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冬陶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数学教师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借助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能力;课堂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303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们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在研究数学教材后,根据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良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对应的学习任务。利用此营造出具有趣味性和导向性的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们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后,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一、优化导课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设计小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先对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进行设计,以小游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再导入课程。通过导课形式的优化,促进课堂活跃度的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对“模拟购物”的小游戏进行设计。此游戏中,学生们需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花钱经历、商店中一些物品的具体价格等進行回忆。根据回忆,自己制作出一些小物品,根据生活情况,给物品标上对应的价格。接着要随机选取几名学生,分发给这些学生用来购买物品的道具,也就是“钱”,让学生们拿着钱对自己感兴趣的、别人所制作的小物品进行购买。购买途中,学生们要充分的应用自己之前所学过的简单加减法知识;要在选取所要购买的物品后,对物品的总体价格进行计算。这样的方式,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内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所学习的旧知识,提升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构建趣味情境,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高效化课堂导入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对与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在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行调动,使学生们可以主动投入学习。如,教师在对“认识图形”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以所要讲解的图形知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对不同图形的图片进行展示,展示途中可以融入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们需要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视觉感官体验,加强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从而更加快速地获取数学知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一)实施分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
每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不同,存在学习差异。在教学中,数学教师明显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并有意识地应用起分层教学策略。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教师所实施的分层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丰富学习体验;在成功学习的体验中,树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如,教师在对“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以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分层设计。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为一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投入不同的学习探究工作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而教师则需要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加强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可以在主动学习意识的增强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组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对主动学习的平台进行提供,使学生有充足的自学空间展开主动学习。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自然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后,让其以合作学习方式不断自主学习。如在“长度单位”的课堂教学中,要先明确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们要在小组合作中,对身边的各个物体进行测量,如课桌、数学课本、小组成员的身高等。测量过后,自然需要记录下最后的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展开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但能够增强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还能够掌握更多与长度单位相关的知识和具体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合作帮助中,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三、构建课外课堂,巩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第一,教师们需要采用拓展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讲解知识,事实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拓展教学。以丰富的课外资源,对教材中的各种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在课外资源的应用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增强主动学习能力,收获更多的学习经验。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拓展环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进行讲解。学生们会在聆听故事的途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认知数字的欲望。第二,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可以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利用简单的物品,对一些知识学习中所需要的工具和模型进行制作。或者教师也可以直接让学生们利用剪刀、白纸等,直接绘制和裁剪出数字和数学符号。利用自己所实际制作的学习工具,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学习。
结语
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来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的学习情况后,优化导课形式、教学方式,根据课堂教学构建课外课堂。教师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学习和探究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们可以因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在增强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下,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庆德.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4).
[2]张爱珍. 解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文渊(小学版),2019,000(007):681.
[3]刘蕾.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9,000(004):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