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大智慧

2021-11-17 05:39刘剑莺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益智设置利用

刘剑莺

区域化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操作探索活动,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要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我班占地面积51平方,如何在这狭小的圆头教室里怎么科学划区呢?怎么提高空间效能容纳全班40个小朋友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呢?如何使有限的空间成为孩子自主探索、开放挑战的场所?怎样的场景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需要个人独立地摸索与探索,自主地学习与练习?因此,我对我班区域设置四次调整历程。

第一次调整:规划设置,柜子隔区,利用桌面空间。

对我班现有的51平方进行总体规划和设置,制作整体规划图,计划设区建构区、美术区、益智区、科学区、生活区、阅读区。并且利用班级里的八张现有的桌子和7张柜子,把柜子竖着摆放,形成区域。

发现的问题:(1):干扰大,一个桌上的三个幼儿无法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常常玩着便加入到同桌幼儿的操作中,不利于幼儿独立思考和专注品质的养成。(2)幼儿的操作盘子较大、所提供的桌子较小,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间相互拥挤的现象多了、幼儿间说话的行为多了。整体分析下来每个区域中的空间足够大,但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会聚集在有桌子的这块地方,整个桌面非常拥挤,而旁边空闲的面积有很大。如何将这些空闲的空间加以利用,来分散紧凑的幼儿操作现象呢?使幼儿专注于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第二次调整:地面补充,大小互补,保证个别操作空间。

利用地面,在地面上放上供幼儿操作的垫子和毯子,使空间更加开放,加大个人操作探索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独立操作和探索的场所,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自由的学习。

发现的问题:

(1)全敞的环境,隐私性不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较大的问题——部分幼儿的随意性很强、东走走、西转转,蜻蜓点水式地从一个地方晃到另一个地方,学习起来极其的不踏实。针对这个现象,我重新进行了思考。区域设置不仅要有明显的划区,虽然利用了地面弥补了桌面空间的不足,但是我并没有考虑到区域设置的动静区分和封闭式和半封闭区域的设置。

(2)区域空间,大小一致,动静区域,没有岔开。教室里的区域大小设置都是一样大小,全部呈开放状态。区域活动中一类是静态,也就是需要动脑和探索类的,小幅度动作操作的。包括科学区、阅读区、益智区……一类是动态的也就是声音比较响,操作或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因此我应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安静的阅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子为主的益智区放在一起,把操作幅度较大、声音较响的建构区放在教师办公室。因此,我针对现状,重新对区域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半封闭区域的设置,凸显了幼儿个别化学习。

第三次调整:挖掘角落,敞闭结合,操作空间三维化

外向的孩子喜欢在开放的区域中游戏,内秀的孩子往往喜欢选择相对安静独立的空间。因此,我利用了一些隔断,将某些需要安静的区域包围起来,使其与其他区域形成视觉上的隔离,具有较强的独立感和私密性。半闭的空间可以使的幼儿更能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如阅读试听区,需要安静的氛围,利用钢琴、小黑板和KT板进行了包围,有利于幼儿在安静的氛围中专心阅读、查找资料、倾听信息。再如益智区,聚焦了内容“多米诺骨牌”后,我们用墙面、柜面和记录单、桌子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使幼儿根据需要充分可以在柜面桌面、地面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别化学习探究,不仅显示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放开活动,又避免与其他区域的干扰。另外,考虑到要方便于个别化操作幼儿操作。因此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让孩子有个独立的、具有个性的、方便幼儿专注学习的空间呢?因此,我又利用了墙面、柜面、地面使之形成三维化的操作空间。

发现的问题:环境没有聚焦孩子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学习的轨迹和供幼儿自主学习的暗示和结果。

第四次调整:公共区域,巧用角落,凸显活动轨迹

在第一园内观摩结束后,在与我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我们班级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区域中有的过大,有的过小。比如益智区,因为益智类的材料比较多,所以预设的区域活动面积很大。虽然幼儿的操作空间宽敞,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其他相邻区域的大小设置。相比之下就觉得美工区里放2张桌子都显得有些拥挤,为幼儿的操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与困扰。因此我再次将益智区的面积缩小,扩大与它相邻图书区的面积相对增加一些,这样的区域面积调整保证了各个区域之间面积大小的均衡性,为幼儿的专注超多奠定了基础。将原本在楼梯转角处的美工区划分为更具体的两个区域,美术制作区和成品展览区。制作区的空间更大,因此,孩子的美术区中可选择的内容更多,如围绕《春天多美丽》的主题,美工区的幼儿进行了雪花泥装饰瓶子、制作桃花、刮画春天多美丽、玻璃画春天,装饰风筝等等。制作区的功能指向更加全面,满足于不同幼儿的表现和创作欲望,而且与门厅的自然角花草结合,形成自然美与幼儿创作美的结合,提升了孩子个体建构和群体互动的效益。而美术成品区,我们用高低的柜子、各种纸盒、KT板进行了立体化的呈现,这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让幼儿体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这些能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活动的愿望。

学习性区域活动,最重要的是要聚焦幼儿学习的内容,呈现活动轨迹。因此,我们聚焦幼儿核心学习经验,在环境中凸显幼儿的活动提示、指导、选择和记录。在三维的空间里不仅保障了个体的操作,也聚焦了幼儿的学习流程、学习的轨迹和学习结果的记录。如生活区的剪指甲、编编乐、美工区利用玻璃进行玻璃画的创作、筷子夹夹乐中利用屏风,规则的提示和阶梯式的结果记录,不仅让孩子感受到区域材料的类别和层次,能引导幼儿按序挑战,逐级完成,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不断挑战坚持的品质。

我的调整感悟:

1、空间资源环境的利用和区域的设置时幼儿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关系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如何设置区域?如何变化隔断?都蕴含着教师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调度的智慧,也反应着教师度幼儿需求、对材料属性的专业判断。

2、我们设置的区域和布置的环境要体现孩子的活动性。空间环境要聚焦孩子学习的核心经验,呈现活动的轨迹、有利孩子观察发现模仿创造、重视幼儿活动的结果和作品的呈现。

3、幼儿园区角活动内容的设置应是全面的,应本着动静分开、减少干扰的原则,每个区角都应遵循多元、开放、丰富、有序的原则加以布置,以便于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角,引发了幼儿强烈的学习与模仿兴趣,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同时在有益的环境中培养专注、坚持、不断尝试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4、各种方式的区隔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学习。但是,这样的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布局,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一年中,我四次对班级布局进行了調整,从不断动态的调整中,从限定的空间里,呈现出了生动多样的活动场景。改变了起初活动区单一将桌面平面摆放的格局,灵活地将桌面、地面、椅子和橱柜组合设置成立体化的格局,将教室的门、墙、窗、柱子、橱柜、钢琴都设计成了孩子的学习天地,有效地利用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在有限的资源里拓展了效能,使之都成为一种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的游戏场景,提升了空间的效能和环境的美丽,使它真正成为孩子个别化学习的天地。

猜你喜欢
益智设置利用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画与理
益智主题乐园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益智大比拼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