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组织优化策略研究

2021-11-17 17:42刘响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9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刘响

摘  要: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深化发展,园区功能升级变迁,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私家车的迅速增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重大挑战,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组织优化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出行特性,分析其交通问题与成因,以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核心出行方式为目标,以“安全高效,便捷舒适”为原则,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组织优化策略,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0引言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包括科技园区、科学城、高技术加工区三种,另外还包括吸引外商投资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集多种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园区。[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深化发展,园区功能升级变迁,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私家车的迅速增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重大挑战。高新产业园交通问题的核心要义不是简单修路、增加设施、限制私家车的单项举措,二是规划、路网、公交、管理的协同作战,才能有所收效。[2]

本文通过剖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特性,基于“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原则,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组织优化策略,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为园区的交通组织优化提供借鉴。

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出行特性与问题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用地较为集中,主要以办公用地、教育科研以及少量居住用地类型为主。高峰时段,高新产业园区交通出行需求总量大,且由于用地性质的差异,职住分离程度较为严重,早晚高峰易产生明显潮汐现象。片区内一般配套有较为合理的路网结构、公交线路与地铁线路,交通出行结构中,主要以公共交通为主,其次为私家车。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其高峰期对外交通需求大,且存在潮汐现象,因此,易存在路网运行不均衡,重要对外节点拥堵的情况。

(2)存在道路断面不合理,机动车与慢行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3)存在慢行空间不足,慢行设施不完善,慢行系统不连续被占用的问题。

(4)小汽车与大巴车乱停乱放,占用社会车道,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5)轨道线路分期实施建设,且周期较长,易造成慢行、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不顺畅的问题。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2.1总体目标

以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核心出行方式为目标,按照“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原则,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完善公交系统,构筑立体慢行网络,支撑片区高质量的发展。

2.2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2.2.1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通过精细化设计,挖掘路段与节点的通行潜力,同时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均衡路网流量,提高道路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道路交通系统优化方案:

(1)完善路网结构,改善对外通道及节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早晚高峰交通出行主要以上下班通勤为主,可针对潮汐现象,设置潮汐车道、上游路口禁左等措施提升对外通道集散能力,以保障干道上的主要流量方向的畅通。

(2)优化交通组织,均衡路网流量

通过单向交通组织,均衡路网流量,消除路段瓶颈,提高路段整体利用效率,改善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3)完善管理设施,规范运行秩序,提升运行效率

通过设置路口信号灯、完善信号配时有序组织高峰时段车辆通行;完善斑马线及护栏规范交通秩序;严格交通管理,完善监控设施,规范私家车路边停车。

2.2.2公共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完善接驳设施,打造多层次、立体的公共交通网络,保障公交路权,提高公交竞争力,同时也要结合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及出行需求,设置巴士临时停靠区域,规范巴士停靠。

(1)增加中运量线路,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公交出行选择

紧密围绕轨道站点、人流吸引点,建设中运量线路,近期可以接驳现状地铁增加轨道覆盖范围,弥补轨道服务能力的不足;远期可以有效喂给客流,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出行选择。

(2)围绕轨道站点,完善集配合理的公交网络

形成结构合理的主、次公交走廊,在公交走廊上结合道路条件设置公交专用道,并合理选择公交专用道形式,合理分配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交通空间。

(3)加快轨道、公交场站建设,完善接驳设施建设

结合上层规划设计,加快推进高新产业园区内部及周边公交场站的建设;改造空间不足的公交站台,设立港湾式停靠站或分站台停靠站;推进轨道/常规公交站点与周边建筑物出口的风雨连廊建设;围绕轨道/常规公交站点设立的士停靠区;围绕轨道/常规公交站点设立非机动车停放区;拓展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充分利用街角富余空间,开放建筑前空间,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

(4)利用路内空间错峰设立定制公交停车区

结合道路交通组织设置大型客车专用停车位,规范巴士上落客。

2.2.3慢行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慢行交通组织改善策略主要包括:(1)扩容增供,打造立体化慢行,增加慢行系统能力;(2)分类分流,空中、地下承担步行人流,兼顾部分非机动车交通;(3)提升品质,增强慢行系统连通性和舒适性,打造连续、便捷的立体慢行系统。通过构建空中、地下、地面三层次立体慢行系统,紧密联系周边轨道站点、居住办公区等重要交通集散点,服务不同出行需求。

空中步行系统:以需求为导向,按照连续可达、转换便捷、按需供给的原则,构建可生长的两级空中慢行网络系统,以各地块建筑及二层连廊为核心,兼顾跨街跨河功能。与轨道站点通过垂直电梯、扶梯实现快速衔接,与既有二层系统以及建筑衔接,消除干线道路、合流的分割,拓展与外部片区联系,提升出行品质。适用通勤通学等需较高可靠度的步行人群。

地下步行系统:依托轨道站点建设“T”形地下步行主通道,衔接轨道站点、区域慢行通道、周边建筑,并为远期可生长的次通道预留空间,分担通勤压力,增添商业氛围,打造“主要公交走廊+主要慢行走廊+片区商业配套服务廊道”的功能复合走廊,服务于轨道通勤通学的步行人群。

地面慢行系统:以功能為导向,结合主要人流集散点,构建连续、便捷、转换顺畅的三级地面慢行网络系统,强化地面道路与空中、地下慢行系统的衔接。通过完善慢行通道、增加地块开口、增设对角过街、慢行一体化设计、路口稳静化设计、设立非机动车专用道网络等优化地面慢行系统。是非机动车主通道,漫游通道,同时是空中与地下步行系统的重要补充。

3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特性以及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以“轨道/公交+慢行”为核心出行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的系统性策略,通过优化路网结构、改善重要对外节点、完善道路管理设施,优化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构建合理的轨道+中运量网络、完善常规公交线网、配套接驳设施等策略,优化公共交通组织;通过构筑立体慢行系统,完善各层次慢行系统之间以及慢行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优化慢行交通组织,提升区域内的慢行质量,为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组织优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群.高科技园区交通特性和合理路网密度[D].湖南:湖南大学,2008.

[2] 陈阳.多维视角下的高科技园区交通问题剖析及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15,006(006):116-120.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