意在强调城市作为一种空间体验的美学意义,而这种特定地域的美学和地方文化风格包含了景观、体验、消费、感知、符号意义和价值观等内涵[5]。
以“周记粉店”“盟重烧烤”为代表的市井美食和以瓷器花艺、汉服、清吧为代表的慢生活服务等已经成为都正街的文旅名片,然而作为现代都市空间,都正街需要在上述覆盖层级的基础上,围绕自身的发展定位,建设更加完善而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创意场景,呈现专属于都正街的地方美学,强化移动性、实用性技术应用[6],以触达、留存更加多元的人群。例如,在古迹、老街周围的合适区域建造增强现实体验区,将历史景观与发展轨迹“可视化”;深耕都正街剧场,在固定剧目演出的基础上推动文创产品的生产消费,乃至形成文化品牌;打造娱乐空间,创办承接符合发展定位与受众印象的文化创意活动,集合多元景观,积累文化认同等。
3.聚焦空间功能分布与文化融合
都正街作为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的文创街区,不论是在都市空间的规划中,抑或是街区的内部分布中,独特而相衬的功能区域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打造景观序列与融合场景的过程中,形成功能分区在表面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实际上需要经过审慎的研究与试验,因为“牵一发动全身”,一旦落地,想要变动将难上加难。
各色文创街区的历史文物区、艺术展览区、风景观光区、生活服务区等,它们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任务,共同为整个街区的主题表达发挥作用。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其具有全局观地打造多功能、分众化、包容性的文创融合街区,包含了主打“闲生活”的“宽巷子”、定位“慢生活”的“窄巷子”和主推“新生活”的“井巷子”,吸引具有不同生活追求和趣味取向的社会群体。
而对于都正街而言,在保留发扬书院文化、老长沙市井文化的基础上,应当兼容并包地吸纳现代都市文化,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消费体验,如塑造具有历史文化记忆的涵盖艺术展览、休闲娱乐、零售快消、社会办公的复合空间,提升空间活力与空间辐射力。
都正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宽松积极的社会环境支持,在妥善解决了老街居住环境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进一步向着融合文化示范街的方向迈进。随着对于历史文脉的溯源与提炼、现代场景的集中打造以及功能区域的合理部署,都正街有望从一座都市的历史别院转型成为一张星城的融合文化名片,兼容并包地呈现地方文化的优秀发展成果,在集体记忆的构建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中彰显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