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帧
文化素材一
探寻“江南百景”,挖掘文化瑰宝
2020年7月2日,一款脱胎于《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等古画的手游《江南百景图》成为年轻人讨论的焦点,仅上线一周就收获了100余万玩家。何谓江南?白墙青瓦,秦淮灯影,琉璃塔声,留园畅景……更重要的是,熙熙攘攘的市井人家。游戏场景中,很多精美建筑源自现实,比如,应天府的核心建筑琉璃塔和苏州府的东园,分别来自南京市大报恩寺琉璃塔和苏州市的留园。江南百餐盟的人物形象、建筑设计几乎都能在古画中找到原型。正如其制作人所说:“我们希望借此让更多中国人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些已经被现代人遗忘的珍宝。”如电影、纪录片一般,游戏也可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传递精神层面的内容。(选摘自中国文艺评论网)
适用主题:
文化创新;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传承……
学生运用示例: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却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流失。相反,时代之手以其不断进步的科技本领,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挖掘文化瑰宝,为传统文化赋能。脱胎古代名画、取景现实建筑、吸引年轻群体的手游《江南百景图》,便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与电影、纪录片等面貌不同,却传递着相同的精神力量。当科技力量愈加强劲,现代与传统便咬合愈加紧密。时代仍在不断加速,我们文化传承的担子便更重,更要发挥科技的优势,发掘瑰丽绚烂的文化宝藏。
——江西省会昌中学 黄顺
文化素材二
有间国潮馆:激活传统文化
第三个中国品牌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举办了“有间国潮馆”快闪店。“有间国潮馆”通过国货、国学、国艺、国漫、国乐五大核心内容的创意展示,创新演绎了“国潮”的理念和内涵,走进“有间国潮馆”正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长卷投影在右手边的屏幕上。银幕上的丹青画卷再映射到长廊左侧的镜子中。《干里江山图》的尽头是一面陈列经典国漫形象的展墙。《齐天大圣》等三十余部国漫经典形象都在其中。在“潮流穿越站”,展现了从汉之风、唐之韵、宋之雅到现在中国李宁完全一比一打造的盛世华服,馆内还搭建了以山为背景、水为底的诗情画意茶馆,坐下喝一杯,可细细体味古人寄情山水的精神世界。(选摘自《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创新思维;现代与传统结合;文化精神内涵……
学生运用示例:随着中国品牌日的到来,人民日报新媒体也乘机举办“有间国潮馆”快闪店,以全新创意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古装之雅韵、建筑之诗情、长卷之绚烂、形象之丰富,震撼的试听体验感染着现代的人们,以创新形式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活动侧重于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启示着我们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仅要用创新思维传递文化的绚丽之“形”,更要深入地了解文化内涵,发扬不朽之“神”,这也是文化瑰宝的核心。以创新之力推动文化传承,以精神之笔书写未来华章!
——江西省会昌中学 吴亮宇
文化素材三
天龙山石窟佛首,渡尽劫波回家园
2021年2月11日,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央视春晚,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
天龙山石窟第8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5年),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的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的盗凿,众多佛首流入日美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之手。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拟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天龙山石窟流失文物。经组织鉴定研究确认后,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叫停拍卖、争取回归”的工作目标。2020年10月31日,拍卖行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与日籍文物持有人谈判完成洽购,经国家文物局充分沟通,决定将佛首捐献中国政府。2020年12月12日,佛首安全运抵北京,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回家!佛首回归,为研究天龙山石窟乃至我国古代石窟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力量的强大。(选摘自国家文物局网站)
适用主题:国宝回归;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责任担当……
学生运用示例:历史上,由于国家贫弱,我国很多文物流失海外。这不仅是人类文化的浩劫,更是国人心中的伤痛。如今,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马首铜像回归、皿方罍器身回归……流失文物的漫长回归之路,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举世瞩目。经济的崛起让中国有能力通过洽购赎回文物,法律的完善为文物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文化的自信感染了国际社会,使流失的文物逐渐回归。一次次归来,一次次梦圆,激扬自信,凝聚力量,塑造出新的文物追索返还格局,书写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华章。
——江西省会昌中学 刘悦杨
文化素材四
美国作家何伟:笔触永远跟不上改变的脚步
在描繪当代中国的作家地图上,很少有人能像美国著名作家何伟(彼得·海斯勒)那样,把普通人的故事写成一个时代的象征,中国人知道何伟,大多源自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三部书像三个眉目相似、性情各异的孩子。
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中国。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二十年,那种势不可挡的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西方人界定当代中国的特点,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在中国旅行,并试图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一切。不过,如同何伟所说,这些作家所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就是,笔触永远跟不上改变的脚步。何伟对中国的兴趣,源于他1994年的首次中国之行。20世纪90年代的为期6周的旅行,让他和他的同学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这是一个有变化、有希望、有能量的国家。”旅游之后,他决定要回来。1996年,何伟在重庆市涪陵区担任教师;1999年后,他成为多家报刊驻北京站记者;2019年他成为四川大学匹兹学院助理教授。(选摘自网易号“围雪夜读”)
适用主题:文化交融与理解;巨变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拓宽……
学生运用示例:国家文化在时代的鼓点中不断前进,其绚丽的图景也愈加广阔,从而逐渐渗入世界的其他角落。随着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一大批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到中国旅游,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美国著名作家何伟以其独特的笔触向世界描绘出欣欣向荣的中国图景,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愈来愈广泛,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相互理解。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从过去到现在,重视、牵动着文化的发展,从现在到未来,中国文化将不断拓宽、融合、多元。
——江西省会昌中学 金慧
文化素材五
日本导演竹内亮:展现不同角度的真实中国
竹内亮是日本纪录片导演,因为妻子是南京人,2013年,竹内亮从日本搬到中国,在南京定居。2020年起,在中国拍摄的三部抗疫题材纪录片让他走进大众视野。聚焦中国抗疫措施的《南京抗疫现场》在日本播出后,引起轰动。2020年6月26日,他导演的《好久不见,武汉》上线,不到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2500万,更得到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肯定。2021年1月6日,《后疫情时代》发布,其聚焦中国社会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有序复工复产等情况,得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赞赏。
拍摄抗疫纪录片之初,竹内亮只是想把中国高校的抗疫经验介绍给日本。他在中国学到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事情先做再说,做的过程中有不好的地方再调整。面对质疑,竹内亮说,记录中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真实是他的初衷,"真实是有很多面的,角度不同看见的也不同。比如这个杯子,从前面看是一个黑色的杯子,但从上面看,就能看到咖啡已经喝完了。”从事媒体工作20年,他知道“真實”与“主观”并不矛盾,他从不避讳自己的主观视角。竹内亮说,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但他对看到的东西从不会去删改添加。(选摘自新华网)
适用主题:不同角度看事物;追求真实的职业道德……
学生运用示例:疫情的爆发,让中国成为这一特殊时期国际舞台的“C位”。病毒的迷雾笼罩、国际形势的紧张,引发别国众多的好奇、质疑。更有好事者给祖国泼脏水,让中国的面孔在无良的所谓“纪实者”手中被化妆得丑陋无比。但肮脏掩盖不了纯澈,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日本人竹内亮,就以其“追求真实”的初衷纪录疫情下的中国,获得大家的点赞。他的做法不仅展现出真正的不同角度的中国面貌,有力打破了谣言与假象,而且给日本传递了抗疫经验,利人利己。这启示着纪实者们要把持住追求真实的职业原则,从不同角度挖掘事实真相,才不失纪录真相的职业责任。
——江西省会昌中学 蓝昕洋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