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华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新课标的实施,为我们引入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作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科,现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强调学生联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素养内化,知识进一步巩固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教育教学模式不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要注重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创新,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网络时代;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127
引言
初中数学在学生整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承前启后,主要是数学基本常识的巩固内化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过程。同时,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属于数学问题。网络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便利了教学的开展,也方便教师了解和吸收更多优秀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其中,生活化教学就是迎合数学学科的生活性而产生的。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深入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均衡性的锻炼。
一、生活化教学的关注要点
(一)多元化
多元化是指教师通过对数学生活资源的利用要保持形式上不单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包含数学元素的生活素材多种多样,含有丰富的类型。具体包括如一些生活经历,或者是常见的实物和工具、现象等等。也就是说,数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这些资源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来自不同方面的资源进行整理并运用。要注重资源使用的多样性,不能局限在某一种资源之中。通过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材料,才能够始终保持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教学目的。
(二)趣味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并且由于学生心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此时尚不能养成完全自主的学习动机,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学习能力。这里着重解释一下学习动机,换言之就是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明朗,也并不理解展开学习的原因。为了引导学生切实参与学习,教师要注重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秉持趣味化的教学原则。因此,无论是加大对生活经验的选取,还是融入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教师都要注重体现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1]。
(三)双向性
生活化教学是从生活性教育理念中提炼而出的,二者在思想本质上较为吻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生活化教学是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而生活性教育则是引导学生跳出课堂的桎梏,回归到生活中。不过,这两种模式在网络时代和新课标的背景下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教师在对课堂进行生活化构建的时候,就要留意双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既要做到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知识的内化和拓展,实现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
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師必须要注重教学目标在其中起到的重要性,这是教学的导向和基础。利用生活化教学目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7.2《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测量国旗杆高度这样的活动,并利用相关的画图软件为学生呈现数学家泰格利用正比例特征关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原理,并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国旗杆高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育的价值。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这类抽象化的知识[2]。
(二)生活化情境导入
在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后,教师要将其有效应用到课堂中,那么就需要良好的情景导入。要迅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风扇旋转、水车转动等生活实际内容,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印象,再让学生感受旋转变化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记录对应角、点、线等要点,理解旋转的相关知识和性质,并在合作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生活化课后作业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只关心学生对考试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对于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之一,也能够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带给学生启发性和研究性的内容,挖掘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日常实践能力。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和设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利于学生优良价值观的成立,达到数学人文教育的目的[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需要引入宏观层面的新理念,并加强对网络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优良的价值观和素养,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基于生活化理念创新初中数学教学[J].科教导刊,2021(01):172-173.
[2]张博.试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0):95-96.
[3]黎军.网络时代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析[J].数码设计,2017,6(1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