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
[摘 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行“课程思政”工作,有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素质建设。立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分别从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性和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路径两个方面,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课程思政;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30-02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提出要利用好高校课堂主渠道,把思政教育真正贯彻在课堂之中,从而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然而,纵观教育现状,高校思政教育还有努力空间。学生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也需加强。具体到“课程思政”课堂上,教学形式丰富性、教学氛围的活跃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都有待提高。
一、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院校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仅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还面临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型。在新时代,高校面临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核心任务,必须具有“大思政”格局,在为谁培养人上下功夫。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全方位育人,进行“课程思政”实践。高校所有教师都要承担起育人职责,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在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富足发展。进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在服务社会中获得自我满足和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路径
(一)网络资源平台,深入思政教学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应用领域和范畴不断扩展,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大学生群体尤为显著。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互动、互联、互享,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深入思政教学以达成思政教育目的,实现思政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利用网络思政教学与不良思想文化作斗争,使得学生在网上娱乐时也能够学习和吸收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为培育国家未来的栋梁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教师可以定期在网络之中更新有关思政的帖子,投放小视频,或者是爱国经典影视等,通过网络交互功能,使学生在上网浏览时也能够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政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更具感染力与魅力的教学方式之下学习,从而借助网络达到思政的教学目的。另外,高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学生互帮互学网络空间站,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在网络上通过已有问题荟萃内容来寻找解决答案,或者在网络上直接提问,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跟帖和评论,来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答疑惑。这样一来,网络式的教学不仅不会被学生所反感和厌恶,还会被学生所喜欢,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为后续高质量教学奠定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师资建设,提升思政教学
思政教学是需要付出真情实感的,教师首先要端正心态,拒绝简单行事方式;其次要加强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认识思政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自身思政意识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学。凡此种种,教师自我教育、自我修为固然重要,但高校作为管理教师的主体,对教师进行外在教育,内外因共同促进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也就是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对教师进行系列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培训活动可以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进行。培训与考核机制挂钩,首先保证教师积极参与,其次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不仅有理想信念,还要有思政教学内容的精讲精练,更要有思政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集成;再次,建立教师间的互动联动机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探讨、提问解答、模拟示范,达到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教师就可以学习先进、新颖的思政教学方式,还能学习有效、科学的管理方式,对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有效。当然,高校还可以对教师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核,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内容之一,从而从源头上保障教师质量,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三)增设思政课堂,提升思政意识
高校最核心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学生思想素质的培育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因为其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要具有“大思政”格局,树立全程思政育人理念,不仅仅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而要发挥教学各个主体各个环节的育人功能,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增设思政课堂。这个“增设”更多的是内涵式建设,是深层次的融入性增设。是发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功能,发挥实践课的实践育人功能,发挥课外活动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知识与德育精准对接,大大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政教学,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目的,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教学形式对内容的升华作用显著,而且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所以思政教学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在小组之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但使这一学习方式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树立大局观念。其次,应因材施教,针对专业背景、学源背景的不同创设活动。教师要重视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渠道获取的差异性,创设不同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对于美术院系的学生可进行画笔书写爱国情怀的活动,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可进行情景剧表演激发学生爱国爱党情怀的活动,对于文学专业的学生可进行笔书家国情怀的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学生的专业才华,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所思所想,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中升华理想信念。
(五)理解学生心境,做好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育人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进入高校后,不同年级的学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惑,同一时期也会面临多重问题和困惑,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感知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在协调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疏解他们的情绪,引领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的价值理念。
具体来说,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疏通机制。组建“大”心理疏通工作队伍,把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纳入专制队伍,把专业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纳入兼职队伍。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和关注,并进行有效、及时的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心态,并对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心态的源头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尽力加以解决,从而做到以生为本,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发挥“课程思政”的拓展性作用。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教学任务,真正取得实效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举,而需持之以恒磨杵成针之劳。高校教师作为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载体,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具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要具有高昂的奋斗志趣,更要具有高贵的意志品质,尤其要对学生充满爱,用仁爱之人的师者之范投入教学尤其是思政教学,把“课程思政”不仅当作理念更重要的是当作教学目标,以成果导向不断检验实际成效,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真正承担起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新阶段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吕冬英,朱月晨,甘怀敏,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4):110-113.
[2]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4-13.
[3]胡浩.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6(6):3-5.
[4]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7(5):39-42.
◎编辑 张 慧