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17 13:08缠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供应应用型供应链

缠刚

[摘           要]  以教学实践应用为基础、教学实例为佐证,从职业化、国际化、思政化三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论述。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128-02

作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采购与供应管理已经在我校开展教学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成果,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总结;而且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对于现阶段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做出了重要批示后,在保障国家重要产业的供应上、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大环境下,该课程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一、课程建设理念和开发模式

(一)依据“案例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开发

基于本课程负责人和身边朋友的企业经历以及校企合作的有形成果,在课程中有机地融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案例,特别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避免过时、陈旧、过于浅显,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

(二)依据“双语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开发

目前在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强,国际采购、电子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等在采购岗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所以在教学中参考国外采购与供应管理相关教材,结合中国国情,有机地融入课程中,对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依据“课程思政”理念进行课程开发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忌讳生硬,为了思政而思政只会适得其反。根据采购职业岗位的特点,结合企业强调的Ethics(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理念,在课程中结合企业实际要求,突出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不同的章节有机地嵌入课程思政内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一)形成案例库支撑教学的进行

采购与供应岗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职业层次分析,现代供应链企业中的采购部门(Procurement)分为战略性采购、战术性采购及日常简单采购;从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分析,最先进入的采购职位集中于战术性采购,也就是求职信息中常见的买手或跟单员岗位。

基于此,教学中的案例选择应遵循新、细、深的原则进行,即紧跟职业发展现状、案例细致不流于表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理论课的同时,与企业实际紧密接触,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更契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与企业积极沟通形成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案例:电子制造企业E&O(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的冗余物料库存)阶段采购成本控制。从采购预测准确性、库存周转率的预期性控制、冗余物料的转售与报废等多个角度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新的知识及行业动态,与采购预测、库存控制等理论内容紧密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以这样的案例作为样板,笔者尽最大的努力与企业取得良好的沟通,将最新、最细、最深入的案例进行编纂,形成案例库,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穿插,使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效果做到最优化。

(二)适当融入双语教学,形成学生的国际化理念

采购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协同,更需要海内外供应商的外部协同。现代供应链企业的采购职能越来越趋于国际化,第三方保税仓库、多式联运、国际货代等推进供应链全球化的仓储、运输、贸易方式也需要更密切的海外合作,英语作为目前最流行的贸易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

基于此,笔者首先对授课对象进行学情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职层次有明显提升,四级通过率也较高,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本上对接的还是应试形式,离能够有效地应用英语作为学习工具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摒弃了采用原版教材的方案,采用适当融入双语教学的形式进行。

物流学科起源于西方,大部分术语、专业名词都是英语,各类书籍在翻译引进的时候难免会对同一个词汇产生不同的汉语表达,例如purchasing lead time,其汉语释义就有采购提前期、采购前置期、采购周转期等多个不同表达;同时,笔者基于以前的工作经历及与企业朋友的沟通发现,在目前企业中的文档、电子邮件、采购合同中应用英语书写记录的情况也较为广泛。所以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追本溯源,将一些关键的术语、缩写直接以英文的形式讲授,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这些词汇的原始含义。以上为第一种类型的双语融入,较为简单、直接。

其次,可以借鉴原版英文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将其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知识以原文的形式引进课堂教学中,这些文字必然会嵌入大量的采购术语,结合第一种形式的融入使学生从根本上完成知识的转换和理解。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在自主学习中:提供给学生原版英文教科书或文献片段,布置与之密切关联的思考题,可以有效地将课本知识和拓展知识紧密结合。

最后一种方式是在考试中适当加入纯英文試题,强化和巩固理论知识及英语应用能力。

(三)“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具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岗位责任感的毕业生是任课教师最大的责任。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中的供应链元素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植入点。

举例来说,在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先导课中对采购与供应的历史进行切入,从20世纪初采购仅有文员的基本职能、1960年MRP出现、1970年原材料价格飞涨、1980年JIT出现、1990年初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業务流程重组、1990年后 SRM/Outsourcing出现,直到当今Supply China Integration的过程进行阐述。接着引出“Supply”的具体含义:(1)供应。(2)供应商。(3)供应链。引出“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引用《经济日报》中的文章《推动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中所述:“加快供应链创新,建设现代供应链,已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进入供应链创新时代。”

最后结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的访谈,指出中国目前工业体系及供应链上的短板,形成课堂互动,引发学生思考,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时事政治的理解。

以上教学过程结合了课程先导、时事政治、国家战略、最新的实际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另外,采购这个职业本身更加讲究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现代企业60%以上的资金流由采购部门控制,对职业操守有更严格的要求,而课程中的采购伦理部分非常适合穿插思政内容,加上笔者多年的企业经历形成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课程资源,对于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形式也是有益的补充。

在实际授课中,任课教师以理论讲授为框架,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度阶段性下降的一般情况,适时地以案例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嵌入“课程思政”内容,不刻意说教,以实际经历为依托、生动案例为载体、课程互动为手段,达到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软实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兼具职业化、国际化、思政化的教学改革思路。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任课教师要深刻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做到真正融入。当代的学生更喜欢碎片化的知识、网络上的热点,这是一把双刃剑:坏的方面是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好的方面是容易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分析、善于引导,在教授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企业案例、“课程思政”要素、双语教学的适当融入,以碎片化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穿插,以课程大纲作为教学引导、实施和总结,达到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金妍,刘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7):68-70.

[2]何燕.高校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探讨[J].国际公关,2020,4(11):69-70.

[3]张红丽.以学为中心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综合设计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2):186-18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供应应用型供应链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供应绩效概念模型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